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克
2019年11月2~4日,第3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图为本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泰国合唱队正在演唱东盟盟歌。
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与会领导人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15个成员国(印度退出了RCEP谈判)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将致力于确保明年签署协议。RCEP谈判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1月4日的发言中指出,RCEP整体上结束谈判,也做出了各方协商解决有关后续问题的安排,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了解析RCEP未来签署并产生效力后将产生的深远影响,本刊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大所副所长周密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编者手记
《世界知识》:整体上,如果RCEP最终落地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密:15个国家就RCEP协定的谈判已经整体上结束,如果协定最终得以签署、通过并落实,无疑将对区域经济贸易产生深远影响。RCEP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大格局”,就算不包括印度,“10+5”仍覆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巨大的经济体、众多的参与方、庞大的人口和很广阔的地理范围。这种“大格局”无疑将产生较强的规模效应,给经济活动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原先在RCEP所覆盖的区域内,已经存在了很多自由贸易协定(FTA),但这些FTA毕竟是部分国家之间达成的,各自带来的自由化的水平也不相同。针对当前区域范围内相对“碎片化”的经贸自由化状况,RCEP无疑将起到整合、梳理和更新的作用,将统一提升整个区域的自由化水平。这种自由化水平的提高将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即市场准入,各种要素在成员之间跨境流动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比如说关税会下降,投资壁垒将进一步减少,服务贸易领域的便利化程度也将提升。第二个方面就是各成员境内规则的整合,包括市场监管,对于像律师、护士之类行业从业者资质的彼此承认,等等。
事实上,RCEP本身就创造了一种区域性的“环境”。如上所述,目前整体结束RCEP谈判的15个成员方所覆盖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巨大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基于历史上的发展,本身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内部经贸联系,在RCEP签署后这种经贸网络有望进一步扩展。这事实上为进行跨境投资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即在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可以在RCEP覆盖的范围内获得确定性,并在这种基础上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世界知识》:当前15国整体结束RCEP谈判的时代背景无疑相当特殊。那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RCEP的谈判和内容有着怎样的影响?RCEP的队伍今后会扩大吗?
周密:RCEP谈判进程启动之初的时代背景无疑与当前有着重大的不同,当时RCEP更多的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对全球经济体系构成重大冲击的背景下,RCEP的达成就更像是“雪中送炭”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的多边规则和多边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各个成员主动遵守自己的承诺而存在的。现在以美国为首出现了不遵守承诺的情况,原有大多邊框架内的经贸争端解决机制也几乎陷于停摆,国家和国家之间经贸问题的解决向基于市场力量对比的“丛林法则”滑落。这对国际经贸活动而言,已经不单单是会带来成本上升的问题了,其更大的影响在于所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经济行为体要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很可能会面临相关国家的恶意,那么其进行跨国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动力就会进一步缩减。
RCEP无疑向世界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即:还是有很多国家愿意去维护公平合理的经贸规则和秩序,愿意通过各自的承诺来促进彼此开放。例如,RCEP谈判过程中就涉及了争端解决机制,如果最终得到落实,将能有效应对和处理各成员方的经贸争端。在RCEP谈判开始之初,由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也在推进之中,当时人们关注的还是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在美国强推“公平贸易”的大背景下,RCEP已经转变为了各参与方坚守自由贸易准则、发出支持自由贸易呼声的具体行动。这也是RCEP各成员试图在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求一个相对稳定、可预期环境的重要尝试。
当前民粹主义在全球多国兴起,很大一部分是源自对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全球化模式的不满。前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在促进了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部分中下层群体生活水平少有改善甚至下降等现象。众所周知,当前的全球多边规则体系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其他经济体则是参与方,很大程度上只能接受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当前的全球治理机制无疑需要改革,需要进一步强调收益的公平分配,这就需要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参与到改革进程之中来。这一次RCEP恰恰是由东盟国家发起和主导的,它所发出的也正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声音,其具体的规则和取向无疑与现有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体系存在差异。RCEP的制定本身,无疑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有助于增强全球经贸规则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理解RCEP,不能仅仅局限于目前这15个成员方,因为这15个成员方只是目前阶段的谈判方,未来的谈判方其实有着很大的拓展性。其他的相关方,如果愿意加入到这个协定当中,愿意去共同促成有规则的秩序,RCEP对其都是开放的。比如说退出了RCEP谈判的印度,其确实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经济体,其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很多领域也表现得不太积极。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去批评印度不够开放,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态度,也有自己的一些实际的情况。印度既然愿意参与到RCEP的谈判中来,就说明它还是有推动本国经济开放意愿的。因而我认为,即便在未来RCEP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并生效,也不排除今后印度会加入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讲,RCEP谈判各方起码在谈判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比较真诚的,并不是说专门想要去“搅局”。
从未来潜在成员方面来说,其实跟现有的这15个谈判方联系比较紧密的其他经济体都不排除最终会加入RCEP的可能性。比如说既然印度已经退出RCEP谈判了,那么巴基斯坦就成为了一个扩员候选。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跟中国也有着很紧密的经贸联系,如果其有意愿,也可以与RCEP形成紧密的机制性互动。在拉丁美洲的太平洋联盟国家,比如智利、墨西哥等,也可能会有意愿加入RCEP。甚至加拿大也有可能产生加入RCEP的意愿。RCEP中蕴含着很多的市场机会,这些市场机会是决定有关经济体是否选择加入的关键因素。
《世界知识》:在中美经贸战的大背景下,RCEP未来如果签署并生效,将会对整个亚太地区产业链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密:一般来讲,经贸协定普遍会带来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效应。RCEP无疑会为相关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贸易活动创造新的背景,即RCEP成员之间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成本相对来讲会更低,这无疑会促使产业链重新在有关经济体进行布局。无论中美两国的经贸争端向什么方向发展,企业的布局都会坚持聚焦未来市场。因为RCEP包括中国,那么自然而然RCEP经济体跟中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和要素流动的成本就会更低,这就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效果。第一个效果是RCEP成员之间原来的产业链可能会重新进行调整,目前分布在中国的一些产业链可能会延伸到RCEP其他的一些经济体。第二,RCEP无疑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的需求,未来聚焦中国市场的RCEP之外国家的市场主体也可能会增加与RCEP经济体的投资和经贸合作。如果说美国等国政府对赴华投资施加了压力,那么有关市场主体就可能会通过在其他RCEP经济体投资来服务于中国市场。
这种产业链上的变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方面,中国巨大市场所产生的吸引力将扮演决定性的因素。最近几年,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创造出了巨大的机会,除了一些主要商品进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外,还产生了很多细分市场。而这种细分市场往往会给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机会。因为中国的整体规模很大,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都可以支撑一些小型经济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本身也在制造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种重要地位是以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完整的产业链为基础的。RCEP无疑也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其他RCEP成员方无疑也对中国的产品有着很高的需求。比如印度尼西亚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甚至澳大利亚的北部大开发计划,等等。如果RCEP能降低其所覆盖区域内协同成本的话,那么中国企业无疑也将从中获利。RCEP协定本身也有助于稳定预期,有助于避免外部干预和政权更迭之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进而有助于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影响力。
传统上,RCEP所覆盖区域主要是扮演“世界工厂”的生产性角色,即以欧美市场为主要目标进行生产。但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成长,这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中国作为目标市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但中国的消费潜力要进一步得到挖掘,就不能仅仅依靠美元进行循环。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其国际接受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归根结底要建立在中国经济实力的基础上。RCEP如果落成,無疑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大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这也会反过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世界知识》:未来RCEP将可能开拓哪些全新的领域?
周密:在某种意义上,当前RCEP协议如果最终能得到签署并生效,其更可能开启一轮新的进程,而不是说仅停留在其成立之初的状态。实际上,一些谈判方,比如日本就对RCEP的深化有着更高的需求。在美国退出TPP后,日本实质上成为了新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主导国。由于跟CPTPP等安排相比,RCEP在开放程度上要低一些,因而日本在RCEP谈判过程中受到的压力较小,其更多地就扮演了推动其他RCEP谈判方进一步开放的角色。如在很多投资的领域,CPTPP实行的是负面清单制度管理,而中国也正在从正面清单管理转变为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如果日本和中国等能够加大推进力度,那么其他RCEP国家也将会面临着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压力。例如东盟国家中采取负面清单模式进行投资管理的就不太多。如果RCEP国家能够普遍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无疑将对投资自由化程度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新的经贸领域,比如说电子商务,其对规模的要求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够通过RCEP国家之间的协同来实现海外仓的合理分布,将会大幅度降低跨境贸易成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关隐私保护、数据流动、数据的储存等都会成为潜在的合作领域。另一方面,RCEP所建立的合作机制无疑也会考虑到一系列例外情况,比如说涉及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甚至还可能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比如现在在WTO框架内,《环境产品协定》难以推动,RCEP如果落成则可以考虑推动一些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的优惠措施,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对于RCEP国家本身来说也是有利的。
2019年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其中,国家综合展11月13~20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