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讲一个关于两名被警察抓住的罪犯的故事。
两个劫匪因为抢银行被捕。警察的证据不足,至少能以持有枪支将劫匪定罪。于是劫匪被分开审讯,每个人都可以招供或拒绝认罪。警察告诉劫匪,如果他们一个认罪而另一个不认罪,他们便会将不认罪者视为主犯,并将认罪者当作证人。不认罪者将被判处20年监禁,而认罪者会被释放;如果二人都不认罪,他们将会因为逃税被判4年监禁;如果二人都认罪,他们将因为抢劫罪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劫匪们会怎么做呢?假设其中一个劫匪认为同伙会认罪的话,自己不认罪将会被关押20年,因此他必定会认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他不相信同伙会认罪,他也应该认罪,因为那样他就会得到自由。当两个人都进行了同样的推理后,他们都认罪了,两人都要在狱中待10年。对于他们来说,这其实是一个糟糕的结果。如果他们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只会因为持有枪支而在狱中待1年。由于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两个囚徒共同达到了使每个人状况变坏的结果。
你会想到两个囚犯应该预见这种情况,并提前做出计划。但是,即使有事先的计划,他们也仍然会遇到问题。设想在被警察逮捕之前,他们做出了不坦白的承诺。显然,如果他们两人坚持这种协议,两人状况就会变好。但事实上,两个罪犯会仅仅由于他们之间有协议就保持沉默吗?一旦他们被分别审问,利己的逻辑就会起主导作用,并使他们坦白。两个囚犯之间的合作是难以维持的,因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合作是不理性的。
这个有趣的博弈被称为“囚徒困境”。“囚徒困境”在经济学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也很好地解釋了很多经济现象,也生动地说明了为什么合作是困难的,即使在合作使所有人状况变好时,人们在生活中也往往不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