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总体来看,制造业500强企业群体的经营绩效明显回暖、净利润增速维持高位,正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中国国内消费升级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制造业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产业链脆弱性和传统比较优势削弱对制造业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500强;数字经济;企业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制造业迈上新历史台阶的一年。70年来,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051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70.6倍,年均增长11%。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并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成功抵御了国际环境的冲击,企业的营业收入、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均有稳步提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一、整体规模特征分析
(一)营业收入状况稳中向好态势明显
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增速合理可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500强营业收入规模呈现平稳扩大态势,由2012年的21.71万亿元稳步扩大至2019年的34.92万亿元,增幅高达60.85%。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速为9.67%,较上年同比下滑3.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合理可控区间内。自2017年增速由负转正后,整体呈现出波动上涨态势。详见图1。
500强入围门槛持续提升。伴随营业收入的平稳增长,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也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00名企业的营业收入为88.6亿元,在2018年入围门槛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2亿元,提升幅度达2.55%,平稳向好态势越发明显。
人均营收稳步增长,增速波动较为频繁。得益于企业整体营业收入的平稳扩大,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水平从2008年以来呈现出较为稳定的上涨态势,由2008年的112.39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262万元,年均复合增速达8%。人均营业收入年增速方面波动较为频繁,在2017年增速由负转正之后,实现了连续两年增速快速提升,2019年则有所下滑。详见图2。
(二)资产及负债情况持续改善
资产规模稳健扩大,增速平稳放缓。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资产规模达到36.47万亿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绝对数量方面保持了持续扩大的态势。在资产增速方面,伴随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注重“增速加快”转向注重“质效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规模增速整体呈现出波动放缓态势,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增速为6.89%,较上年同比放缓2.02个百分点。详见图3。
资产负債率持续好转。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资产负债率为62.74%,较上年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从长期趋势来看,资产负债情况呈现较为明显的持续好转态势,较2011年65.56%的资产负债率高点,已经下降了2.82个百分点,侧面反映出国家采取的“去杠杆”措施在制造业领域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三)企业并购重组积极性稳步回升
参与并购重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并购重组次数略有回升。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在2018年参与了并购重组的企业共有141家,较上年同比增多13家,增幅10.16%,整体呈现逐年稳步增多态势。但在并购重组次数方面,随着近年来证监会在企业并购重组方面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等打击力度的加大,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并购重组次数由2017年的878次迅速跌落至2018年的407次;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并购重组次数略有回升,达到452次,较上年同比高出45次,并购重组积极性呈现缓慢回升态势。详见图4。
二、利税状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利润规模显著提升,增速持续保持高位。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利润9718.71亿元,较上年同比高出18.86%,利润规模扩大显著。在增速方面,自20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后,利润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年增速均保持在18%以上,过去5年(2015-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归属母公司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14.08%。
企业亏损面 略有扩大,亏损深度 下降明显,亏损企业主要分布在产能过剩行业。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出现亏损的企业数量为34家,亏损面为6.80%,较上年的4.40%同比提升2.20个百分点;亏损深度方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亏损深度为3.85%,较上年的8.94%同比下降5.0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深度明显改善。亏损企业行业分布方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出现亏损的34家企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一般有色金属行业(7家企业,占比20.59%)、黑色冶金行业(6家企业,占比17.65%)、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4企业,占比11.76%),该三类行业均为落后产能相对过剩行业,贡献了17家亏损企业,占到亏损企业总数的50%。详见图5。
(二)企业经营绩效平稳回暖
净资产利润率回升态势稳步显现。净资产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为10.48%,较上年同比高出1.25个百分点。从长期趋势来看,受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2008年之后,净资产利润率呈现出了缓步下降的态势,但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在2016年触底后有了明显回升,在2017-2019年实现了“三连涨”。从7.59%的阶段性低点上涨到至2019年的10.48%,呈现出积极向好态势。详见图6。
营业收入利润率及资产周转率均呈现回暖态势。净资产利润率的变化与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变化直接相关。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8%,相较上年同比高出0.23个百分点,为2015年营收利润率触底后的连续第四年上涨,同比高出2015年0.67个百分点。资产周转率方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资产周转率为0.96次/年,较上年同比加快0.03次/年。从长期变化来看,2008-2017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将资产转化为产出的流转效率呈现出波动下滑的态势,于2017年跌至0.90次/年的階段性低点,跌幅达21.05%;而后于2018年开始逐步回升,2019年为过去12年里资产周转率的首次连续两年上升。
(三)企业综合税负持续下降
企业纳税总额波动上升,纳税占营收比重稳步下降。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在2018年全年共缴纳税费1.7万亿元,较上年同比高出5.86%,自党的十八以来呈现出波动上涨态势。但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则呈现稳步下滑态势,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85%,较上年同比低出0.18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下降,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综合税负呈稳步减缓的乐观局面。
三、创新投入与产出分析
(一)企业研发积极性稳步提升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上涨,研发强度波动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有480家企业提供了完整研发费用数据,其研发费用总规模达到7110.87亿元,较上年同比高出8.63%,规模涨幅明显。研发强度方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2%,较上年同比高出0.04个百分点,实现了2017年以来研发强度的“两连涨”。从长期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强度由2013年的1.87%波动上涨至2019年的2.12%,涨幅较为明显。
(二)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快速提升
企业全部专利及发明专利数快速增加,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速明显加快。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有全部专利数917446件,较上年同比高出18.06%,年增幅显著。从长期趋势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全部专利数增速明显加快,2013-2019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全部专利数年均复合增速达21.99%,较2008-2012年15.21%的年均复合增速,同比高出6.78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方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有发明专利数271158件,数量上同比上年略有下滑,但并不影响发明专利数整体快速增长的长期趋势。详见图7。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明专利数从2013年的75055件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271158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3.87%,高出2008-2012年21.39%的年均复合增速2.48个百分点。
企业专利质量波动提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明专利数占全部专利数的比重呈现逐波动上涨的态势,除2019年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发明专利数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从年均复合增速来看,2013-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发明专利数年均复合增速为23.87%,高出同期全部专利数21.99%的年均复合增速1.88个百分点,表明该时段内发明专利数的增速整体快于全部专利数的增速,反映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专利质量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得到持续稳健地提升。
龙头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全部专利数前10位企业共拥有专利数398851件,占当年500强全部专利总数的43.47%,较上年同比高出5.12个百分点。同年发明专利数前10位企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136622件,占当年500强发明专利总数的50.38%,尽管较上年同比下降了6.87个百分点,但仍集聚了全部500强企业中超5成的发明专利,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业企业龙头企业在创新中的核心地位。
四、企业所有制比较分析
(一)民营企业在500强中影响力稳步增强
民营企业数量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共有民营企业340家,较上年高出4家;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占比从54.6%持续增长至68%。民企数量与国企数量之比从1.20:1持续扩大至2.13:1。且在千亿元级企业方面,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共有83家千亿元级企业,其中33家为民营企业,占比为39.76%,较2018年和2017年分别高出2.26和12.34个百分点,占比呈现出连年增长态势,显示出民营企业向龙头位置不断发力的积极乐观局面。
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资产及利润占比不断提升。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及利润方面的占比分别从30.75%、21.66%和39.45%持续上升至2019年的46.19%、37.4%和62.3%,反映出民营企业力量逐步壮大,民营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详见图8。
(二)民营企业盈利状况整体优于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利润率指标稳步上涨,且相较于国有企业略有优势。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的营收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3.77%和4.46%,较上年同比分别高出0.19和0.22个百分点,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同时,民营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均显著领先于国有企业。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分别高于国有企业1.81和2.85%百分点,与2018年1.82和2.83的差距相比略有扩大。
五、行业指标比较分析
(一)重化工行业依然是制造业营业收入及利润的主要来源
行业营业收入方面,重化工行业包揽营业收入前五位。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重化工行业依然占据了最主要位置,所涉及的38个行业类型中,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5个行业均为重化工行业。5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加总占到500强整体营业收入的51.55%。其中营业收入最多的为黑色冶金行业,与上年相同,贡献了全部500强14.76%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比高出0.34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紧随其后,以13.13%的营业收入占比位居行业第二位,较上年同比略微下降0.43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方面,通信设备制造业表现亮眼。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行业利润规模最大的5个行业中,重化工行业占据3席,分别是黑色冶金、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石化及炼焦;其中利润规模最大的同样是黑色冶金行业,创造了全部500强16%的利润,较上年同比高出1.86个百分点,增幅显著;前5名行业在2018年创造的利润占到500强整体利润的50.3%。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利润规模进入到了前5名行列,位居第4位,利润规模占比达7.55%;家用电器制造业紧随其后,利润规模占比为6.62%,但在位次上较上年下滑2位,占比下滑1.42个百分点。详见图9。
(二)部分先进制造业行业表现突出
部分先进制造业在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利润及平均研发投入方面占据领先位置。在行业平均营业收入指标方面,兵器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配件制造、汽车及零配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分列前五;在行业平均利润指标方面,通信设备制造、航空航天、酒类、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分列前五;在行业平均研发费用指标方面,航空航天、通信设备制造、兵器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配件制造、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位列前五。可以发现,上述行业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行业。在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两项指标方面,医疗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也分别进入前5名行列。但也应注意到,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高利润率行业仍以酒类、饮料、造纸及包装、轮胎及橡胶制品等一般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比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在整体营收、利润及资产规模方面占据优势的重化工行业,在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及平均资产利润率方面表现平平,说明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国际化经营分析
(一)海外市场持续高速扩张
500强海外营业收入稳步扩大,且增速快于总营业收入增速。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自2016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态势,由2.94万亿元稳步扩大至2019年的4.22万亿元。且自2017年以后,海外营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总营业收入增速,2018年和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海外营收增速分别为21.61%和11.94%,分别高出同年总营收增速8.9和2.27个百分点。可见随着中国制造业技术和产品水平的不断提升,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重要增长点,海外市场营业收入的快速扩大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内经济下行趋势给制造业企业发展带来的压力。
(二)海外资产布局遭遇瓶颈
500强海外资产规模略有下降。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海外资产规模为3.67万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5.66%,为近年来首次规模下降。详见图10。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许多国家加强了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海外资产购置的监管和限制,如部分西方国家提高战略性行业投资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加大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难度;同时中国也出台了系列文件,加大对外海投资的监管力度等。
七、制造业500强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全球看,国际局势日趋复杂多变,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制造业自身看,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短板同在。
(一)国际发展环境日益趋紧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变数,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全球多边贸易格局面临重构,国际产业竞争博弈更趋激烈。一方面,美、德等发达国家对内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制定一系列战略规划和体系化推进措施,紧紧抓住全球制造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对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还对外动用技术封锁、专利壁垒、原料断供、投资限制、贸易保护等手段针对我代表企业的战略压制在加剧。
从全球技术趋势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国制造业创新带来“换道超车”的发展契机。基于信息网络的新业态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应用的深化和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随之出现分化、融合、重组,新型的企业和产业组织形态不断形成。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制造业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業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注重用户体验的智能新产品不断涌现,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汽车等新型产品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跨界融合催生的新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催生了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智能材料等一批新的产业。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为制造业企业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拓展了增长空间。
(二)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制造业企业赋予了新使命,国内消费升级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从国家政策导向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品种质量的提升,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和效率效益提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领域,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从国内市场需求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消费升级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国制造业通过仿造国外成熟或流行产品、设计、服务模式和理念的模仿型排浪式增长阶段基本结束,消费者消费能力和需求向高端化发展,符合中国文化观念、消费理念和市场形态的本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产品渐成主流。人们更多追求品质、注重绿色环保、崇尚智能便捷,消费需求由满足日常需要向追求品种、品质、品牌转变。消费升级为制造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也要求制造业创新供给,适应消费升级的变化,激发了企业新的发展动力。
(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制造业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产业链脆弱性和传统比较优势削弱对制造业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从制造模式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经济范式下,市場上的产品一半左右并不是消费者需要的,消费者想要的很多需求又不能及时满足。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格局逐步改变。在前端,企业通过提供相对标准化的模块来供消费者组合,或是吸引消费者参与到设计、生产的环节中来;在内部,企业通过提升组织能力,以平台+前端等方式去对接个性化需求;在后端,企业积极调整供应链,使之具备更强大的柔性化能力。由此,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在线生活、数字经济等成为重要趋势,不少传统领域市场规模急剧扩张。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1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150万亿元,占GDP比重将突破55%,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渗透,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日益深入,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赋予了新动力。
从产业发展短板看,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链存在脆弱性。中国技术基础薄弱,特别是在关键核心领域的投入相对长期形成的技术短板而言依然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造不出”或者“造得出,用不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受到出口国限制甚至“断供”威胁,严重影响产业链安全。同时,中国制造业自身面临一系列突出结构性矛盾。
从投入端看,制造业要素投入成本不断攀升。一是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对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领域企业的经营形成挑战。二是中国制造业总税率虽呈缓慢下降态势,但总体仍为美国的1.5倍左右。三是包括信息搜寻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违法赔偿成本等在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种类繁多、弹性较大且其中暗藏“灰色地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困扰。
从产出端来看,制造业产出效益整体偏低。一是产品质量不高,高端产品“造不出”,高铁、大型工程机械、船舶制造等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技术严重依赖进口;低端产品“用不了”,机械设备等重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效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二是生产效率偏低,以劳动生产率为例,中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40%。三是品牌建设不足。中国产品品牌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大众市场,在高价值的中高端市场中国品牌严重缺位。这些困难和问题,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广大企业在践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跨过的坎。
八、促进制造业500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瓶颈短板多,根本就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研发整体水平仍然存在多而不优的情况。其中企业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是重要原因。比如,虽然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已接近80%,但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发。因此,企业要着力强化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一是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行业内骨干企业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承担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任务,加快突破关键和新技术,加速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格局的形成。二是加快知识产权布局。中国大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比如华为公司2018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了5405项专利申请,居全球第1位,较2017年增长34%,其专利数量是第2位日本三菱电机的约2倍,远远领先于其他公司。中国的中兴通讯、京东方分别位居第5和第7位。建议更多的企业在各自领域诞生一批创新成果,布局一批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和行业内权威性。
(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制造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全球经济正加速向以融合为特征的智能经济转型。广大制造业企业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一是传统领域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中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工业中仍占到80%以上的比重。传统产业经过先进技术的改造提升,就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领域大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传统设备和生产线数字化进行升级,激发出传统设备新的价值,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二是积极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比如沈阳新松公司实施的“机器人智能工厂”项目,可满足多种机器人产品的智能柔性化生产制造,建立了多层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项目实施,使得企业生产模式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0%,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3%,产品不良品率降低60%,能源利用率提升11%。同时,在产品质量控制、物流管理、工艺设计等各方面整体提升企业生产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逐步融合,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越来越重要,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产业和应用生态,已成为行业巨头角逐的新战场。国内一些优势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和应用,如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平台、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等,已形成一定竞争力,为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出了新路径。
(三)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二者的融合正在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在新的产业链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和高端供给能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有利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体,从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和国家来看,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动二者融合,构建起了服务型制造体系。例如,美国通用电气等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呈现了制造业高度服务化趋势,服务业务占公司总收入比重的比例超过2/3。中国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也要加快新型通用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应用,推动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一是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融合型、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比如尚品宅配利用CRM、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采用柔性生产方式,把消费者被动接受产品转变为主动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提供全程数码服务;在设计完成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客户可以在网上体验成套的家居,家居的风格、款式、大小、颜色、质地等都可以持续调试直到客户满意,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延伸在线设计、数据分析、智能物流、远程运维等增值服务。三是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如沈阳机床的“i5机床”,可以使用户按照加工零部件的数量、或加工零部件的时间来付费。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要花十几万、几十万买个机床,现在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让i5机床进到你的生产线上,按照加工零部件的数量、或加工零部件的时间给沈阳机床付费。中小企业购买的不是“机床”,而是“机床加工能力”;中小企业拥有的是机床“使用权”,而不是机床的“所有权”。
(四)以质量品牌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国家产品监督抽查和格局从1985年的66.5%上升到2018年的89.7%,出口产品召回指数从2005年的4.04下降到2018年的2.58。制造业质量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从1999年的75.95提升到2017年底的84.47。然而,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制造业规模的增长。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居民境外消费规模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这暴露出中国部分产品档次偏低,高端产品质量满足不了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要求。品牌发展仍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品牌数量众多但世界知名品牌仍然偏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企業必须把质量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出新品、出精品、创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一是加快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和普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六西格玛管理、6S、质量诊断等质量提升行动。推广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及检验检测设备,强化质量管理,提高重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建立质量追溯平台、质量信息库,实现产品追溯信息电子化,强化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支持工业企业开发品牌管理机制和品牌塑造方法,建立品牌战略,实施品牌经营,提升品牌培育能力,把所具备的能力和优势转化为顾客感知的品牌价值。同时,加强与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对接,向专业机构购买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
(五)以培育平台型大企业为路径,保障产业链安全
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核心在产业,产业的竞争力关键又在企业。近几年,中国涌现出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但也要看到,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在制造业领域还缺少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全球制造商集团独家编制的2017年度(首届)《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大陆仅有57家企业入围,而美国占据133席,以绝对优势雄居全球之首,日本以85家公司位列第二。此外,中国的大企业在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品牌影响、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优质企业,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大力发展平台型大企业。一方面,大企业要通过强强联合、战略收购、并购重组等手段,加快形成行业龙头。另一方面,行业大企业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利用“互联网+”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同时,大企业要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和供应链体系,提供金融、咨询、法律等服务,强化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为整个行业赋能。同时,在国际发展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大企业不仅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更对整合、优化所在领域供应链体系,确保国家产业链安全起到关键作用。行业龙头企业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并构建中国企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网络,提高中国全球产业链安全水平和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
(责任编辑:王艺璇)
ANALYSIS REPORT ON TOP 500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F CHINA IN 2019
China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
Abstract: Generally,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op 500 enterprise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growth rate of net profits is still high, and the top 500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moving towards the middle and high end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In addition,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domestic consumption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has added new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weakening of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Key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Top 500 Enterprises;Digital Economy;Enterpris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