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明 耿传信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观摩研讨会;智慧平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79-01
2019年11月3-6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高质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青少年健康体能智慧平台展示(测试)活动”在重庆市南岸区举行。活动通过展示、观摩、研讨、交流、专家讲座引领等形式,聚焦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痛点、热点问题,探讨安全、科学、有序、有效的青少年健康体能发展途径。
一、教学展示诠释改革理念
本次活动的展示课都能够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高度重视学生运用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每堂课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且都能依据教材特点,设计8~10分钟的补偿性或拓展性体能练习。
二、瞄准痛点,探索新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所吴键所长在开幕式讲话中谈道:此次活动旨在瞄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厘清智能与体能之间的关系。明确训练不等于教学,尝试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勇于抛弃负面惯性,改变仅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学校体育局面。结合功能训练、体能训练、康复训练,研发安全、科学、有序、有效的锻炼手段,创造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新模式。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课题组从科研的视角着手,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体能发展的思路。开发了一整套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在学校体育课堂上组织教学的新的体能训练方法。
三、敬畏使命,精耕细作
茶园新城初级中学基于“大体育观”和“三思益人”理念,按照“四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为主阵地,制定了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到“天天练”的一体化实施方案,研发了“三益”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校本)及发展性评价体系。健康体能渗透到体育课、课外活动、业余训练、体育大课间、大体能活动等所有学校体育活动中,并采用模块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确保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项目上的专业化提升。在课程安排上,学校严格按照《重庆市周课时计划》执行,均以年级走班形式呈现。其中拓展课程和特长课程以教师的专项分类形式呈现,大体能活动分年级每天进行。
四、专家引领,经验交流
活动中,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圣敏博士作了《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研究课题介绍》的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全国青少年健康体质的现状、课题组针对性开展的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方法和手段、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功能的演示等,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特邀专家俞文东主任交流活动中就山东省潍坊市开展体能教学的情况,从“智在选择,贵在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和“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来自全国青少年健康体能开展优秀地区的专家们,就他们开展体育教学的经验进行了分享,给与会教师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可借鉴方法。
五、开启智慧体育新局面
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参加展示活动的三所学校,都作为南岸区的智慧校园重点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实践实时监测运动数据,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大数据平台模块化服务。在此次展示活动中,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均达到预期成果,优质教学资源库基本建成,并初步形成区域化的共享和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