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

2019-12-30 09:42曲子
当代工人 2019年23期
关键词:熟人陌生人信任

曲子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定会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弗农在《远方的陌生人》一书中围绕传统社会如何发展为现代国家时曾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来自“陌生人社会”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模式的改变。

北京大学教授刘德寰在演讲《我们都是“半熟人”》中提出,时代变了,原来的时代是差序格局,血缘、地缘是人们交往的核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变革式潮涌:也许我们素未谋面,更不知道你身在何处,但你每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今天心情如何、你在想什么,我都知道,因为我们都在用微博、微信,因为我关注了你……

是的,在互联网上,即使你不主动寻找,大数据也会根据你的关注对象,向你推荐和你有共同兴趣的人,无论你喜欢的是育儿、体育、户外、慈善、军事,还是别的什么,你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和你有共同意愿的人,并成为好友;微信更简单明了,只要摇一摇,就会冒出同样寂寞的人……

在传统社会关系中,职位、地位会成为屏障,但社交媒体没有权力导向,“自我”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在这里,“大众”被裂变成一个个小群体,每一种想法、爱好、价值观,都可以拿来与其他人分享,每一个人都能在网络世界找到支撑点和归属感——互联网突破了熟人社交圈,击破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障碍,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交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方表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愿望,希冀寻求共同价值观,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平台和可能性。而这种由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介入而产生的新型人际关系,被称为“半熟社会”。

正如作家莫言所说,当下中国正从关系型社会脱壳。比如之前,作家更多的是靠朋友推荐,才能认识编辑,但是现在,一旦写得渐入佳境,自然会获得关注——平台多得很,总有渠道让别人认识你。

于是,“社会协调”的观念,也被重新定义。在过去,协调意味着博弈、妥协,而现在,“分享”缩短了这个过程——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在形式上是陌生人,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身份,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自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场域,貌似陌生的你我他,通过“分享”,达成“协调”,物理意义上的陌生,已经被超越,在某种意义上,你我他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从酒桌文化到信任和互利型社会的转变,从熟人社交到“半熟人生”,注定要经历过程,跌宕而漫长——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心理活动最为敏感。在转型时期,又应该如何拓展和经营“半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在对方朋友圈下面频频点赞建立联系和保持信任,还是通过公开透明的履历和资料背书提升个人影响力?想在寒冷的世界里靠在一起彼此温暖,又想要彼此独立、拎得干净,真是一个世纪难题。

從没熟人办事难,到以信任促交易——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得体行走,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猜你喜欢
熟人陌生人信任
Life Story
表示信任
和熟人相处之道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和熟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