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经·魏风·硕鼠》中“硕鼠”一词,传统训释多有分歧。“硕鼠”在新公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两异文,分别作“”“石”。文章依据简本的异文可知所谓“硕鼠”即“石鼠”,其有可能是一种昆虫即“蝼蛄”,而非指某一类老鼠。
[关键词]硕鼠 鼠 鼫鼠 新证 蝼蛄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的整理和研究”(16JZDW01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整理与研究”(16@ZH013),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谱系疏证”(YWZ-J013)
[作者简介]李鹏辉,安徽大学文学院、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讲师(合肥 230039)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9)06-0007-04
对《诗经·魏风·硕鼠》中“碩鼠”的训释,自古就有争议,可谓是聚讼千年。可喜的是,在最近公布的古文字材料中出现了有助于探讨这一问题的新资料。《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诗经·硕鼠》篇中“硕鼠”的两个异文,给我们提供了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的机会。
历代学者对“硕鼠”训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硕”字理解不同。一种是训为“大”,将“硕”当作形容词来修饰“鼠”;另外一种则是把“硕”与“鼠”当作双音节名词,指称某一种老鼠。前者大多是认同“大鼠”说,如郑玄曰:“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见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毛诗传笺》,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45-146页;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02页。
然而,对第二种理解,历来又有不同说法。有主张“鼫鼠”说的,如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硕鼠,樊光谓即《尔雅》鼫鼠也。许慎云‘鼫鼠,五技鼠也。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1]2521。马瑞辰“硕鼠即《尔雅》鼫鼠,硕即鼫之假借”[2]331。王夫之:“‘硕‘鼫古字通用,此硕鼠即鼫鼠也。”[3]85李富孙“郑《易》引作‘鼫鼠鼫鼠”[4]等。“鼫鼠”,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刊十行本郭璞注《尔雅》:“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鼩鼠。见《广雅》,音瞿。”[5]98。但《尔雅正义》《尔雅义疏》则谓:“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鼠。见《广雅》,音雀。”邵晋涵《尔雅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033页;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922页。“鼩”盖为“”之讹。日本学者细井徇所撰绘的《诗经名物图解·兽之部》列举各家说法后则绘作鼠形(见文后附图)。又日本学者岗元凤所纂辑的《〈毛诗〉品物图考》未将其列入。
还有认同“田鼠”说的,如“硕鼠当即田鼠矣”[6]302。最后,还有主张“蝼蛄”说的,如牟应震的《毛诗质疑·物名考》:“‘硕鼠即‘鼫鼠,《古今注》‘蝼蛄也。”[7]332袁梅:“依先哲时贤之众议以推原,则大抵可以确认‘鼫鼠即‘硕鼠,亦即‘蝼蛄之别名也。‘硕‘鼫乃同音通用之文也。”[8]176刘毓庆、李蹊:“据《神农本草经》等书记载,蝼蛄一名‘硕鼠。”[9]277等。由上可知,历来研究《诗经》的学者有认同前说,但亦有主张后面几说的。具体还可以参考王恩田先生的《“硕鼠”非鼠说》[10]一文。我们认为,从释字和训释来讲“石(硕、鼫)鼠”即“蝼蛄”说应是正确的,其他则难以信从。现将其疏证如下。
安徽大学藏战国《诗经》简该篇中的“硕鼠”一词凡三见,分别作“”“石”“石[]”。简文的形体分别为、、□[11]123、274。第二字“、”为“鼠”字异体[12]125-126应该是没有异议的。第一字虽然形体不同,但它们当是同一个字,前者应是“石”字的繁体,即为的繁写。这种加口繁化的情况在古文字中多见,可以称之为“增繁无义偏旁”。增繁无义偏旁能导致文字的分化或与文字分化有关。加口繁化的例子在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中均出现过,如大、丙、文、今、己等字[13]334-335。然而,“石”“硕”二字还可能是一字分化的关系。
依此来看,早期《诗经》中的“硕鼠”本来应作“石鼠”。因为“硕”字在安大《诗经》简中多见,作、、形与传抄古文“(硕)”字形体相近,如集篆古文韵海卷五·二十九。与“集成2825集成928集成2596上博三·周36上博四·采1”形相比较,“”所从“页”省去下部的“人”形,其盖是“硕”字异体。“硕”“鼫”二字因“石”得声,“石”“硕”“鼫”同属禅纽铎部,古音相同。陆德明《毛诗音义》:“硕,音石[14]129。”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土材料中“石鼠”是有见的。如阜阳汉简《万物》007简“石鼠矢(屎)已心痛也”[15]。此“石鼠”或与《诗经》简中的“石鼠”同,但是《万物》简中的“石鼠”很有可能是一种动物,其粪便可入药能为其反证,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可能。然而后世为什么就写作“硕鼠”了,我们认为其既有可能是因为音近通用的原因。
事实上,“石”“硕”“鼫”相通的例子,在出土材料、传世文献中是常见的。如《诗经·卫风·硕人》的“硕人”在1972年湖北省更生仓库废品中拣选出的一面铭文镜的镜铭文作:“石人姬姬……”[16]其“硕人”就是作“石人”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剥》《蹇》二卦中的“硕”亦作“石”[17]17、20;《穆天子传》“爰有大木硕草,硕假借为石”[18]466;《周易·晋·九四》:“‘晋如鼫鼠,贞厉。《正义》引《郑氏周易》引《诗》‘硕鼠硕鼠”[19]37。《经典释文·周易音义》“鼫,音石。《子夏传》作‘硕鼠。鼫鼠,五技鼠也”[14]48等等,兹不赘举。所以“石鼠”“硕鼠”“鼫鼠”应为同一种动物,但到底是什么,历代也一直有不同意见,我们就有必要再来讨论一下它的所属。从传世本《诗经·硕鼠》:“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和《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诗经·硕鼠》:“毋我、毋我、毋我苗”来看,此“石(硕)鼠”一定要符合吃黍、麦、苗的生活习性,既要具备吃植物种子的特性,也要有吃植物活苗的能力。
下面我们罗列各家对“石鼠”“鼫鼠”“硕鼠”(参前)的解释,来看看其是否符合。
石鼠:《广韵·下平声十九·侯》:“蝼,蝼蛄。一名仙蛄。一名石鼠。”[20]61宋范成大所著,记载广西地区地理风俗书《桂海虞衡志·志兽》:“石鼠专食山豆根,宾州人以其腹干之,治咽喉疾效如神,谓之石鼠肚。”[21]19《方言》:“蛄,诣谓之杜蛒。蝼螲谓之蝼蛄,或谓之蟓蛉。南楚谓之杜狗,或谓之蛞蝼。”[22]128-129《尔雅·释虫》:“螜,天蝼。郭璞注‘蝼蛄也。《夏小正》曰螜则鸣。”[5]84所以“石鼠”应即“蝼蛄”,其异名的存在或是方言原因。此“石鼠”既能破坏出苗后禾苗的根部,又能损毁刚刚播种到地里的种子。所以,它是符合这些特性的。
鼫鼠,前说未详,此处申述之。《说文·鼠部》:“鼫,五技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从鼠,石声。”《本草纲目·兽部》:“硕,大也。似鼠而大也。关西方音转鼫为,讹为雀,蜀人谓之鼠,取其毛作笔。俊亦大也。鼫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形大于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善鸣能人立。交前两足而舞。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23]69显然与《说文》所载不同,恐非一物。《广韵·入声二十二·昔》:“鼫,鼫鼠,蝼蛄。”[20] 153《说文通训定声》:“鼫,《古今注》:‘蝼蛄,一名鼫鼠。今目验蝼蛄,实似此五技,故即以鼫鼠之名名之。”[18]466据后者可知,“鼫鼠”亦应为蝼蛄。
又《广雅疏证·释虫》:“炙鼠、津姑、蝼蜮、蝼蛄也。”王念孙《疏证》:“炙鼠,苏颂《本草图经》引《广雅》亦作‘硕鼠。‘炙‘硕声相近也……一作石,一作鼫。”[24]1742 “石鼠”“硕鼠”“鼫鼠”三者当是同一种生物之异名,即蝼蛄。郝懿行:“蝼蛄翅短,不能远飞,黄色四足,头如狗头,俗呼之为‘土狗,即‘杜狗也,尤喜夜鸣,声如蚯蚓,喜就灯光。陶注《本草》云:‘此物颇协鬼神,今人夜见多打杀之,言为鬼神所使也。”[25]800蝼蛄是一种具备挖洞、飞行、疾走、游泳、爬树、鸣叫多项技能的昆虫,即文献中的五技鼠。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下:“蝼蛄一名天蝼……一名石鼠。有五能而不成伎术,其一曰飞不过屋,其二曰缘不过木,其三曰泅不度谷,其四曰掘不能覆其身,其五曰走不能絶人。”[26]47《荀子·劝学》:“梧鼠五技而穷”。杨倞注:“梧鼠当为鼫鼠,盖本误为鼯字,传写又误为梧耳。技,才能也。言技能虽多而不能如螣蛇专一,故穷。”[27]9“梧”为误字。“硕”“鼫”“石”古音相近,见前说。
《硕鼠》在《毛诗》中归魏风。在《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属《矦》风,《矦》风诸篇多与《毛诗·魏风》重合,《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诗经》简前言疑其即为“王风”。所以“硕鼠”可能是属中原地区洛阳附近的方音。从上面我们列举的“鼫、硕”作“石”的情况来看,后世相关材料出现地多在我国的中部和南方,如阜阳汉简《万物》和湖北所见铜镜。
[参 考 文 献]
[1]陆玑,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卷下之下[M].鲁洪生.诗经集校集注集评: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王夫之.诗经稗疏[C]//船山全书[Z],长沙:岳麓书社,2011.
[4]李富孙.诗经异文释[C]//续修四库全书:第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郭璞注.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6.
[6]陈奂.诗毛氏传疏[C]//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儒藏:精华编三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牟应震.毛诗质疑·毛诗物名考[M].济南:齐鲁书社,1991.
[8]袁梅.诗经异文汇考辩证[M].济南:齐鲁书社,2013.
[9]诗经[M].刘毓庆,李蹊,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王恩田.“硕鼠”非鼠说[EB/OL].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5年2月18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0.
[11]黄德宽,徐在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9.
[12]李鹏辉.清华简陆笔记二则[C]//中国文字学报:第8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3]黄德宽,等.汉字发展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4]法伟堂.法伟堂经典释文校记遗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安徽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万物》[J].文物,1988(4).
[16]夏建建.武汉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铭文辨赏[M].收藏家,2009(10).
[17]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8]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
[19]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20]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1]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校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22]杨雄.方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3]李时珍.本草纲目:四· 二十五·卷五十一[M].北京:中国书店,2011.
[24]王念孙.广雅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5]郝懿行.尔雅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6]马缟.中华古今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27]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New Evidence of The Book of Odes ShuoShu
Li Penghui
Abstract: :Traditionally, there have been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shuoshu” in “Shijing, Wei Feng, Shuoshu”. “Shuoshu” is “ shi()shu()”or “shi(石)shu()”,which is in the newly discovered Anthonys “ The Warring States Bamboo Manuscripts Period Collected by Anhui university(VolumeⅠ)”. According to the essay in the simplified version, The article is known as the “shishu”, may be an insect, that is “lougu(螻蛄)”, not a certain type of rat.
Key words:Shuoshuo(硕鼠) Shishu(鼠) Shishu(鼫鼠) New evidence lougu(蝼蛄)
[责任编辑 王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