陈晋
中国道路,最终将把中国引向哪里?也就是说,中国最终是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简言之,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现在把这个目标叫作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连接起来的,和人民幸福的愿景与感受息息相关。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构想未来的过程中,中国梦是怎样一步步清晰起来,并让中国人州步步去接近它的呢?
昨天的“解放”
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没有衰落的低谷,就没有崛起的梦想。负责任地构想未来,必然要解决走什么路才可能接近和实现梦想的问题。没有道路的梦想,很可能是空想和幻想。反过来说,没有远大梦想的道路,很容易滑向机会主义,终难走出一片光明的天地。
道路总是承载着相应的梦想前行的。在中国共产党开始找到革命道路的时候,人们就在勾画未来梦想了。
1932年11月1日,上海《东方杂志》发布一个启事,向各界知名人士提出两个问题并征集答案:一个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另一个是“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一石激起千重浪,几十个社会名流寄来答案。有人说,自己的梦想“是个共老共享的平等社会”;有人相信,“未来的中国是大众的中国”;有人比较乐观,认为“理想中的中国是能实现孔子‘仁的理想,罗素科学的理想与列宁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人比较悲观,说:“在这漫长的冬夜里,只感到冷,觉得饿,只听见许多人的哭声,这些只能够使人做噩梦……”
就在人们纷纷攘攘、莫衷一是的时候,距离上海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瑞金,中国共产党在一年前就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兵士劳苦群众的国家”,虽然还不成熟,但毕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梦想的初步实践。毛泽东当时担任这个新国家临时中央政府的主席。在此前的一篇描绘未来梦想的信中,他写道:我们“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中国人的梦想和中国革命的未来,被描述得如诗如歌。因为那时已经开始探索出一条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追求的第一个阶段的梦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所谓民族独立,就是彻底摆脱近代以来遭受帝国列强的欺压,把中国人从半殖民地社会中解放出来;所谓人民解放,就是把中国人从旧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实现平等。一句话,就是让“中国人站立起来”。这个目标和梦想,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实现了。今天的中国人认为,如果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再远大和美丽的梦想也都无从谈起。
今天的“小康”
1956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中国共产党勾画的新的中国梦想,本质上就是要在站起来的基础上,走向富起来、强起来。毛泽东当时的设想,是让中国“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
刚开始搞改革开放的时候,邓小平抓住“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具体目标,来勾画未来。但是,外国人不理解。1979年,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问他:中国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样子?邓小平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说:我们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那么,什么才算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呢?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一个今天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小康”。小康是中国传统的概念,意思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当时,这就是中国人过日子的具体梦想。
按邓小平的设想,到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达到800美元,就算实现了小康。在2000年的时候,这两个数字事实上已经超额实现,但是,为了让小康成为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得到并充分认可的小康,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牢固基础的小康,中国只是说总体上算实现了小康,但还不充分和全面,进而不断提高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直到2012年,中国才最终确定,计划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2010年翻一番,那样才算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即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明年就是实现小康梦想的时间节点了。我们不妨看看,今天中国的小康梦想,实现到了什么程度。
在江苏农村有一个华西村,华西村有一个人叫吴仁宝。前几年,他去世了。他曾以4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履历,成为在中国这个最小官位上任职最长的人。最小的官,千出了大事业。吴仁宝带领村民把华西村建成了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今天的华西村,一年创造干亿元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有1600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拥有良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吴仁宝生前说:我是穷过来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干主义万主义,社会主义能够让人民幸福、富裕,就是最好的主义。
中国梦,本质上是要让人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与進步的机会。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为每个人的奋斗、成功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条件。
1995年3月的一个夜晚,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的马云,请了24位朋友来家里,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一个决定:辞职下海,去干电子商务。结果,有23位朋友表示不赞成。但他仍然怀揣创业梦想,第二天就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随后,马云用七拼八凑的2万元本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发布互联网商业信息的“中国黄页”网站,1999年又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对这家公司的前景,很少有人看好。结果,2014年9月,由马云创办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美国上市,当天的市值高达2413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马云用19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
小康梦,当然不能建立在社会撕裂的土壤上面,不能以平均数理念代替共享的发展理念。世界上许多社会撕裂和不公平的事情,常常会被“平均数”掩盖。在实现小康梦的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发展进步有所不同。
从1994年开始,中国就把扶持贫困人口,加速落后地区的发展,纳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从而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使中国在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干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完成全世界70%以上的减贫任务。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2017年10月12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的近40%降至目前的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
具体说来,从2012年到2018年末,中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至1660万,大体是每3秒钟便有一个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到1.7。目前,剩下的1600多方贫困人口,到2020年将整体脱贫,实现吃穿不愁,并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上得到有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仍然会出现不少的相对贫困人口。如今,中国已经开始考虑扶持相对贫困人口的办法。
明天的“复兴”
中国梦,从根本上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实现这个远大目标,中国共产党总是与时俱进地制定或调整“时间表”和“路线图”。
关于中国复兴的时间和步骤,毛泽东的基本构想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100多年”。这个100多年的步骤和远景规划,今天被继承了下来。
邓小平提出“小康”这个目标后,已经意识到它还不能算现代化,于是又提出了一个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又提出了新的战略步骤。基本思路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候,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的最后一步,实际上和中国人的复兴梦想,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了。
从昨天的“解放”,到今天的“小康”,再到明天的“复兴”,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
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國梦不只是一个要求,它还是社会面貌的演变;
中国梦不只是一个口号,它还有鲜活生动的故事;
中国梦不只是一个愿景,它从人民的感受中走来。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还明白,梦想是干出来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劳动创造,才能让我们成为富有的人、有尊严的人、幸福的人、大写的人、实现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