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施工现场施工区可设置废水二次循环利用系统,将回收处理后的水资源用作场地清洁、防尘洒水等;其次,对于作业人员生活区则通过节水龙头、缓冲便池等减少耗水量;另外,生活及现场厕所自冲模式于晚上20:00 后及时关闭;此外,现场施工车辆冲洗采用高压水枪,并优先使用循环水。
首先,节电措施。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照明均应选择低能耗节能灯,施工区夜间照明应由专人负责开关,合理调整开关数量,且工地一切用电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时应及时关闭;其次,节能措施。对于现场施工设备应做好定期维养,以有效提升设备运作效率,降低施工机械油耗,防止因非正常作业而导致能源浪费。
(1)减少材料浪费。浇筑作业时,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比,严格把控建筑工程楼层标高及楼板厚度,以有效规避混凝土各项性能及施工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材料浪费。(2)推广使用新材料。优先选择高性能、高强材料,例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或使用轻集混凝土以减少建筑整体自重,节省其他原材料消耗。(3)合理采购及领用。采购人员须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材料余量及使用情况,合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防止因采购超量积压而造成浪费。同时,在物资材料领用环节,物资发放人员应严格根据预算,实行限额领料,防止超领、冒领而造成的材料浪费。(4)废料回收再利用。物资管理人员可根据物资类型,建立可回收可利用物资详单,并制定周详的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计划与办法,例如可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从而大大提升废旧材料使用率。
一方面,保护施工现场临时用地。对于深基坑工程开挖方案应予以合理优化,尽量减少开挖及回填土方量,从而有效规避与降低扰动土地,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态环境。而对于施工区域外用地,应尽量占用荒地减少对耕地占用,完工后及时予以恢复。另一方面,施工现场运输道路应予以合理布置,尽量避免道路布置不当而占用大量土地,同时,除道路及材料堆放区进行硬化外,其他非施工区域可采取绿植覆盖保持水土,从而减少土地占用,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施工现场拆迁、开挖、钻孔、破碎等作业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扬尘,且建筑垃圾、材料运输时覆盖不到位也会导致出现扬尘。对此,开工前,应首先对施工场地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扬尘现象的发生,局部区域可种植草坪予以覆盖;施工现场路面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洒水湿润,对于拆迁扬尘现象较为严重的,可采取局部遮挡、覆盖的方式减少扬尘的出现;另外,在进行建筑砂石、水泥或建筑垃圾的运输时,应进行覆盖从而防止扬尘现象污染城市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中,运输车辆、振捣器、运输罐车、支模、钢筋加工等作业,都会产生较大分贝的噪声,如若不加以控制就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作息,甚至可能会因扰民事件而停工。对此,施作人员应严格依照各工序作业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于会产生噪声的作业应尽量规避于夜间进行,同时,白天作业期间应采取隔断、围挡等措施将噪声源予以隔断,或采取工厂、加工棚集中加工的方式降低噪声污染,并将噪声分贝控制<65dB;其次,施工中尽量优选环保低噪机械设备,如振捣作业时优先选择低噪声振捣器,且实施振捣作业时应快插慢拔,禁止空转;另外,支模以及脚手架支拆作业时,应尽量避免剧烈敲打碰撞,搬运时应做到轻拿轻放,以有效减少作业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噪声污染。
(1)固体垃圾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泥沙、废旧包装、碎石砖瓦等建筑垃圾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周围环境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对此,务须做好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对于可回收废旧材料予以回收再利用,对于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应予以集中处理。如对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予以回收生产水泥,一方面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固体废料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另外,优化施工工艺技术,优先选择绿色环保型建材,并尽量选择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从而有效减少施工过程的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污染。(2)污水控制。建筑污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以及施工用水,其中,对于生活用污水可通过隔油池以及沉淀池予以净化沉淀,然后连接市政污水管网予以排放,对于施工用污水一部分可回收进行二次利用(现场冲洗、降尘),一部分经处理后连接市政管网予以排放。
近年来,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日渐贯彻以及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大幅提升,各项“四节一环保”举措得以愈发全面、深入的贯彻执行。通过施行“绿色施工”不单单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活动所致的相应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促使所涉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极大的规避、减少材料的过度消损,对达成项目建设收益的最大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