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作里的“文心”
——读散皮的短诗

2019-12-29 05:32
星星·散文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短诗文心重阳

■ 马 兵

就像郑敏先生谈到的,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始终面对一个语言精炼与诗语表达强度的问题”,擅写架构复杂的长诗的诗人当然值得尊敬,但是若“昧于简洁之道”的为长而长,则不免有诗意注水、铺陈粘滞的弊病。散皮写过长诗,不过即便是他那些较长的诗歌,在每一文句的构设上也是简洁凝练,意象紧凑而密集,旨趣玄远又熔铸生命观照,常给人言尽而意无穷之感。当他把这种实践专心用于短诗的经营时,则更见其以小博大、方寸中显大千的功夫,显示了诗人对汉诗简约之美的倾心与维护。

《小雪》初读起来有点儿像当下颇流行的新古风的调,“历经千百年”“消逝于岁月的苍茫”等词句几乎预设出一种近于陈腐的“诗性”,但散皮并不是对古人做简单的应声。在小雪节气这天,诗人“感兴”赋笔,固然是由雪和这节气千百年凝定的审美意蕴有关,但诗人却挑衅般地写“阳光十里”,写“眼前飞扬的光子上/没有看到一片雪花的形状”,由这无雪的“小雪日”进而又想到,它是不是太苍老了“滋生了苔藓”,以致“消逝于岁月的苍茫”。如果说,小雪节气“作为一个日子的命名,提示又一次轮回”,那么,这个无雪可落的“小雪”天显然打破了经验世界的圆融,诗人由之感受到的落差也因此具有了一种异质性,对雪花纷扬飘洒的浪漫期待落空,意味着自然的事物从自然的秩序中被移置出来,脱离了原有的审美体系。因此,这首看似有古意的诗歌,骨子里还是有着纤敏的现代时间意识的,并且在根本处暴露了牧歌式的轮回时间的虚妄,也印证了法国人伊夫·瓦岱的那个著名说法:“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一种新的感受和思考时间价值的方式。”当然,这首歌最微妙的地方在于,在用现代性的瞬时体验指证了从古而来的经验的不可靠之后,诗人还是传达出了隐隐的失落和对逝去的经验世界的凭吊之情——“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中说,永恒持久的贬值,意味着一场文化的剧变,人类那种“从短暂中设想出持久,从非连续性中设想出连续性”的智慧正在衰退——而这恰恰是这首诗歌悖谬而迷人的关键所在。

相比之下,《今又重阳》对前人资源的征用更多一些,不但题目让人们想起耳熟能详的“今又重阳,岁岁重阳”,而且诗中所写登高极目、赏菊等,本也是重阳节日的题中之意。不过与《小雪》一样,散皮的确是借古人择定的特殊时日做今日情思寄托的容器,但他作为一个敏感的现代时间意识的警觉者,并非要让自己的思考成为前人余绪的生发或附加。“重阳”也者,“阳爻为九”,九九相重,故得名。而散皮写重阳,将意象的着重点落在了太阳上:先是“傲然挺立”的东方的河流“扭曲太阳的形状”,然后是西湖粼粼波光“供奉同一个太阳”,最后是金色的菊皇“作出燃烧的姿态,模仿太阳”。三重太阳,“扭曲”“供奉”与“模仿”三种姿态,考虑到太阳作为诗歌的一个主能指其背后庞大到令人生畏的所指系统,这首诗歌也具有多重的解读空间,不过我想还是回到散皮一直关注的“自我的多样化”的维度上来讨论。帕斯说,诗人与常人的不同在于,常人倾向于消除自我的多样性以“获得一种所谓的统一”,而“充满活力的诗人,哪怕只写五行字,也会保持自我的多样性,保持我与其他的我之间的对话”。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扭曲”“供奉”与“模仿”太阳的三个主体是多重自我的三个镜像,或者说是个人感受力移情后的内在洞察,诗人借此力图消除的是重阳日所代表的具备礼仪和规范意味的传统象征秩序,而呈现个人体验和思考的分裂与多维。我们应关注的还有这首诗歌和《小雪》用的是江阳辙,但韵脚更密,江阳辙的字词很多,处理不好很容易流俗,但好在诗人出色的感受力以及讲究诗句内部字音的调配,让整首诗读起来有铿锵之感,又不至陷入程式化的单调。

《时间的物质》与散皮之前的《时间之虫》《时间,或者自在》《时间之门》《时间的过往》等构成一种链条般的意象谱系,“时间”也是诗人最惯用的命名方式。我之前曾经注意到,他留恋时间,是要在对时间体验诸多复杂和幽微之处的聚合与提炼中,“建立起宽阔又富有纵深的对时间的理解,这反过来加深和拓展了个人经验在阐释时间这个庞然大物的有效性”。与此相关,《时间的物质》是最为晦涩的一首。阅读它,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诗歌中人称的变换,从复数的“我们”到单数的“你”与“他”。这样的修辞手段至少可以带来两种理解:其一,诗歌传递了个体的感知对普在经验的质疑,单数的“你”与“他”对时间的表述虽然被“我们”的话语宣谕为无甚意义(有时繁盛为星星/并不表明你走过了多少未眠的夜晚/有时以太阳的形象/也没有隐藏多少光辉与迷离),但个体毕竟展示了确证存在自我印迹的努力。其二,人称的转换也带来一种戏剧化的效果,形成一种从外到内的辩驳而生的语义空间,其间有“他”与“你”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还暗含着一个“我”,所谓“有人用时间命名”——而这首题为“时间的物质”的命名者不正是诗人本人么?于是,又可引申出“他”与“我”的同位关系。整首诗最后的收束指向一种对物性时间强烈的主观介入,时间“不必用钟表比拟,因为/钟表只能用来计算到达死亡的长度”,它让人想起达利《永恒的记忆》和《时间的轮廓》里的钟表,软软地如水流一样,时间从滴答往前的钟表里逃逸出来,它被扭曲也被铭记。

《车底下的风筝》是他四首短诗中语言最松弛而讥诮感最强的一首,全诗富有一种日常性的情境感,语句的组装并不考究,传递的意蕴也不复杂,可以将之理解为梦想与现实的反差,或者荣耀之后流落底层充满痛感的领悟。整首诗共有十句,却由废弃在车底与飞翔在天空构设出饱满的张力:“它鸣响着拍打轮胎,好像在振翅”这一句仿佛是说风筝的梦想未泯,但接下来,“想一想/行走在天空之际/既没有声音,也从不费力”又质疑了振翅而飞的意义,显见了被车轮碾压、留下沉重印痕的风筝“生活在别处”的别一种思考。这首诗同样体现出诗人不凡的感受力,以及基于灵敏的内心对习焉不察之物的特殊阐释力,因为他独特的感受和观察,断了线的风筝上升为一个大的隐喻,并且把这首松散的诗歌充分主题化了。

据我的观察,类似这样的体例与风格的作品,散皮还写了不少,对于一个进入中年写作且有稳定致力方向的诗人而言,这种变法自然是有挑战的。他说过自己写诗是为了“为世界如何进入诗歌寻找一二个切入口”,如何在有限的诗行里把这些切口导入纵深,这是其短诗能否简约而不简单的关键。以这四首而言,他做到了。

附:散皮诗歌(二首)

小 雪

今天小雪,说的是节气。

阳光十里

云彩竟然无处躲藏

眼前飞扬的光子上

没有看到一片雪花的形状

天空,显然被夜晚清洗

多少年了,雪花都会在今天

如约而降

作为一个日子的命名,提示又一次轮回

我在想,历经千百年起落

那些雪花上,是不是滋生了苔藓

已经消逝于岁月的苍茫?

今又重阳

山河依旧,明媚如奔腾的雕像

只是微凉。

匍匐的秋草,嬗变的松针

化为土地的颜色,隐藏

极目之处,东方的河流

傲然挺立,扭曲太阳的形状

俯瞰之下,西湖波光粼粼

破碎的镜片,供奉同一个太阳

平原之野,一望无余

正在定制秋后统一的行装

金色的菊皇,光芒被折弯

把菊丝簇拥在胸前

作出燃烧的姿态,模仿太阳

猜你喜欢
短诗文心重阳
话说重阳
写在重阳(外三首)
舒墨花鸟间,逸趣显文心
发挥优势写短诗
爱在重阳
重阳话“高”
冬天来啦
经历
夜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