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人物画中,唐宋的卷轴、敦煌和永乐宫壁画可谓瑰宝,但其后就日渐式微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之兴起,又出现了几位人物画大家,诸如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都是以表现时代自成体系,彪炳于丹青史上的人物画家。他们又都是教育家,培养了一代中国现代人物画高手,老一辈画家和后起之秀,使当代人物画坛大放异彩。
蒋兆和以西方素描技法融入于人物画;叶浅予将西方速写与中国水墨精神相结合,独创一代新风;黄胄可说是中国现代人物画坛上的第二代大家,他善于把风动多变的线条组成荡人心神的旋律,融热烈的浪漫情调与优美的抒情于一体,浓郁的边塞诗风显示了黄家审美品格。
前辈人物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们所开创的道路对日后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崛起的一批中青年人物画家,他们所关心、创作的题材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也不相同。廖松岗就是受前辈启迪的一位人物画家,就廖松岗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而言,它汲取了黄胄先生的构成力度和浑厚的笔墨塑造方式,演绎出一种强悍凝重的笔墨语汇,配合较大篇幅与组合形式的冲击力,贴切地表现了56个民族的雄姿,在艺术处理上把风动多变的线条组成荡人心神的旋律,把浓淡变化的墨晕构成淋漓而寡有韵味的乐章,线的运动,墨的韵致与表现对象的微妙结合独创了廖松岗的审美品格。
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廖松岗摒弃丑化的方法,善于有限度的夸张,在视觉上给予人以亲和感和愉悦感,但不甜不俗,分寸掌握得当,在笔墨和造型两者关系上,处理得当。他明白离形造型要求的笔墨,也无所谓笔墨,所以他一方面充分的表现笔墨的意蕴和神采,而另一方面并不放弃造型,所以他的有些作品虽逸笔草草,但并不草率,造型相当准确,这与他的这种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的作品无论是线描还是水墨写意,线的感觉都非常好,他的笔墨的意趣得力于书法骨法用笔的丰富性,提得起留得住,没有落入速写线条的一味草率,而这一切都得力于他对人物画的深层次理解,当然这种理解正是廖松岗多年来从事人物画创作的心血与体会所在。
廖松岗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深入生活,不断的在生活中发现,不断的在发现中提炼素材,又不断地在生活中丰富这些题材,最终把它们整合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这是廖松岗长期形成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巧妙地运用装饰性的构图和造型词汇,融入写意性的彩笔,吹奏出一曲对少数民族无限眷念的歌谣,营造出生活气息浓厚而内涵丰富、优雅艺术的境界。相信他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1956年生,北京人。中国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时得黄胄、姚有多、贾又福等著名画家精心指点。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展并获奖。1991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1989年参加日本国际美术交流展,作品获金奖。1990年参加中国青年画家“书画展”,作品获二等奖,1993年参加“巴黎艺术杯”书画展,作品获金奖。2002年,在“中日交流展”中,作品获一等奖并被编入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