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草木画像

2019-12-29 00:00:00刘学刚
鸭绿江 2019年2期

栀子花

在小城读师范的最后一年,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小城是一个塞满高楼、汽笛、霓虹和喇叭裤的县城,叫它小城,觉得它像小草小花小树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对陌生的崭新的领域有一些莽撞的激情和浪漫的举动。

我应该如何表白我的爱。这,成了我许多个夜晚甜蜜的煎熬。

恋爱如同作文。譬如《诗经》,触目芳草萋萋,入耳鸟鸣嘤嘤,皆是自然世界的华美段落。以花喻美人,借花传情愫。我一直觉得,这世间唯美浪漫的爱情在《诗经》里,也在我对未来生活的百般憧憬千种幻想里。我承认,我的求爱之路平实而遥远,它的确像一部长篇小说,譬如《红楼梦》,在赏花斗草饮酒赋诗之类的细节描述中,回环曲折地抵达着小说的主题。女生喜欢画一些花花草草。作为宣传委员的我,与她碰撞的机会多多,我选择了共同办板报。春天,我抄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她画桃花掩映的柴扉和少女。夏天,我抄席慕蓉的诗歌:“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一笔一画,一字一句,这样的瞬间妙不可言。每一个笔画像清新的枝叶,一枝一叶细心缜密地铺一条花朵的道路,当花朵们噼噼啪啪地打开,爆米花一样爆出许多洁白的花瓣,香气也越来越拥挤,拥挤得搁不下蜜蜂的翅膀,拥挤得叫人心慌胸闷。

如果用花朵去定义爱情,有玫瑰、百合、铃兰、雏菊、薰衣草、桔梗花、郁金香、满天星等许多种,但在我,这种花是栀子。和许多美丽的花朵一样,栀子花太像青春少女的姿容。明代画师陈淳有诗云:“竹篱新结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妆。”渐进村庄时,像人世间许多美好的奇遇,一树栀子花从竹篱边闪了出来,满树的叶犹如鲜绿的裙裾,烘托着花的高洁恬淡的气质,让人觉得花非花,而是一个略施薄粉淡扫蛾眉的乡间女子,莲步款款,香气盈盈。这样的遇见有些像爱情,先是喜欢栀子绿叶白花的小清新,继而被它的娇香迷醉,恨不得钻进甜蜜的花蕊里,窒息而死。

栀子花也叫同心花。较之相遇一瞬的轰然的狂喜,我们更热爱在日常的锅碗瓢盆碰撞的咣当声里的同飞和鸣。“同心”一说,始于南朝梁代女诗人刘令娴的《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唐人接续了栀子同心这一抒情传统:“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宋词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爱情绝唱:“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赵彦端《清平乐》)栀子是一个英俊果敢的男子。丁香呢?一个娇羞柔弱忧郁多情的女子。在青春激荡芳香飘荡的夏天,丁香和栀子一见钟情。散发着幽幽紫气淡淡清香的丁香细丝细嗓地说着:若君执我之手同心到老,我愿为君生儿育女,共度好时光。

丁香,又名百结花。宋词里的丁香是添丁续香之意。这,与“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中国抒情传统是一致的。丁香是文人示爱言愁的载体,丁香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给忽略甚至遮蔽了。几乎所有的花开的时候都在笑,粲然地笑,或者娇羞地笑。丁香紫花纷繁,芳香浓郁,花枝都在一串串笑声里轻颤,哪有愁思百结的样子?栀子何谓同心?一说为花儿并蒂同心。“六出吐奇葩,风清香自远”,自然世界的六瓣花不多见,栀子花是,迎春花、水仙花、百合花也是。栀子的花蒂有两厘米那么长,细长的花蒂擎举着白嫩肥硕的花,植物书上称之为“高脚碟状”。《史记·货殖列传》:“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卮”即栀子,其花形如酒卮,后加木作栀。花儿与枝茎的通道是花蒂,这一构造在花儿的世界最为常见。一蒂双花,如莲花、忍冬;一蒂三花,如一品莲,它们才配并蒂同心。一说为栀子结子同心。栀子果和灯笼草的果形状颇有些相似,长圆形,有纵棱,一些近圆形而稍有棱角的种子像一群怕冻的孩童,蜷缩在橙红色的果衣里。栀子果是中药,也是染料,在《史记》等汉代典籍里频频出现的“染园”,即栀茜园,茜草科的栀子和茜草在园中芬芳飘荡,栀子果染其黄、茜草根染其绯的袍服富丽堂皇。若说种子同心,这样的植物果实品种犹如恒河沙数。丁香被愁思百结的文人主观地圈定为幽怨之花。栀子亦被置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框格里,用“执子”格了一下物,栀子就成了同心花,于花无关,与果无关。

有一朵栀子花的名字叫席慕蓉,“我想要的那种栀子开起花来像大朵的玫瑰一样,重瓣的花朵圆润洁白地舒展着,整株开满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从花前走开”。这是席慕蓉所追求的青春和爱情。花要大,与盛大的青春争奇斗艳;香要浓,要香得劈头盖脸,一如爱情的狂热奔放。在席慕蓉的青春辞典里,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没有一朵花是开错的;而配得上无怨的青春的是满月,是尘缘,是花瓣层叠厚实的重瓣花。

栀子有单瓣栀子和复瓣栀子。单瓣栀子多为野生花,只有六片狭长的花瓣,花药鹅黄,结黄色的果,果实可作药用,又叫药用栀子。古人遇见的多是单瓣栀子:“一花分六出,十叶是重台;玉洁浑无玷,金黄漫夺胎。”山栀子是单瓣花。“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读杜甫写的山栀子,觉得老夫子真的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栀子可染色,可入药,栀子的用途多得去啦。尤为重要的用途是什么?一句“贵在映江波”,表明诗人甘自老于江湖,是清洁精神的捍卫者。重瓣栀子是赏花栀子(偶有结果者也不入药),有水栀子、玉荷花、小叶栀子、大叶栀子等多种。席慕蓉痴痴寻觅的大朵的重瓣栀子,应是玉荷花或大叶栀子,叶阔花大香浓的那种。

谢朓《咏墙北栀子诗》:“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在最青春的华年,遇见一个人,或者一朵花,我们的眼睛就会向对方热烈地抛掷音节,渴望合奏,渴望在合奏中迸发自己的声音;而对方的气息宛若一千双温柔的手,热情描画着我们青春的轮廓。大叶栀子,我是遇见的,一如席慕蓉那般深刻的感受,让你不可能从花前走开,今生根本无法将它忘记。大叶栀子的花瓣是四层的,呈螺旋状排列,仿佛青春紧凑的脚步,又如途中层层叠叠的风景。外面的三层花瓣均为六瓣,瓣瓣娇艳,洁白如霜;层层厚实,繁盛若雪。细端详,每一片花瓣均有细细的暗纹,宛若锦缎一般细腻华丽,非巧妇所能为。第四层花瓣只有两片,不如其他花瓣那般饱满舒展,像是青春的小缺憾小忧伤,而这小缺憾小忧伤也是美的。尤为奇妙的是,洁白的花瓣泛着淡淡的黄晕,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致命的幻觉。淡淡的黄晕,以及浓浓的花香,是花儿的灵魂,我们的青春、幸福和爱都得益于它们的浇灌。

石榴花

在古人那里,一年的十二个月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月份,它们有众多美妙的名字。其中,最华美最斑斓最有空间感的是以花的名字命名的月份。二月为杏月,三月是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称榴月。在二、三、四、五这几个月荡漾的色彩中,二月杏花开放,一树树杏花犹如红色的火把熊熊燃烧,烧热了天空,烧热了春天。杏花飘落时转为雪白,白色的火焰烤得大地暖暖和和的,烤得千花百卉春心萌动脸颊发烫,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们的花苞。以桃花最为汹涌,一枝枝一树树的桃花像一团团红彤彤的火焰,开得肆无忌惮,开得叫人头晕目眩。蝴蝶也在开放,翩然开放的二瓣花,许多的二瓣花把河流和山川联结在一起,把孩童和昆虫联结在一起。蝴蝶是会飞的花。众多的蝴蝶重叠悬垂,花团锦簇,如此华丽的盛景在四月的槐树上张扬着。四月和五月掌管时令的是两位美丽的花神:槐花和榴花。这两位花神,一位沐浴着皎洁的白月光,淡雅脱俗;另一位穿着火红的石榴裙,裙裾起,金丝银线闪闪发光,万绿丛中,榴花是五月盛装出嫁的新娘。

明代文人程羽文在他的《花月令》中列举了每一个月份诞生的三五种鲜活而芬芳的花儿,记录它们一年中最为精彩的时间段落。比如环绕着六月的农舍大公鸡一般高耸着火红鸡冠喔喔叫的鸡冠花,比如七月的夏夜被迷蒙月色和清爽露珠浸润着的紫薇花。他描述的五月有色彩,也有香味:“榴花照眼,萱北乡,夜合始交,薝匐有香,锦葵开,山丹赪。”榴花照眼,大地上新的光出现了。这是一种来自植物内部的光芒。和日升月落一样,石榴花开放,有着清晰的时间刻度和美丽的季节表情。《花月令》里的薝匐即栀子。原产中国的栀子和西域的薝匐均花香浓郁,且花形相似,古时常常相混。茜草科植物栀子开白花,木兰科乔木薝匐开黄花,薝匐即今天的黄兰。古人称栀子为“禅友”和“禅客”,亦是误把薝匐作栀子的缘故。黄兰花开初夏,它的香气里飘着一股甜甜的味儿。

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旧时,立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石榴花是自然世界为立夏燃放的节日焰火,也开启了夏花的绚烂之门。开在庭院里的金黄的萱草花,新鲜得如同清晨的阳光,其实,它生在墙角长在沟畔,都茂盛着浓浓的乡愁。东街的夜合和西巷的栀子犹如两位漂亮而勤快的姑娘,一个开白色的球状小花;另一个也开白花,六枚花瓣托着一个碟状的花冠,殷勤地为夏日村庄送上馥郁的芳香。夜合花也是香的。夜合的香栀子的香像蜜蜂一样嗡嗡飞着,飞到村外的锦葵上,飞到河畔的山丹上。锦葵开花了,山丹开花了,一个紫红,一个鲜红,深情呼应着石榴花的深红。

请不要以为我在复述古人的五月花事,我说我在许多村庄看见了和古代一样的初夏景象。这是植物的胜利。千百年来,这些花儿依旧天真而执拗地生长着,不曾给自己的花朵添一丝褶皱,亦未减一缕香气,比老街古楼更能负载我们的历史记忆。老街被粉刷,古楼被棚改,唯有植物原在着。而且,它们按照自然的秩序由花而果,并提醒我们遵从自然四季的节奏。“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鸟草虫的提醒是从容的,守时的,决不像演说家那样需要山呼海应一般的广场效应。作为立夏节气的时令之花,石榴花是远离喧嚣、拒绝合唱的一种花。春天的花节特别多,杏花节、桃花节、樱花节、梨花节、槐花节、油菜花节、杜鹃花节,还有苹果花节。这些花儿的节日,宛若瘦瘦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饱满艳丽的花瓣,当最后一个花瓣凋零,蜜蜂蝴蝶们也不见了,仿佛春节过后空了的村庄,寂静而落寞。犹如天空中一声清亮亮的鸟鸣,又如突然点燃的一盏盏红色的街灯,一朵一朵,一树一树,在微风拂过的一瞬,在密不透风的绿里,石榴花忽然打开了。

在石榴花开放以前,一定有什么,为我们所不易察觉的。譬如,一只蝴蝶累倒在自己的飞翔里;狗狗抬起一条后腿,在石榴的树干上撒了一泡骚骚的尿,接着,颠着屁股跑了;石榴的花苞被风儿推搡着,推到阳光下倏忽一闪,又躲到枝叶里去了。初绽的花苞像耳坠,玲珑润泽,颜色淡红带绿,慢慢地膨胀成一只大红色的小口袋,圆润饱满。口袋里装了什么?是清风鸟鸣天光云影,还是根和绿叶的深情?终于,小口袋裂开了口,爆出了绝美的花瓣。

花是红色的,鲜丽的石榴红,花朵向上的宛如燃烧的火把,向下的酷似悬挂着的小铃铛。仔细看,六个花瓣优雅地向外伸展(石榴花也有五瓣花和七瓣花),像一双好看的手捧着金黄的花蕊和新鲜的阳光,而钟形的六裂的花萼又捧着花瓣花蕊。这是单瓣花,简单却不孤单,和和美美的一朵花。重瓣花更为漂亮,花瓣累累叠叠,外瓣大,内瓣小,外瓣奔放地向外打开,内瓣含蓄地稍稍内收,繁而不乱,紧中有疏,非常雅致精妙。这些花朵无拘无束无惧无畏地红着,绿叶白云都被照亮了。

一定有所不同的,在石榴花开放以后。从春天到夏天有一个辽阔的地带,如同麦田到粮仓之间的打麦场,平坦瓷实,为一年一度的立夏植物仪式准备现场。一朵石榴花“叭”的一声开放了,又一朵石榴花在人们的惊叫中,“叭”的一声开放了。越来越多的石榴花在开放,开在人们的心尖尖上,开成很大很大的心花。就在这一朵朵一声声的开放中,风儿变暖了,空气变香了,人的身体变轻了。石榴花照耀着的树啊桥啊水啊,也明亮了许多。我并没有升华石榴花的神奇,我只是记述着这种花对于人们礼敬大自然的唤醒和推动。花开有序,风不误信。大自然用石榴花的红坚定地告诉我们,夏天如期而至,它盛大开阔,生机勃勃,足以承载人们的信任和梦想。

四时各有其色。春天草木生,为青。盛夏绿荫浓,盛德在火。秋季天朗气清,曰白。冬日万物寂静,归于黑。石榴花是夏天里的第一把火,熊熊火焰显示着大自然的伟力。“五月榴花红胜火”,关于石榴花的比喻有很多,譬如红珊瑚红宝石,最为常见的是火,山洞的火焰,灶膛的火焰,内心的火焰。同样说榴花似火,杜牧的《山石榴》写得尤为新奇而别致:“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山榴映小山,红花映玉钗。插到美人头上的石榴花太红艳了,它会烧坏美人的秀发吗?

旧时端午,女孩佩戴红红的石榴花,人面榴花相映红,叫人越看越想看;有的女孩还用石榴花染了指甲,妖娆而性感。“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艾草榴花均可辟邪驱瘟,艾草插于门楣,榴花佩于发饰,端午生活如此有仪式感,寻常花草如此深受古人尊崇,可以想见,《山石榴》一诗的问世,除了诗人的诗心妙笔,更有民间视植物为圣物的社会背景。

【责任编辑】"铁菁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