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羲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210009
根据2019年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JCR报告,目前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仅217种,占JCR总数的2%左右,进入 Q1区的期刊仅40余种[1],这说明我国高水平期刊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科技期刊的竞争核心是优质稿源,这是因为优质稿源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源头活水”,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根基。由于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较低,国际影响力较弱,大部分期刊均面临稿源不足、稿件质量下降、优秀稿源外流等问题[2]。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是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必须面对的问题,有较多研究证明策划专刊是科技期刊争取优秀稿源、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3-4]。专刊是指针对某一学术热点的特刊(Special Issuses)或学术会议专辑(Academic Conference Album),有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术前沿和热点,更好地实现科技期刊服务学术交流与传播最新研究成果的目标[5]。国外科技期刊的专刊出版主要依靠客座编辑,期刊为申请成为客座编辑的研究人员制定了系统的申请流程和严格的工作制度。例如Elsevier在官网中设立了“Guest Editor”模块,明确规定客座编辑在组约专刊过程中的职责,包括根据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及是否符合专刊主题初步确定专刊文章及选择在该领域具有适当专业知识的审稿人等[6]。IEEE计算机学会官网中设立了“Guest Editor Center”,不仅规定了申请流程,对专刊的出版时间和过程也有详细要求,如专刊从组稿至出版需用26周,客座编辑不得向自己组织的专刊投稿等[7]。瑞士Frontiers开放出版平台官网中设立了专刊版块和专刊投稿版块,专刊版块目前已有超过7000个专刊上线,投稿版块包括客座编辑简介、专刊主题、投稿方式和有效期[8]。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期刊也开始尝试邀请客座编辑组约专刊,然而,由于国内期刊大部分都是由专职编辑办刊,办刊模式也倾向于由编辑部主导期刊的发展方向,虽已有部分期刊开始尝试邀请客座编辑参与专刊/专栏的组织工作,但通常由期刊主编或编辑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担任客座编辑,其按照编辑部要求,或参与组稿,或负责把关,或不参与具体组稿工作,只以“编者按”或“客座编辑导语”的形式对专刊/专栏进行总结概括,以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吸引研究人员关注专刊,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和具体的流程,客座编辑也发展为多种模式,如“执行主编”、专刊“栏目主持人”“特邀编辑”等[9]。如《生物工程学报》在组约专刊的过程中设立了特邀编辑来帮助组织专刊,由专职编辑确定专刊主题,撰写征稿公告,特邀编辑负责组稿和稿件质量把关[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邀请客座编辑参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刊出版,客座编辑所做的工作是协助编辑部将电子目次和文章链接发送给同行专家,以扩大专刊的点击率和下载率[9]。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已逐渐接纳并采用客座编辑组约专刊的模式,但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和成熟的体系,不利于充分调动客座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保证专刊的学术质量。
《中国天然药物》(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CJNM)是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主办的SCI收录期刊,5年影响因子为1.995,位于Scopus数据库“整合与替代医学”Q1区,连续8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荣誉称号。CJNM以报道来自天然产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与研究及其药效与药理作用机制为重点,是我国中药、草药、海洋药物、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民族药物领域的重要交流窗口。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稿源的比例并探索先进的办刊模式,CJNM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客座编辑制度,包括遴选标准、招聘流程、客座编辑职责,客座编辑激励与考核标准等,这些措施的成功推行有效调动了客座编辑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专刊的出版工作,并有效提升了约稿成效和专刊质量,为期刊建立客座编辑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以CJNM的实践为基础,详细介绍客座编辑制度的具体措施及优势,并总结后续相关改进措施,以期为拟聘任客座编辑的编辑部提供借鉴与参考。
客座编辑在专刊/专栏出版全流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包括确定专刊/专栏选题方向、组稿、初审、参与同行评议等,而不能仅参与某一环节,在此过程中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制定遴选标准时,应首先考虑研究人员的可支配时间和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客座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号召力。综合以上因素,客座编辑的遴选标准如下。
(1) 45周岁以下一线研究人员。根据实践经验,由责任编辑主动邀请领域内的权威学者、学术带头人担任客座编辑通常遭到拒绝,笔者认为原因如下:期刊影响力较弱导致权威学者担任客座编辑的积极性较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客座编辑的社会认可度及影响力对其缺乏吸引力。有研究表明,36~45岁是研究人员科研成果产出高峰期,也是最具创新能力的阶段,并且学者多处在学术成长中期阶段,扩大学术声誉、积累学术成果的需求较强烈[10]。因此,期刊编辑部以活跃的45岁以下一线研究人员为主要招聘对象,以发挥其可自由支配时间多、精力充沛、工作热情较高的优势。
(2) 学术水平较高。客座编辑的学术水平与专刊/专栏的质量密切相关,客座编辑较高的学术水平确保其能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及热点,了解学术发展动向,提出合适的专题方向。因此,从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人才工程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名单中遴选客座编辑是一项重要标准。此外,还要求客座编辑在本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原创研究论文15篇以上。千人计划等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选拔计划,入选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符合担任客座编辑的条件,而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数量与其学术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二者均具备者方符合遴选标准。
按照上述标准,CJNM编辑部共遴选出52位符合要求的研究人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选拔合适的客座编辑。
客座编辑招聘采用自主申请制,招聘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CJNM客座编辑的招聘流程
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招聘公告中需包含期刊介绍、招聘流程、具体职责、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及申请表,并需说明招聘采取自主申请的方式,有意愿的研究人员须填写申请表,无意愿的研究人员无需回复邮件。(2)颁发聘书时,需在聘书上注明拟组约专刊/专栏的名称及拟发表时间,并注明此聘书需与客座编辑完成规定的专刊/专栏任务后获得的证书匹配,如客座编辑未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专刊,此聘书自动失效。
招聘结束后,笔者对6名研究人员的学术档案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平均年龄为39周岁;(2)平均发表研究论文43篇;(3)5位研究人员有海外留学背景;(4)在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均主办或承办过大型学术会议。(5)6位研究人员均是CJNM的作者及审稿人。(6)5位研究人员曾担任国外期刊的客座编辑。以上结果说明,40岁左右、具备海外留学背景、较活跃、对期刊较熟悉且曾担任过客座编辑的研究人员申请担任客座编辑的可能性较大。
在招聘环节,编辑部首先对客座编辑的学术水平和积极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确定招聘范围,为后续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招聘打下基础。实行自主申请制,可筛选出乐于奉献、积极性高、负责任的客座编辑,确保其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和足够的动力完成专刊/专栏工作,该措施实现了双向选择,编辑部确保了自主申请的学者均符合要求,对学者来说,则提高了申请成功率。在传统遴选客座编辑过程中,通常由编辑进行单独邀请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编辑,往往将研究人员的学术实力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其组织专刊/专栏积极性不高、无时间投入、对期刊不了解等问题,并且单独邀请的范围较小,因此成功率往往较低。实行自主申请制可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虽然52位研究人员中仅6位申请担任客座编辑,但事实证明这6位客座编辑的工作热情较高,后续工作也完成得很顺利。
目前,客座编辑模式在国内科技期刊界尚未大规模应用,在组织专刊/专栏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客座编辑职责不明确,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笔者认为编辑部主导、客座编辑参与的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客座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因此,CJNM尝试建立客座编辑主导、编辑部配合的客座编辑负责制,明确规定客座编辑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选题方向决定了专刊/专栏的核心竞争力,选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是专刊/专栏具有高影响力的关键,因此CJNM明确规定由客座编辑进行自主选题。研究人员填写申请表时需提交拟负责的专刊/专栏的选题方向,并由编委会决定是否合适。
该方式有如下优势:(1)充分给予客座编辑自主权,提高其主人翁意识。自主权与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由其提出选题方向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增强责任感。(2)客座编辑可结合自身学术背景和学术社交网络进行选题,有利于后续组约稿件,例如CJNM的“药食同源”专刊的客座编辑是该方向的杰出学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大的学术号召力,因此其在该领域内进行组稿非常顺利。(3)实现由研究人员引领期刊学术发展方向的目标。客座编辑对领域内的前沿热点较敏感,可提高专刊/专栏的新颖性和专业性。例如“药食同源”主题是目前天然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的枸杞、牛樟芝、金银花是全球天然药物领域的明星药物,该选题在提交编委会讨论时获得全票通过,专刊出版后,也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确定选题后,客座编辑需自主开展组稿工作并确定交稿时间节点。在此过程中,其职责如下:(1)根据选题撰写约稿函;(2)自主确定约稿专家;(3)确保专家在时间节点以前交稿。该方式的优势如下:(1)提高约稿效率。客座编辑对领域内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是否活跃等均比较了解,其进行自主约稿时针对性较强,约稿的成功率和效率显著提升。由其自主定义时间节点并与约稿专家进行沟通,可增强客座编辑的责任意识,保证后续各流程顺利进行。事实证明6位客座编辑对自己负责的专刊/专栏非常认真负责,均自主建立了组稿微信群,并在微信群中与专家积极沟通交流,提醒专家按时交稿。(2)提高约稿质量。客座编辑的学术号召力较大,由其约稿可使专家更加认可并重视约稿工作,提高优质稿源的比例。
对于专刊/专栏来说,文章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重视专刊/专栏的同行评议流程,以确保专刊/专栏的高水平。在同行评议阶段,客座编辑职责包括:(1)从文章内容与专刊/专栏定位是否匹配、文章创新性和原创性及文章科学性和严谨性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初审。初审完毕后,对不符合要求的文章,客座编辑需在3天内给出具体退稿意见并由责任编辑进行退稿。(2)确认文章达到专刊/专栏标准后,由责任编辑选择2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同时客座编辑需作为审稿人参与每篇文章的同行评议。(3)文章修回后,由客座编辑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接收。(4)客座编辑同意接收后,专刊责任编辑对文章进行终审,并由主编决定是否最终接收。
该方式有如下优势:(1) 提高客座编辑对专刊/专栏的整体把握度,包括文章整体质量水平、文章排序、专刊/专栏进度等,为后续撰写评述及宣传打下基础。(2)优化同行评议流程,客座编辑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初审,节省了文章质量不佳的作者等待时间,其中肯、全面的退稿意见让作者更加信服。同时增加初审环节也保证了外审的文章质量。参与同行评议可确保客座编辑对每篇文章的科学性负责,提高专刊/专栏整体学术质量。
为了提高专刊/专栏的影响力和可读性,专刊/专栏文章定稿后,需由客座编辑撰写评述对专刊/专栏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专刊/专栏主题介绍、目前该选题的最新进展、专刊/专栏文章介绍,及专刊/专栏引领学术发展的意义。评述的篇幅通常在2页左右。
酒香也怕巷子深,响鼓也需重锤敲。在专刊/专栏出版后,编辑部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显示度和关注度。在此过程中,客座编辑需配合责任编辑完成宣传工作,包括配合责任编辑制作专刊/专栏的微信报道,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对专刊/专栏进行介绍以吸引读者;协助责任编辑将专刊/专栏的电子目次、文章链接和微信报道发送给其他同行,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宣传专刊/专栏等。
为了充分发挥客座编辑在专刊/专栏出版中的作用,客座编辑采用考核制,对其退出、履职情况进行明确规定:选题未通过编委会投票;确定选题后3个月以上未进入约稿流程且责任编辑联系无果;超出约稿时间节点6个月且未说明理由;拒绝参与同行评议流程;超出评述时间节点3个月未交稿且未说明理由。出现以上情况均自动解除聘任关系。同时,为了便于对客座编辑进行表彰和奖励,需全面记录并公开考核其履职情况,包括所约稿件交稿是否及时,审稿效率,宣传专刊/专栏的措施和次数,发文的下载及引用情况。该记录是实行客座编辑激励制度的参考依据之一。实践证明,实行考核制对客座编辑有一定约束作用,6名客座编辑对以上几项考核指标均较为重视,并及时与责任编辑反馈实际完成情况。
客座编辑并不是期刊的专职编辑,因此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保障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在专刊/专栏的组织过程中,除了实行考核制以外,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也同样重要。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颁发聘书及证书。客座编辑申请工作完成后,由编辑部为其发放相应的聘书,客座编辑完成规定的专刊/专栏任务后,可获得相应的证书。聘书和证书是对客座编辑参与期刊发展的鼓励和肯定,CJNM的客座编辑在申报课题及基金时均将聘书和证书作为重要申报材料一并提交,作为其服务科技期刊发展的学术贡献,也从侧面说明颁发聘书和证书是有效的激励措施。(2)减免专刊/专栏版面费。客座编辑在约稿函中可注明专刊/专栏文章免交版面费,该措施减少了客座编辑的约稿压力,实施后客座编辑均表示有助于提高约稿成功率。(3)发放组稿费。组稿费包括基本稿费和绩效奖。绩效奖与客座编辑考核制相结合,根据专刊/专栏交稿是否及时、审稿效率、评述交稿情况、宣传专刊/专栏的措施和次数、专刊/专栏下载及引用情况采用打分制,每项指标为4分,满分为20分。得分在10分以下,无绩效奖;10~15分,可获得50%的绩效奖金;15~19分,可获得80%的绩效奖金,20分可得全部绩效奖金。(4)将评述文章设为封面文章进行重点宣传,并在评述结尾增加客座编辑学术档案以提高其学术声誉。(5)设立“专题年度聚焦奖”。每年度评选出影响力最大的专刊/专栏,给获奖的客座编辑进行额外奖励,并在编委会议和编辑部主办的学术会议中对客座编辑及参与作者进行颁奖。(6)多渠道宣传以扩大专刊/专栏的影响力和专刊/专栏作者的学术声誉。例如专刊/专栏出版后,由责任编辑负责邀请客座编辑及作者录制一系列微视频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此激励措施受到作者一致认可,视频发布后均积极转发,阅读人数在1000次以上。(7)CJNM已在官网中设立专刊版块和视频版块,专刊/专栏(Research Topic)推介板块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推介每期专刊/专栏,以凝练期刊特色并形成专题效应,目前浏览次数已达到3000余次。
制度能够规范和调节人的行为和关系,考核制和激励制是相辅相成的机制,考核制是一种约束机制,促使客座编辑认真负责地完成相关工作。激励制是一种以鼓励为主的正向机制,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客座编辑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帮助其积累学术人脉,助力其学术成长;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等,是对客座编辑所付出劳动的认同和感谢,可增加其对期刊的好感度和黏性,为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激励机制可形成口碑效应,激发其他学者成为客座编辑的意愿,形成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
在CJNM建立和实施客座编辑制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申请方式不够先进,未建立国际客座编辑申请制等。因此笔者对后续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主要包括:(1)拟在官网中设立开放式客座编辑中心(Guest Editor Center)、专刊/专栏开放投稿板块。客座编辑中心包括科研人员申请成为客座编辑的流程和要求、所需承担的责任、考核的标准等,实现由符合条件的研究人员自主在线申请并提交选题,选题由编委会审核通过后,将客座编辑学术档案、选题方向与介绍、投稿链接及时间节点上传到专刊/专栏开放投稿版块,以鼓励广大研究人员根据专刊/专栏主题踊跃投稿,扩大专刊/专栏稿源,增加自由来稿数量。专刊/专栏出版后,由编辑部给客座编辑颁发电子版证书并将专刊内容与客座编辑学术档案上传到专刊宣传版块。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在官网中建立相关版块,可将客座编辑制度常态化、流程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促进客座编辑长效机制的形成。(2)目前CJNM的客座编辑均是国内科研人员,随着机制的逐渐完善成熟,后续专刊/专栏出版过程中,拟加强与国际客座编辑的联络,制定国际客座编辑申请制度,并向符合要求的学者发送公告;客座编辑中心版块完成后,拟将注册链接通过邮件发送,鼓励国际学者申请担任客座编辑,以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3)加强专刊的封面设计工作。一图胜千言,精彩的封面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视觉艺术展示文章的科学之美,这也是提高专刊/专栏影响力的重要方面。(4)增加宣传渠道,除了期刊公众号和官网以外,加强与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生物探索,解螺旋,遇见生物合成)的联系,加强与网络媒体(如科学网、小木虫及生物谷)的合作,对专刊/专栏内容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宣传。(5)努力打造系列化和品牌化的专刊/专栏。单独的一期专刊只能制造短时间的热点,需在某个领域坚持系列化组稿,并逐步形成品牌,方能长期吸引读者,使读者加强投稿针对性,凝练自由来稿的选题方向并提高来稿质量。
客座编辑制度是较先进的办刊机制,与传统的编辑组约专栏的方式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客座编辑在学科内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大的学术号召力,可在一定范围内争取到较多的学术资源,其作为科学家办刊的一种重要依托,在期刊内容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凝聚力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立客座编辑职位并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是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编辑部对客座编辑的遴选、管理和激励情况。
国内科技期刊尚未充分认识到客座编辑对期刊发展的重大意义,且未建立完善的制度,导致客座编辑所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如存在邀请成功率低、专刊/专栏组约成功率低、文章质量达不到标准等问题[11-13]。CJNM建立客座编辑机制的实例表明,合理的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客座编辑主观能动性,提高专刊/专栏的约稿成功率、交稿效率、专刊/专栏质量和影响力。该措施可对国内需要设立客座编辑角色以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期刊起到借鉴作用。
CJNM客座编辑制度的建立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如国际化方面还需加强,后续将利用大数据查询和分析的方法,遴选符合标准的海外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邮件推送的方式向他们介绍期刊基本情况、客座编辑申请流程,并在邮件中增加官网链接,吸引有意向并符合标准的研究人员主动申请担任客座编辑,扩大优质国际稿源比例。在建立专刊投稿版块时,应更注重开放性和多元化,避免一家之言,即一期专刊或一个主题仅来自一两个科研机构,责任编辑需配合客座编辑做好宣传工作,增加优质自由来稿比例,更好地发挥专刊的学术交流功能。另外,客座编辑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期刊编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组织协调能力、出版后宣传和推介能力及协同沟通能力,以确保期刊成功建立客座编辑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