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2019-12-29 15:43:11郭学东阳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门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灰土粉煤灰碎石

郭学东 阳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1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是一大重要构成部分,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整体质量深受地基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不过,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时,常常会遇到多种不同的地基问题,再加上随着房屋建筑工程负载量的不断上升,导致地基工程施工难度的不断上升。在进行基地施工过程中,假如为选用合理、科学的地基处理技术,一定会造成房屋建筑工程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综上所述,本文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

2 房屋建筑施工对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本文以某一房屋建筑工程为例,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分布很多杂土坑,后向这些杂土坑内回填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根据地质勘察详细报告,本施工场地的压缩模量为5MPa,承载力为100kPa,无法满足杂填土地基设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选用相应合理、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其中,施工单位主要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

2.1 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

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基本原理为:首先选用孔内深层强夯处理技术,然后通过利用用螺旋钻机,向孔内注入灰土分层,在夯击成桩过程中,需要不断反复进行锤击桩,以实现桩径的扩大,最后与桩间的土体共同形成复合地基。针对湿陷性地基,通过利用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能够对地基土的湿陷性进行有效消除,有助于地基土承载能力的提高,有效避免地基土出现变形现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适合应用于湿陷性地基的处理。

2.2 粉喷桩与CFG桩结合处理技术

粉喷桩与CFG桩结合处理技术,这种技术能够通过应用复合地基得以实现。通过利用粉喷桩、CFG桩的固结能力,且与天然地基进行充分混合,通过嵌入CFG桩,有助于粉喷桩侧限力的提高,通过运用CFG桩的高承载性能,有助于粉喷桩基土变形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地基土体抗剪强度的提升,另外,针对固结好的地基土,通过运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减轻CFG桩嵌入对其造成的破坏,能够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质量。

2.3 IFCO强制固结处理技术

通过利用IFCO强制固结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固结率。针对IFCO强制固结处理技术,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加压系统、排水系统,其中,通过利用排水系统,能够对排水道进行有效改变,提高固结速率。在实际工程中,IFCO强制固结处理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地基处理效果好、施工成本低、施工时间短等,所以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中,IFCO强制固结处理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

2.4 CFG桩与碎石桩结合处理技术

地基承载力通过桩能够向下进行传递。由于内桩可以对桩基承载能力进行有效提高,所以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选用桩基处理技术。在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仅仅选用单一的桩,要想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得到满足,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结合选用不少于两种桩,通过使用CFG桩与碎石桩结合处理技术,有助于桩基承载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地层出现液化现象。

2.5 碎石桩与强夯法结合处理技术

碎石桩与强夯法结合处理技术,基本原理为:在进行地基施工以前,在填土层应有效处理碎石状体,特别是地基土的挤密处理与排水固结处理,然后通过运用强大的夯点来夯击碎石桩,然后向土层中挤入碎石桩,进而促使碎石、密实土复合地基的形成,促使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变得更加稳定。

2.6 粉煤灰吹填处理技术

粉煤灰具有非常强的透水性。粉煤灰吹填处理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减少加固处理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固结速率等。在利用粉煤灰吹填处理技术过程中,常常会混合充填一定比例的粉煤灰与淤泥,有助于土的固结性质的改善,促使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变得更加稳定。

3 小结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具有多种特点,如处理难度系数高、严重性、多发性、潜在性、复杂性等,所以在进行地基施工过程中,一旦选用不恰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必会对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对人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时,一定要选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灰土粉煤灰碎石
碎石神掌
灰土挤密桩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灰土压实系数指标探讨
CFG桩与碎石桩的比选设计
悲壮归乡路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早强快硬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粉煤灰制备洁净钢精炼渣工艺研究
开远灰土寨
岷峨诗稿(2014年3期)2014-11-15 04: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