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2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科学家不再羞于推介其研究成果今年7月,当28岁的米日丁·穆太力普被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授予博士学位时,这位来自新疆和田洛浦县的中国年轻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已被发表在《自然·通讯》《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等国际学术期刊上的33篇论文引用了400多次。今年12月10日,他又和他的导师、中国激光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潘世烈(应邀)在德国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一篇综述文章,讨论了晶体的发展将使激光束的精度和能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综述文章通常由被公认为相关领域带头人的科学家撰写。但语言障碍、将谦虚视为美德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研究方面的落后于人,意味着多代中国科学家很少向全球研究界发表综述文章。但近年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科研投入快速增长、工业和军队对尖端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已在材料科学、基因编辑、量子通信、高超音速、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核物理等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这些发展已使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立足之地,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他们发表综述文章的总数,但仅中科院在2019年就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此类文章。
对此,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红亮(音)表示,“我们不再羞于开口、参与竞争和宣传我们的研究。近来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已经唤醒中国科学家中的‘狼性”。▲
(作者陈冰琳,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