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匀音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失眠后会做什么?翻来覆去地抠手机?听音乐?还是索性起床,翻上几页小说?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张继失眠了。彼时,夜深人静,明月高照,满地白霜,渔火点点。他提笔写下《枫桥夜泊》。从此,人们记住了寒山寺,也记住了这个读书人的一夜清愁。
历史中的相逢
在唐代,落第的举子大有人在,张继就“躺枪”了。台湾地区作家张晓风不无遗憾地说:“偌大的榜纸挤不下张继的名字。”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为躲避战乱,张继乘船南下,流寓吴越一带,过着漂泊的生活。在某个悲凉的秋夜,张继乘船来到枫桥下,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国家凋敝的景象,百姓悲苦的流离,不禁愁绪郁结,吟出了闻名千古的诗。这份对孤獨之感的精妙注解,成为穿越时代、历久弥新的印记。
寒山寺的前世今生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 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正殿里供奉的佛像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二仙”常常吟诗作对,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成为至今传颂的妙语。寒山问: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与日本文化的不解之缘
清代国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 说:“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这简洁明了又暗含忧思的诗句,在日本也相当“火爆”。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曾经到访苏州,说过“苏州和苏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苏州也赠与了日本复刻版的“寒山寺诗碑”,据说这个碑是张继写此诗出名以后,唐朝皇帝在寒山寺立碑以纪念这位诗人。可见,文化的影响力,往往是可以超越种族和国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