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波
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汽车站外第一眼见到黄小名时,便惊讶于他那和年纪不甚相符的活力。他中等身材,精瘦而干练,算起来,1970年出生的他如今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但不管是他身上黄色的短袖T恤、淡蓝色的牛仔裤,还是脚上的夹脚拖鞋,都让他看上去十分年轻。谈笑间,我才发现他发间稀疏分布的白头发,和眼尾深如刀刻的笑纹,这给他添了几分文人气。
作为一名词作家,黄小名的履历可谓金光闪闪:有不少作词被谱成歌曲并在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平台传唱,并凭歌词《那一片红》摘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但当想象中的词作家黄小名和眼前这个莲花人黄小名融为一体时,我才渐渐理解了他。他有着被文学启发的少年、躁动不安的青年,以及返璞归真的中年,他一脚踏在国内一流词作家的领域,一脚踏在他深深眷恋着的这片土地——文学赋予他灵魂,他还时光以歌。
黄小名与写作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稚嫩的中学时代。他的作文一次次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初三那年,他还发表了人生第一首处女作歌词。
黄小名喜不自禁,在同学们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里挺直了背。被关注、被尊重、被欣赏的感觉如此美妙而难得,这让他对人生充满信心。
读师范时,校园里各路高手齐聚,黄小名的好胜心越发受到鼓舞。入学第一个学期,他就在音乐杂志《井冈歌声》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二首歌词《山乡的小路》,在同学间的名气更大了。有一天,黄小名正在上课,学校书记找到他,告诉他学校正在为校庆征选校歌歌词,鼓励他去试试。黄小名既兴奋,又忐忑,为校歌作词这么重要的事能落到自己这个学生头上吗?初生牛犊不怕虎,黄小名怀着满满的激情开始创作。最后,他的作品竟然真的被选上了。他写的歌词和他热爱的母校连在了一起,被往后一届又一届的师弟师妹传唱。
黄小名就这样抱着自己初成形的文学梦走出师范学校,走进他被分配的中学,成了一名语文老师。他满以为自己的未来会与文学相伴,却不想,当梦想在现实中落地,他看到的只有破败的学校和缺胳膊断腿的课桌椅。这期间,黄小名虽然笔耕不辍,陆陆续续有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黄小名深感一个写作者的无助。旁人眼中的“尚可”对他来说没有意义,他的创作渐渐走进死胡同,这不是黄小名想要的生活。
为了改变这种沉闷的状态,为了安抚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一个平淡无奇的早上,黄小名从床上起来,把自己的藏书拾掇拾掇,一股脑卖给了来收破烂的老头,随后一头扎进激流涌动的广东。他要为自己搏一条出路。
他做过鞋厂的储备干部,卖过消毒碗柜,干过食品营销,短短几年将广东跑了个遍。有一次,他去东北出差,遇到一家皮包公司,几个人软硬兼施要他打电话回公司调货,还留下个小弟寸步不离,美其名曰“陪”他。黄小名和那小弟搭话,发现那名小弟竟是个喜欢诗歌和文学的“同道中人”。两人惺惺相惜,最后,那小弟便偷偷把他放了。
黄小名聪明、胆大,又肯吃苦,不管干什么业绩都十分漂亮。但那股子躁动的劲儿过去后,他又有了新的迷茫。那年冬天,黄小名走在南方湿冷冷的大街上,看着因为过年清冷下来的城市,他想到了家,想到在家的父母和奶奶。就像去时那么决绝,他回来得也很干脆。
很长一段时间,黄小名一直在这种安稳和漂泊中反复。直到2001年,他听同学说温州的公司对企业文化十分重视,宣传人才缺口很大。黄小名回去考虑了半晌,宣传企业文化不就要和文字打交道,这是他的强项啊。于是,黄小名又来到了温州。他靠一本绿皮的省作家协会会员证在温州一家公司扎下根来,凭借出色的文字功底,黄小名不仅迅速升职当上高级职业经理人,还被评为“温州十大优秀外来人才”,他终于能喘上一口气了。
或许黄小名脑后长着一根与众人不同的“反骨”,当同龄人羡慕他有一份国家分配的“铁饭碗”工作时,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当他成了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他又好像还是那个依恋着文学的孩子。卖掉书出走广东时,他以为那是他和写作最后的告别,但这可能仅仅只是开始。只要缪斯女神向他招一招手,他依然是文学忠实的信徒。
过了几年,黄小名抑制不住心中写作的冲动,又提笔写起了他最擅长的歌词。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次,他的作品《窗前的纸鹤》获得中国音乐协会词曲新作年度最高奖“晨钟奖”。黄小名的信心一下又被点燃了,他好像回到了充满自信、对文学无限憧憬的少年时代。他认真而严肃地审视自己的前半生,即便是在他自以为放弃写作的日子里,他和写作依然有著化不开的缘分,就像那个和他畅聊诗歌的东北小弟,像那本带他走进温州的作协会员证。
黄小名一直是不甘而躁动的,二十多年在社会上的闯荡和三十多年写作上的积淀,他已有了比平常人丰富得多的人生经历,但他依然会将目光放空,看着不知是过去还是未来的方向,轻轻感叹一句:“怎么就到这个年纪了呢?”
他同时又是极度敏感和恋旧的。生活阅历给了他丰富的写作灵感,却不曾消噬他宝贵的共情能力。妹妹出嫁时,家里没什么钱给妹妹做嫁妆,出嫁那天,他在山坡上搂着妹妹大哭:“哥哥对不起你。”时至今日,黄小名说起来仍会不由自主地哽咽。往昔不可谏,黄小名对已过世的奶奶感情很深,家里新房建起来那年,黄小名去老家徒步请回奶奶的牌位,抱着牌位的黄小名说:“奶奶,走吧!今天开始到你孙子家去住吧!”黄小名的气质游走在不甘和恋旧之间,他合该是一个写作者。
2006年的春节,黄小名突然向家人宣布,他不去温州了,他要回家乡莲花县写词。家人很不理解,为了写词放弃优渥的工作,值得吗?再说了,写词在哪儿写不是写,为什么非得在莲花?
这件事黄小名考虑了很久,自从前一年《窗前的纸鹤》获奖,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写词上更进一步。这半生他也算走了不少地方,但兜兜转转,除了故乡,没有一个是让他想留下的。或许也有年纪大了的缘故,老家在他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人人都说理想在别处,这未必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于黄小名而言,流光溢彩的沿海都市也好,安逸偏僻的小县之城也罢,心足够宽广,哪里都能容得下他的理想。即便这样,他仍觉得,自己得回去,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只有那里才是他的精神土壤。
莲花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它位于江西西部,是个在地理上平平无奇的地方,同时也是解放军少将甘祖昌和“感动中国人物”老阿姨龚全珍的故乡,这是个满地赤子之心的地方。
回到莲花的黄小名开始了他探索故乡、解读这片土地的新旅程。2011年,中央电视台“唱响中国”节目组票选群众最喜爱的三十六首歌曲时,由黄小名作词的歌曲《那一片红》从一万七千多首歌里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但少有人知道,为了写这首歌词,黄小名特意去了一趟井冈山烈士纪念亭,看望他的爷爷。看着石碑上爷爷的名字,黄小名既陌生又亲切,那段光辉而艰难的岁月突然在黄小名指尖有了温度。
黄小名的歌一贯是有温度的。为了写出最真情实感的歌词,有一阵子黄小名常常跑去烈士博物馆,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躺在烈士陵园的草地上,不着边际地想着自家的小日子,想着今天美丽的家乡,不因为身边的坟冢感到畏惧,只感到安心。他突然想到,要是革命先辈们能看到这一天该有多好,于是,歌词《我用什么方式告诉你》应运而生。
黄小名写词虽算不上倚马可待,但这些年却从没有灵感断绝的时候。虽然他所在的地方只是偌大中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县城,但当他说“我的歌词写的不仅仅是莲花县”时,他的语气平静,目光坚定,他眼中看到的是无数个和莲花一样的县城,无数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他用充满温情的目光观察生活中细微又寻常的情感流露,将它们谱写成词——他从没有懈怠过提炼自己的思想深度。
黄小名家中有一层楼,平日里只有他自己踏足。楼上除了堆满沙发、茶几、大桌子、小凳子和几个连壁书柜的书籍,没有其他任何娱乐设施。黄小名写词靠的是笨功夫,全无乐理基础的他一路走来都是自学成才,一本《青少年学作曲》翻到书页泛黄、页边磨损仍爱不释手。他信奉“不动笔墨不读书”,又不愿意在书上涂画,就只能像小学生似的在白纸上做笔记。白天,日光穿过薄薄的窗帘透进来,越发显得这一层楼空荡荡。黄小名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冷清,却精神丰盈。
说来巧合得很,2017年,为了纪念退休后仍心念故土,带领大家建设家乡的“农民将军”甘祖昌回乡70周年,黄小名撰写了剧本《将军归田记》。或许是拥有同“农民将军”相似的回归故土的经历,黄小名在创作中另辟蹊径,从甘祖昌将军的内心情感变化出发,塑造其柔软的一面。最终,戏曲剧本《将军归田记》大获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十大剧本扶持工程项目名单,这也是江西省唯一一部入选的戏曲剧本。
这些年来,黄小名创作了八百多首歌词,谱成曲的有一百多首,高峰时期,他一年在国内最高级别的歌词杂志《词刊》发表作品19首,在《歌曲》杂志发表作品13首,月月不落,并屡有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省电台和各种大型文艺晚会中播出。耕耘十余载,黄小名带着“莲花人”這个浓厚的地域标签,成为江西在全国范围内的一张文化名片。
2019年8月30日,由黄小名作词、著名歌唱家于文华演唱的歌曲《香香女人茶》,在中央电视台三套“天天把歌唱”栏目播出,歌词中唱道:“炒豆子萝卜姜,茶里泡上味更佳。姐妹们围拢来,亲亲热热像一家。”品女人茶是莲花县石门山一带的古老传统,歌词描绘了莲花妇女农闲时在家泡好茶,邀请邻居来品茶聊天的热闹情景,浓郁的乡土风情呼之欲出,令人神往。你看,黄小名即便只站在莲花这个小县城,他依然是国内一流词作家,他的作品依然可以唱遍大江南北。
在这个人人都去别处寻找理想的年代,黄小名返璞归真,从万千花花世界跳回他的“小山沟”,照样搅弄起一番风云。人们缺少的或许从来不是那个实现理想的“别处”,而是那颗坚定实现理想的心。
作词:黄小名
作曲:韩刚
忘不了那个小村
忘不了那里的人
隔着千里万里
都连着你的心
为了这个小村
为了这里的人
你把名利全抛下
毅然转过身
每一条田埂都有你的脚印
每一座山头都有你的身影
你的汗水 你的泪水
全都流进了岁月的年轮
每一棵庄稼都有你的守望
每一棵树苗都有你的余温
你的微笑 你的欢乐
全在你的梦想里成真
走近这个小村
走近这里的人
你的故事还在讲
一次次 感动我们
(2017年7月,黄小名以甘祖昌为原型创作,以纪念甘祖昌将军回乡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