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晓 丹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自从2018年秋季第一批“0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就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复杂的思想观念、务实的行为表现走进舆论关注的视野,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主体。“00”后大学生是指千禧年后诞生的一批青少年,未来10年间这一群体将会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力军。他们成长在社会飞速发展、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中,其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呈现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准确把握“0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教育引导的科学方法,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0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
总体来看,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良好态势,但“00”后大学生从小受到社会物质、经济的影响,对意识形态的理解相对淡薄,他们所接受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大多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来传递的,缺乏直接的感受和实践。在政治态度和政治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不重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政治辨别能力欠缺,主动参与政治的意识和热情普遍不高等。同时集体主义观念弱化,在看待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上,“00”后大学生认为集体的存在是为了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若是不能够包容、拓展个体的个性,则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可见“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奉献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00”后大学生群体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个性化的价值追求。他们成长的环境条件比较富裕,所以不再表现出普遍的物质化特点,而是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他们倾向于以自我感受为核心来进行判断和评价,以是否开心为主要评价标准来进行选择,因而自我感受和快乐至上是他们自我认知、价值判断以及行为选择的重要标准。
“0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务实的人生理想,更加注重当下,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社会地位、报酬收入等都是他们比较关注和努力追求的重要方面。谈及人生规划,“00”后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而非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等人生目标。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将来有份好工作,能够适应社会竞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动机都是围绕自我提升来考虑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功利性。
“0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421”家庭模式下长大,受到了来自父母和长辈的百般呵护和关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通常会有较强的自我优越感,富有自信,但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出现个性张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他们普遍自我意识较强,主要体现在:具有自主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意识,具有靠自身奋斗去实现人生目标的意识,具有个体化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意识等[1]。
“00”后大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愿意通过实践增强自己的独立性。由于成长环境相对自由开放,较少受到传统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灵敏。同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对于荣誉、外界认同的追求更为强烈。
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代,“00”后在成长过程中广泛了解和使用网络媒体的程度要远远高于“80”后、“90”后,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休闲等方方面面,因此“0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网络技能和素养,互联网思维日趋成熟,例如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购物消费、游戏娱乐等都是他们熟悉并擅长的领域。他们喜欢尝试网络新鲜事物,喜欢通过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对于处在信息化时代的“00”后大学生来说,同样也存在着过度依赖网络的现象。“00”后大学生普遍是“低头族”中的一员,乐群性降低,不热衷于社交活动,不太关注现实的人际交往,更愿意独处,沉迷于自己的世界,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联系。面对多元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0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智发展还并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诱惑,出现认知行为偏差及心理障碍,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由于“0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呈现出的特殊性,为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积极开拓新途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尊重、欣赏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只有了解学生,真正走进“00”后大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教育者要走进他们的心灵,需要转换工作思维。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关心、喜爱的领域,了解他们的流行文化,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以生活朋友的姿态与他们沟通,这样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教育者才有可能成为他们愿意亲近的知心朋友和值得信赖的人生导师,教育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懂得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缺点,在亲和力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心灵的契合。“00”后大学生喜爱彰显个性,自我意识较强,虽尊重权威,但并不一味盲从,教育者应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丰富的教育经验、高水准的引导水平,让青年学生接纳和信服。注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但在个性化教育中,特别要强调新时代大学生懂得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依从关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结合起来[2]。
再者要懂得欣赏学生。在教育工作模式上,应当更多地采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信念引导教育的方法,避免过度使用压力管制。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探索阶段的大学生们特别注重他人的欣赏和肯定,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教育者适时适度的赞许和关注,有利于“00”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熏陶和情感疏导相结合,充分尊重他们自我选择的权利,不断提高“0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强化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00”后大学生崇尚自由、平等,他们对理论说教、思想灌输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不感兴趣,听不进去大道理,对灌输式、单一化的教育方式反感与抵触,往往难以得到认同和内化。要把握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新奇的特点,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突出体验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在教育过程中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00”后大学生学习能力强,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已经拓展到了实践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针对“0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发挥好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外,还应积极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发挥好榜样典型引领作用,通过分享优秀党员、十佳大学生、感动人物等先进事迹和心路历程,以榜样的力量来传递正能量,让其心灵受到洗礼,价值观产生新的转变;发挥好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组织他们参观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基地等历史文化教育场所,参加观摩体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从实践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
“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竞争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既能发挥“00”后大学生的自身优势,又能很好地起到自我教育和朋辈辅导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应当把道理、观念和规则的灌输转变为合理有效的引导、培养和实践,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内在动力形成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让青年学生通过自身体验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形成内在的认识和外在的行为。
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技术,围绕“00”后大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把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到“00”后大学生日常网络学习娱乐载体中来。“00”后大学生心智发育和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复杂隐秘的网络环境很可能会导致其思想混乱与信仰迷失,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领网络空间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借助网络文化活动等平台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去,主动把主流社会价值观和“00”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QQ空间、朋友圈、抖音等网络载体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其次,要不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和载体的更新。“00”后大学生是一个追求新奇、喜新厌旧的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00”后大学生群体的兴趣变化,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新载体、新内容吸引“00”后大学生参与。教育者应当具备运用网络、新媒体等传播载体的意识与能力,增强自身的媒体素养,不断开阔眼界,与时俱进,善于使用QQ群、微信、论坛、视频、微博、博客等方式答疑解惑、分享感悟,传播积极健康的人生理念,以学生更喜爱、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成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
“0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发展烙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本身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不仅要依据他们的群体特点,做到以生为本,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要结合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对“0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引领,提升教育主体意识,通过实践体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切实提高“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