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视域

2019-12-29 02:37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理论

吴 淑 霞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等显性课程,也包含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隐性课程,它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育才全过程,无论是从理论的视角,还是从实践的视角,都有其逻辑的可信性与经验的可信性。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使之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自觉追求,亟需从课程教学策略与课程教学实施方面构建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一、前提:笃实育人为本课程观,发挥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意识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属人意义,要求我们要走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政治工具和知识工具的误区,转向关注人的价值这个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育人为本的课程观,高度契合新时代对打造主体人格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期待,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知促行的内在要求,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诉求。

我们的做法:提出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即“发现学生每一个亮点,关注学生每一点进步,让每个学生收获自信,让每颗心灵健康成长。”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由填鸭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浸润式教育,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他们主动地加强核心价值观修养,充分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教育性与启发性功能。

二、基础:促进课程目标与内容建设,完善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合理预期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视角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尚存在“五多五少”:即多世界观方面的关注,少价值观方面的关注;多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价值观,少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价值观;多理论知识的灌输,少审美价值的引导;多国家民族的忠诚,少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多认知方面的设定,少心理情感方面的关注。这些极不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培养,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与思考。

我们的做法:在课程目标建设方面综合考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提出了“五个设定五个引导”:即设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设定人与自然价值观方面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设定审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引导大学生提高审美素质;设定人与世界关系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关爱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自觉维护世界和平;设定情感方面的目标,引导大学生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平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构成的一个丰富而开放的内容体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内容架构上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比较重视国家教育,相对忽视人格教育;二是比较重视世界观教育,相对忽视人生观特别是价值观的教育;三是比较重视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相对忽视政治知识与技能教育;四是比较重视理论系统性的学习与掌握,相对忽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给予学生知识,还要对其人生给予正确的指引;不仅要提升人的觉悟和主体意识,还要凝聚社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就是由这些问题倒逼产生。

我们的做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建设方面,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直面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期待,提出坚持“四个相结合”,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将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与现实政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相结合,将系统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社会化实践相结合,增加人与自然方面核心价值观、爱好和平教育与国际合作教育、科技价值观教育、人权观教育等内容,力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具有吸引力,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三、关键: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切实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教育部长陈宝生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存在的短板,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与亲和力问题,真正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助力、加油、美容。为此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实践中,应着手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坚持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出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力图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二是坚持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相统一的价值取向,课程设计中强化将学生个人成长与社会期待相统一;三是开发或引进慕课资源,适度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选修课程的分量,加大价值观教育培养的分量,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四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加强隐性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保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与管理体系,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性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我们的做法:采用“积分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占10%)、项目考核(由时事点评、主题研讨、社会实践组成,占30%)与测试考核(由章节口试、期末闭卷考试组成,占60%)三部分组成。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又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和行为的考核评价;既注重终结性考核评价,又注重过程性素质与能力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是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做法:采用“五环互动”,即寓管理于备课、讲课、听课、评课、赛课五个环节之中:备课强调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教学大纲与教学策略;讲课强调将规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设定与生成的针对性与互动性;听课强调将随机听课与公开课观摩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教学的自律与切磋;评课强调将专家评课、同行评课与学生评课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教学诊断与改进;赛课强调将师生微课与主题活动比赛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实践证明,“五环互动”行之有效地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理论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