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法学教学的改革探析
——以“中国法制史”课程为例

2019-12-30 15:35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课程

陈 华 丽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 510610)

一、“中国法制史”进行法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法学是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专业概念的内化要求也较严格,所以法学教育如果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或者采取模拟法庭式的传统训练,都无法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理论法学教学上,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兴趣寡淡。如果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不利于其从整体上系统把握法学整个学科。而在所有的理论法学课程中,“中国法制史”又因枯燥乏味、知识点零碎、实践性弱、容易遗忘最为学生所排斥,加之其在法考分值占比较低,该门课程基本处于教师全程讲授、学生考完试全忘的教学状态。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忽视不利于其从历史的维度把握整个学科的来龙去脉,亦不利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目标之实现。

翻转课堂作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使用进行重新规划,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构建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1]。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的灵活转变增加了学习长度和深度,并通过学习情境的灵活呈现反复掌握、强化知识点。翻转课堂的理论优势原则上可以克服“中国法制史”知识点零碎、难以记忆的现状,而如何“随时随地”并能设身处地进行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提供了该优势。移动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不同,“数字化学习大多发生在传统制度化情境中,移动学习强调在传统情境外学习,并将其与传统情境下的学习相结合。数字化学习研究如何将技术应用于课堂或大学中。移动学习关注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设备、不同交互中顺利开展学习”[2],具体言之,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上可以满足教学素材管理、师生实时交流、随时发送消息,其具有自动回复、关键词回复等功能,教师通过“互联网+”的教学辅助,深入衔接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复习、教学反馈等四个教学环节,实现个性化对接,辅助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摆脱学生在课程中“依赖教师、学习被动、学习无问题意识”等教学困境,达到“师生随时随地交流”的目的。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国法制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设计

(一)“教与学”平台的创设

“中国法制史”微信公众号名称为“LegalHistory”,其下包括“阅读经典”“教学相长”“经典案例”等三个菜单。“阅读经典”包括“推荐阅览”“一周一阅读”“经典名词”等子菜单,“教学相长”包括“一周一问”“教学视频”及各章“教学课件”等子菜单,“经典案例”包括“法史案例”“成果展示”等子菜单,截至2019年4月24日,本平台关注人次为1152人。其中参与教改过程的学生有445人,关注人数的上升证明本平台在运营一年后已产生一定影响力。

本教改具体实施如下:课前教师将教学课件及辅助视频等课堂教学内容、“一周一问”“一周一阅读”等小组协作任务,群发推送给学生,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提问反馈课前学习情况。

课堂活动组织上进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翻转,学生进行“一周一阅读”“一周一问”活动,反馈前期的个体学习与合作成果,教师启发带动并进行评价,截至2019年4月24日,“一周一问”计14篇推文,包括“通过自主学习,翻阅史料,讨论西周‘敬天’思想与商朝‘崇敬天帝’‘笃信天命’‘天罚有罪’立法思想的区别”“比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变化,列表说明”“总结唐朝法律制度的内容,以其为基础素材,讨论其中的慎杀理念与死刑控制”等;“一周一阅读”计9篇推文,阅读范围包括《乡土中国》《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帝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的衙门》等。其中,“一周一问”的设计初衷,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已完成的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或即将进行的授课内容进行预习,强调小组合作;“一周一阅读”的设计,是为“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记录中国法制历史”,因“法制之所以史称者,无往而非述其变也,亦即探源索流之工作也”[3],所以只有通过阅读中国法制史经典书目,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之道,方能站在过去的视角理解过去的法律制度,此举亦可缓解学生对中国法制史中专有名词的机械识记的不适。

课后学习上,教师创制“一周一总结”进行信息推送,通过后台图文阅读量、留言频次等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疑点等,及时调整教与学措施。学生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进行知识点巩固,并根据平台的阅读材料、案例资料进行扩展学习,同时利用开放式的留言平台交流学习困惑与知识难点,教师通过精选同学留言的方式激励、引导学生。截至2019年4月24日,本平台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为《历史经典瞬间:戴笠之死》,计2905人次;留言个数最多的文章为《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和《第五章 汉朝法律制度》,皆为499个。

(二)“教与学”时间的改革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差异之一是教与学时间的变化,主要是缩短课堂上老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上和课后“学”的时间以及老师课后“教”的时间。具体实施如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中国法制史”知识的传授,学生带着“一周一问”,借助精简后的教学课件和经典视频进行预习、复习,且可以随时在公众平台提问,教师提供在线辅导,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重复性回答,该平台设计了“关键词回复”环节,主要将学生提问频率最高的问题设计成关键词,平台可以自动回复,真正有效率地完成“信息传递”,截至2019年4月24日,本平台已回复学生提问8482次,已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关键词计81个。

90分钟的课堂主要是完成学生知识内化。笔者将该90分钟碎化成“3+3+3”,第一个30分钟用来完成经典阅读,即教师提供与本门课程相关的中国法律文化经典文献素材,3个学生为一组,经过一周的材料组织与讨论,在课程上检验阅读成效,包括分析该素材与本次课程的相关度,教师进行引导提问,一次课程安排3个小组;第二个30分钟教师回应学生课前提问,点拨本次课程章节重点,学生进行再提问;第3个30分钟学生完成“一周一问”的课堂展示,该“一周一问”来自课前学习中的教学任务,通过“一周一问”的课堂展示,教师再次强调本次课程重点与难点,通过反复记忆,有效改善学生凌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评价的过程性改革

“教学评价是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所作的价值认定和判断活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但又严格地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方法。”[4]翻转课堂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在翻转过程中的表现。为了鼓励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参与,教师考核环节包括课堂表现及课前课后表现。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包括课堂学习汇报、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个体提问,课前课后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包括平台互动、平台留言、平台提问。学生自我考核环节则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互评与自评完成,其评价结果占平时成绩的20%。通过这种全面性的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明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分数,既能保证课前内容的有效准备,也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能督促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教师还能借助学生在公众平台的参与表现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国法制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一)成效

教学改革后,笔者随机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182名学生进行了有效参与。调查显示:94.5%的学生能接受“中国法制史”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量,如“一周一预习”“一周一问”“一周一阅读”;92.31%的学生认为“中国法制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86.26%的学生认为“中国法制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同学的交流反思与协作讨论;94.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移动学习模式能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中国法制史”琐碎的知识点;96.16%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的及时交互的特性;94.51%的学生认为“中国法制史”翻转课堂的移动学习模式更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些数据足以显示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在“中国法制史”这门零碎枯燥的理论课程中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有效性。

(二)问题

1.教学班级容量较大,课堂翻转有难度

尽管本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老师碎片化教学,但笔者所在学校教学班基数比较大,每班80人左右,甚至达到100人,过低的师生比值影响课堂互动效果,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兼顾全部学生的课前与课后学习也会使得学生碎片化学习效率下降。而且教学班容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情绪较差,参与积极性弱,这不利于翻转课堂的高效进行。

2.教学资源在建设有一定难度

“中国法制史”特点是历史性强、知识点拗口且琐碎、专有名词不好理解,尽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不缺稀奇古怪的案例,但对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而言,其语文基础较差,理解文言文有一定难度,以致对史料阅读兴趣寥寥,遑论置身于过去的朝代理解当时的法律制度。如何结合课程、接地气选择案例、视频,使学生既愿意点击浏览又能符合教学要求,需要精力和技巧。

3.对教师能力要求与时间要求较高

翻转课堂虽然缩短了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时间,但是在公众平台内容组织上、对学生的思维培养、逻辑训练、语言表达上教师投入的时间成倍增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实际上意味着老师必须随时随地教,这在小班教学或可实现,但班级基数大、班级多的教学现状无疑会因为教师的时间有限而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而且该移动化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持续保持教学热情,适时改变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材料的组织和内容拓展要有前瞻性与深度,因此,这种翻转课堂对教师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教学始终是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改革后,案例题数量与难度将持续上升,这要求学生需提高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过去法学教学上都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等为主,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实践中尽管还需要完善,但它交互协作的学习情境、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机制、一对多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为课堂教学确实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上进行“知识内化”可以满足当下的考试与实践需求,同时契合了时下“互联网+”的教学需求,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