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砥 刘志明 王成毓 韩世岩 陈百灵
摘要 以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课为依托,分析了材料化学专业2015—2018年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研究了考核模式与成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对于含实验课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中的非卷面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的最终成绩主要受卷面成绩的影响。对于纯理论教学的课程,非卷面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较大,与最终成绩呈正相关。
关键词 材料化学;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成绩分布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3-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3.08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Material Chemistry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Taking Material Chemistry Major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Di,LIU Zhi ming,WANG Cheng yu et al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material chemistry major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verage scores and score distribution of compulsory and optional courses in materials chemistry major from 2015 to 2018.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ssessment model and the score distribu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on examination scores of compulsory courses containing experiments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final scores and the final scores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xamination scores.For the courses with pure theoretical teaching,non examination scores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final scores,and the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nal scores.
Key words Material chemistry;Major core courses;Reform of examination methods;Grade distribution
在我國日益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的今天,提高人才质量、促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已成为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1]。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机构,学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国家竞争力的高低。作为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必要手段,考试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2]。课程考试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检测人的知识和智能所用的方法中,考试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方法,因此已成为学校课程教学中主要的考核方法[3]。但考试方法是多样的,功能是多元的,因此为了充分、全面地发挥考试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更加客观、公正、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提高教学效果,东北林业大学从2013年起开始推行考试方法改革。随着考试方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必然与一卷定分数的模式相比有了较大变化。笔者以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课为依托,重点分析了材料化学专业2015—2018年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并依据课程特点和相关性的模型来探寻获得更合理成绩分布的考核模式。
1 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
国内现行的高校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挥,也远不能适应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战略目标。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检查,可以反馈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价值取向,最终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从而掌握专业知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考试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作为改进教学效果的依据[4]。
目前,对高校考核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①考试的重要性。娜斯佳[5]认为考试的重要意义是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自我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学发展方向,强化目标意识。隋建华等[6]认为将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形式作为反馈的机能是教学者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游正伦[7]认为考试可以鼓舞和督促学生学习、复习,帮助教师检查和改进教学,了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②大学教育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教育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国高校考核中特别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选择开卷、闭卷、口试、答辩、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学业成绩的评价采取等级评分、固定成绩评分和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相结合的方式[8]。英国奉行“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人自由发展。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英国实行校内、校外评卷相结合的方式,使考试模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9]。法国高校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重视多层次和多规格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最终培养多面性的专业人才。法国高校考核由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学年考核等组成,并在考核过程中强调连续性和综合性。高校依据课程特点确定考核方式,比如将口试作为某些课程的必考科目,并在考核中逐渐推行科研论文、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非试卷模式[10]。国内普遍认为考试方式是考试理论的具体应用,考试的操作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考试功能的发挥程度和考试效果的优劣程度。应加强高校课程考试的全程管理,推进考试评价的科学化;考试形式、成绩构成和考试题型要多样化,要科学命题、科学进行成绩评定;重视形成性评估,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强化考试管理[11]。
国内外学者在思考高校考试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大量经验。一方面,为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反映出国内高校课程考试制度尚需完善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
2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含实验课)成绩分布
该研究首先选取了材料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材料化学、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物理、复合材料力学5门课程。上述课程2015—2016学年以来的考试方法改革情况以及各门的课程成绩分布和平均分数如表1~5所示。
此次选取的5门课程均为课程内包含一定实验学时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成绩由4个部分组成,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阶段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实验成绩占20%(材料物理除外),平时成绩占10%,属于平时成绩占比较高的,这5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比较稳定。由于这5门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复合材料力学属于学生全选的选修课程),难度较大,整体的平均分数略偏低,为75~80分。由于受教学内容和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平时成绩以作业、出勤为依据。课内的实验成绩区分度不大,大多为15~18分,使得这类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0%)整体上较为平均,不会过多地影响最终的成绩。这类课程本身较难,学生的卷面成绩(占70%)不是非常理想,使得最终成绩整体略偏低。具體到每一门课程,每一学年平均分数发生较大变化的课程有以下种原因:一是由于该专业教师出国进修而更换授课教师的,比如材料化学(2017—2018学年)、材料现代分析技术(2016—2017学年),新换教师对课程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出现平均分数偏差较大的现象;二是2014级学生整体学习状态不是很好,比如材料成型与控制(2017—2018学年)和材料物理课程(2016—2017学年)整体成绩偏低。
3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成绩分布
该研究又选取了材料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化工原理、材料性能学、高分子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塑料成型工艺5门课程。上述各门课程2015—2016学年以来的考试方法改革情况以及各门的课程成绩分布和平均分数如表6~10所示。
纯理论教学类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比为20%~30%,又属于选修课(化工原理除外),整体成绩较好,介于78~83分,且波动较小。由于这5门课程是选修类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进行较大的改革,比如安排学生做课程报告,并且将课程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占15%~20%),其余的(5%~10%)以作业或出勤作为依据;这样平时成绩区分度就可以体现出来;由于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较高,学习动力高,所以整体卷面成绩也较好,使得这类课程整体成绩较好。通过对这类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平时成绩比例越高,最终成绩越好,比如塑料成型工艺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0%,其平均成绩在所有课程中最高(81.6~83.6分);高分子科学基础课程随着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的提高(从10%到30%),平均成绩逐渐提升(从79.13到81.5)。另外,选课人数对平均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材料性能学、高分子科学基础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课,选课人数较多(45人以上,占专业总人数的75%以上),平均成绩为75~80分;塑料成型工艺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课,选课人数较少(25~35人,占专业总人数的50%左右),平均成绩较好(81.6~83.6分)。
4 结语
从材料化学专业的上述10门核心课程的成绩来看,对于含实验课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中的非卷面成绩(含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的最终成绩主要受卷面成绩的影响。对于纯理论教学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中的非卷面成绩(含作业成绩和课程报告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较大,平时成绩越好,最终成绩也越好,即二者呈正相关;另外,当选课人数较少时,最终成绩也较好。
参考文献
[1] 代力辉.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2] 孙娜.浅谈高校工科教育考试方法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6):19-20.
[3] 张启伟,王桂仙.“强化平时,淡化期终”的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6,38(2):118-120.
[4] 赵光磊.反映与建构: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5] 娜斯佳(Zheldak Anastasiia).近20年俄罗斯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6] 隋建华,蔡霞.高校课程考试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J].企业导报,2016(1):95,97.
[7] 游正伦. 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8] 苏德荣,尹淑霞. 借鉴美国经验改革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的考试方式[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1):75-78.
[9] 张鄂 .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4-6.
[10] 徐双荣,盛亚男. 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20-22.
[11] 杨嫩晓. 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