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春秋战国时期言论自由,诸子百家争鸣雄辩,思想之花烂漫多彩,列国如邻。哪里的言论不受限制,有志之士便往哪国去。所以,此王彼王皆作开明状。
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50年間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公孙龙骑一匹白马出城,在城门口被关吏拦住。
关吏说:“上面有规定,按照惯例,人可过关,马却不能过。”马之于古人如车之于今人,城关只许人过,不许马过,分明是很不人性化的规定。
公孙龙执意要连人带马同时过关,而他的理由简直荒诞不经。他竟指着自己的白马说:“这不是马。”关吏当然不放行。
公孙龙据理力争:“我们谁都只见过大马、小马、公马、母马、枣红马、白马、黑马、黄骠马等马匹,有谁见过什么‘马呢?如果你说我骑着的是一匹马,那么你就等于说白马是马。如果白马是马了,那么枣红马、黑马、黄骠马也是马吗?如果也是,你不就等于说马既是这种也是那种,还是别的许多种牲畜吗?而我公孙龙没见过那么一种牲畜。如果你说的马可以同时是大的、小的、公的、母的、黑的、白的、枣红色的、黄色的、杂色的,那么请牵一匹来让我见识见识吧!如果你牵不来,证明你根本不知马是什么。如果你根本不知马是什么,又凭什么一口咬定我的白马正是一匹不许过关的马呢?”
关吏辩不过公孙龙,只得放他骑着白马大摇大摆地过关,于是留下一段史话。
公孙龙是当时名家的代表人物,即在概念上较真的专家,又叫“辩士”、“察者”,一个小小的关吏自然辩不过他。
我在少年时读到这段史话,对公孙龙的辩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竟渐渐喜欢那关吏了。
那是一个多可爱的关吏啊!他居然有耐性听公孙龙说自己那套“白马非马”的道理,当辩不过公孙龙时,他居然还肯将公孙龙连人带马放过关去,这是何等的修养使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