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凯
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自古就是人类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营养科学的兴起,红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比如有较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等。2018 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还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物名单。
就在大家把“红肉不健康”变为一条常识的时候,另一项研究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最近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的文章认为,没必要减少红肉或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
该研究由来自7 个国家的14 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牵头人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他们系统性地分析了现有的所有研究证据,聚焦于随机对照研究以及观察性研究,分析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对于癌症和心脏病的影响。
其中随机对照研究有12 项,涉及5.4 万人,结果没有发现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与心脏病、糖尿病或癌症的明显相关性。另外还有包括超过100 项,涉及600 万人的队列研究(跟踪观测)数据,结果发现每周少吃3 次红肉或加工肉制品可以微弱地降低上述疾病风险,但这一结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个研究显然和现有的膳食指南相悖,但科学界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此进行了公开回应,他们分析认为:
1.该研究涉及的600 万人的队列数据显示,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以显著降低癌症、心血管病和总体死亡率,这一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符,并没有任何“颠覆常识”的成分。
2.该研究试图分析减少红肉摄入的长期健康影响,但出于各种原因(包括费用、执行难度等),这样的临床对照研究从来就没做过。
因此作者用两个类似的研究充数,其中一篇后来被排除,另一篇实际上是低脂饮食的研究,并不是减少红肉摄入的研究。
也就是说,“不用减少红肉摄入”的结论几乎就是来自单一研究的结果(科学界一贯认为“孤证不立”)。
3.之所以减少红肉的效果不明显,是因为“每周少吃3 份”的力度还不够,如果按照膳食指南来吃,完全可以减更多,效果更明显,要知道一天吃2~3 份红肉的“肉食动物”大有人在。
4.该研究采用了有争议的“GRADE”证据分级方法,将药物临床领域的经验照搬,结果一些学界认为高质量的队列研究也被认为“非常不可信”。
事实上,如果按照该研究的证据分级方法去分析,现有的绝大多数膳食建议都完全不用理睬,爱吃啥吃啥,这显然是不对的。
那么,普通老百姓该如何看待这项研究呢?
我的建议是:
1.“红肉不利于健康”和“红肉有利于健康”,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量。
2.“红肉可以放开吃”和“红肉尽量不吃”,都没道理,关键还是看量。
3.红肉不应该妖魔化,也不能敞开吃,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适量食用,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
4.科学研究是渐进的,现有结论也许会被推翻,但要把膳食宝塔完全推翻很难,因此注重调整膳食结构也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