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惠 赵军廷
摘 要 地理教学装备是推动地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相关概念、研究目的及意义入手,结合地理教学装备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基于全寿命角度提高装备综合效能、增强评估管理功能和建立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策略,有效促进地理教学装备合理配置和管理。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地理教学裝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3-0015-03
1 引言
相关概念
1)教育信息化。目前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有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教育专家祝智庭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现多媒体和网络辅助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教育改革[1]。另外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付德荣的观点。他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利用这种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结合这两种观点,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是全方位覆盖教育各方面,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作为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理念等的改革,是一个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同时,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实质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过程。
2)地理教学装备。这一方面的研究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是新兴领域,很多文章仅限于提出地理教学装备这一概念,而极少有具体定义。殷常鸿、艾伦等根据国内外文献和实践经验指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活动所需的设施、学具、场所甚至是配置的总称,很少涉及单纯的地理教学装备。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分析山东省潍坊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力求客观反映潍坊地区地理教学装备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对潍坊地区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地理教学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理念,提出提高地理教学装备管理效能的合理策略。
对于地理教学装备而言,管理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目前,地理教学装备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章偏少,主要是实际操作的总结,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理念引导下,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教学方法、设计等的物质基础。教学装备是办学基本条件,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地理教学装备是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买装备,还包括教师培训、配套建设和装备管理等,其要与相应的服务和激励等措施相结合。
2 理论基础
唯物论下的地理教学装备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一切教育活动也是建于物质之上,学生的认识遵循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处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中,实践离不开物质。
当前地理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地理教学装备来反映的,与社会经济、科技进步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社会越发展,地理教学装备要求越高,地理教学装备的发展条件也越丰厚。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虽然不可替代,但随着课本内容的现代化,传统手段很难满足目前的地理教学内容要求,知识的更新需要现代化的网络、电脑、多媒体等与之适应,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最能反映学校的地理教学水平。在现代化的模式体系中,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是平台,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掌握技能,这种变化是在地理教学装备的推动下发生的。作为地理教学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以地理信息化带动地理教育现代化,实现地理教学跨越式发展,坚持发展中的唯物论观点,承认相对有条件的跨域发展。
地理教学装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高技能的地理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地理实验仪器或者物质基础为条件。结合最近几年高考地理成绩来看,农村学生考取高分比重下降,农村学校的地理教学装备相对较差便是首要的原因。目前,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善于学习的人才,离开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装备,就会与地理学科发展脱轨,就会缺乏最基本的实验和演示,从而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精神。
全寿命费用理论下的地理教学装备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先提出全寿命费用理论,包括研发、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等产品全过程费用。地理教学装备管理以全系统、全寿命为核心,以效能最优化为目的,是从论证研发开始到淘汰结束的系统过程。做好地理装备管理,就要做好全费用管理,包括全寿命费用和全系统费用。目前,地理教学装备全系统全费用管理体系不完善,迫切需要一套符合地理教学的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理论支持。为有效地将全系统全费用理论引入地理教学装备管理中,必须深入研究地理教学装备系统理论,才能保障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3 策略初探
实现地理教学装备的全寿命管理,提高其综合效能 作为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综合效能是装备在特定条件和时间内完成功能的能力。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多媒体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地理教学装备,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综合效能含义都是一样的,它们都与使用时的环境条件、维护方法和操作人员有一定关系。同时,地理教学装备也与特定功能紧密联系,特定功能也就是技术指标。地理教学装备如何才能完成特定功能?
1)对地理教学装备的综合效能进行系统认识。无论学校还是教育部门,每年都有大量经费用于地理教学装备的维护、采购及更新。但当前我国各级教育经费不是很充足,如何利用有限经费获得更多的成果和提高装备的投入产出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综合效能便是这一方面的一个度量指标,综合效能高的装备从全寿命或者全周期来看,维护成本会更低。
采购者在采购过程中通常看中地理装备的性能、先进性、品牌,学校之间对采购的地理教学装备也往往存在价格、品牌等的攀比心理。当然先进性至关重要,是迈向教育现代化的保证,但忽略综合效能,片面追求先进性是不可取的。综合效能是先进性持久性的保证,性能先进而无法达到使用期限的装备称不上性能良好,只有在全寿命或者全周期一直保持良好性能的装备,才是效能良好的教学装备。这里的效能良好包括可用性、可信性、可持续性和性能先进性。
当然,综合效能的高低与价格成正比关系。地理教学装备价格因效能等级不同而不同,效能高的装备采购价格高,但是后期的维护费用低,从整个全寿命周期来看,平均年消耗成本会很低。因此,地理教学装备应从全寿命费用考虑,综合效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综合效能在装备管理中的体现。地理教学装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决定了其综合效能,综合效能的提出者是装备的管理者。首先,在各类教育装备研发或者采购前,不仅要对使用人员、环境、状态等使用条件进行充分论证,还要对使用寿命、工作方式、无故障工作时间等进行研究,作为地理教学装备的管理者要明白这些;其次,在教学装备生产的各个阶段实现有效监督,要有相关机制对各个阶段的生产进行监督。
增强评估的激励和管理,促进地理教学装备良性发展 评估,是根据一定目的、标准,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某一方面的价值评判,为决策提供依据。地理教学装备的作用需要进行鉴定,大到宏观发展计划,小到具体装备运行,都要进行鉴定。学校或者地区的地理教学装备的标准,地理教学装备管理者的意识、能力等,都需要利用评估功能进行评价。评估功能利用好,可真实反映装备信息,方便进行定性和总结,有利于成果的推广和装备的管理。充分利用评估功能,可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使地理教学装备向理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评估的激励。地理教学装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有利于评估激励的发挥。首先是深刻分析装备在评估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并对现状和目标等进行差异性比较,从而产生创新和压力气氛;其次是评估要以鼓励为主,肯定评估对象的成绩,使其了解自己劳动的意义,提高热情,并鼓励教师、学校等进行创新尝试。目前,地理教学装备种类逐渐完善,信息化高速发展,这就对装备的选择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激励。充分发挥评估的激励作用,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使得装备发展走向新高度。
2)评估的管理。评估管理是指通过评估获得信息,并对评估对象进行调控。目前,地理教学装备的薄弱环节就是管理,设备利用率低,教师等管理人员主动性差,可通过有效管理进行解决。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较少使用地理教学装备,不是因为装备不好,而是利用地理教学装备会增加环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大工作量,但这部分工作量是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因此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在制定评估细则时,应将地理教学装备使用研究成果、地理教学装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教学效果等作为考核教师综合能力的依据,而不是只检查地理教学装备本身,应督促加强教师个人使用装备的评估。
建立高素质装备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提高地理教学装备管理效能的基础。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装备“买”“卖”思想,加强“人”的管理。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本身就是装备的对象,这里“人”即是装备,同时是装备的管理者。在装备先进仪器设备的同时,不能忽略“人”本身的装备,“人”本身就是地理教学装备管理的一部分。
“人”和“教育装备”孰重孰轻?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而在于大师,强化了人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先进地理教学装备辅助,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大师毕竟凤毛麟角。地理教学装备的重要性在于装备本身、固化软件、人三者互动,不可或缺,不能单独强调某一方面,同时提高装备管理效能,加强人的管理是首要的。而在“人”中,不僅包括传统的与地理教学装备紧密联系的部门工作者、实验教师和图书管理员,还包括各级教学装备部门的工作者、从事教学工作的使用地理教学装备的教师、仪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以及地理教学装备的隐形成员——学生。
意识到这些人员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装备的管理效能,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学校进行指导和科学规划,保证现有装备发挥最大效能,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作为地理教学物质保障的地理教学装备也面临挑战和机遇,特别是信息化的推广,在全国掀起技术装备投资热潮,这对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具有推动作用。但目前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欠合理,往往导致数量、质量不能共存,需要教育管理者更加关注。
参考文献
[1]郝运福.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J].安徽教育,2005(5):36-37.
[2]胡又农,赵锦红.全寿命费用理论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6).
[3]黄文飞.教育技术装备为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J].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5(9):51-53.
[4]刘爱香,李学玺,李琳.教育技术装备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教育,2004(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