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巧珍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企业来说,只有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阶段、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进行全方面的造价管理,才能够合理把控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才能优化建筑工程投资预算,实现工程造价预算的真正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企业只有基于工程承包合同和施工图来进行造价预算,但是这种造价管理方式却并不能够体现出实施工程造价管理的真正效果。因此,施工企业需要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才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质量。
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定出人工、材料、机械施工计划,那么就会出现施工合同安排不明、施工条约不严密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比如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建筑结构位置出现偏差,不仅需要返工,而且还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而这部分费用往往都是需要企业自身来承担的。因此,会极大地拉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多个参与方共同实现开发的,比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等。比如:如果建设单位出现设计变更而没有及时通知施工单位,那么建筑项目的造价成本就会被直接提高,如果建设单位制定出错误的施工标准,也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等。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如果建设方和施工方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建筑工程的修建质量和建筑价格还会受到大自然的影响,比如:地震、洪水等。同时,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会影响当地建筑市场的价格,比如:材料单价。这些不可抗力因素也会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造成严重影响。
在建设工程中,只有坚持目标控制原则,才能够对工程目标进行细化和多层次管控。只有对建设工程目标的层层控制实施最终动态化控制管理,才能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水平。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坚持时效性原则,及时采集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信息,才能够避免有效控制的延误,提升造价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有效避免出现建筑项目成本超支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合理的使用工程计量清单中的工程量、材料价格等要素来进行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借助计量清单来计算项目成本,降低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首先,需要工程预算人员做好预算编制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材料市场价格、勘察工程环境、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实时关注国家政策等等。其次,工程预算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按照工程建设规模、难度等因素设计施工图纸,严格把控施工环节中的施工工序、施工材料价格等。
科学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够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考虑地质、环境、空间、技术、经济等因素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够在提升建筑质量的同时降低建设价格。
施工合同是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的关键,它需要合同签订双方严格依照合同内容履行权力和义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各种施工纠纷,需要按照合同内容计算出双方各自承担的费用,有利于保障合同签订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
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比施工材料的入库和出库情况,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拨付施工材料,避免盲目采购而出现材料堆积过多问题,增加造价成本。对于施工材料的运输,需要秉承就近原则,尽可能地缩短材料运输距离,节约材料运输费用,避免材料在运输途中出现浪费。而对于施工设备来说,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出场都会增加造价成本,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下,需要制定出科学的设备使用计划,采用短期租赁的方式来控制设备投资,并做好日常保养,以便能够随时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贯穿着整个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交流,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比如:施工图纸设计与施工现场存在差别时,施工单位应该及时上报建设各方,不能未经建设各方同意就自行施工,由此产生的施工费用需要施工单位自行承担。为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与建设各方进行交流,避免影响施工进度,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还可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建筑企业想要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求,需要加大对施工阶段的动态造价管理优化,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才能准确把控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