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琼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BIM技术在实践应用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BIM技术,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课程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对《计量与计价》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效应用BIM技术的措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突出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
对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计量与计价》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探究,能看出《计量与计价》课程在建筑工程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课程综合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想象力要求相对较高,导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存在局限性,理论教学为主,极大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计量与计价》课程学习兴趣偏低,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差[1]。同时,由于《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能掌握高标准的国家规范内容,并且课程中涉及到的图集和规范数量较多,极大增加了学生查询相关数据的难度,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此外,从实践教学活动看,学生需要参与到工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工地安全性相对较低,往往会引发安全事故问题,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特别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复杂、工作难度大,也会导致课程学习压力大,对学生有效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十分有必要针对课程教学中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借助BIM技术的合理化应用优化《计量与计价》教学效果,确保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使学生能对《计量与计价》知识形成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参与到岗位工作实践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主要是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课程教育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组织条件。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成为主流,BIM技术与混合教学模式的融合应用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向,能对建筑工程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具体解析BIM技术与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基本优势,发现主要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1)课程情境可视化明显增强,能借助信息技术基于BIM建模构建三维展示模型,构建真实的、可视化的情境,并对施工流程进行模拟,辅助学生对《计量与计价》知识加以探究[2]。
(2)计算规则更加直接,在BIM技术应用背景下构建混合教学模式,能借助BIM技术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分享工程工程量以及相关构件位置等,学生可以更加明确的参与到不同方的建设活动中,形成对计算的明确认识。
(3)课堂训练模拟化程度高。按照建筑工程专业《计量与计价》教学需求,教师能借助BIM技术与混合教学模式,向学生模拟展示不同的任务类型,让学生结合虚拟人物完成相关操作,提高学生实践操能力。
(4)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基于BIM技术与混合教学模式的支撑,学生能充分模拟工程参与训练,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典型工程分析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支撑教学训练协同化发展。
由此能看出,BIM技术与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值得进行更加系统的探究,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3]。
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在二者综合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切实突出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现阶段,基于BIM技术的应用以及对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需求,在开发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系统的探究:
有效的课前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在借助BIM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借助BIM技术实施微课教学、慕课教学,为学生准备丰富的背景资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教学预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究,奠定课堂活动的基础,优化课程教学组织综合效果。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用BIM技术开展混合式的过程中,教注意将BIM技术和互动教学作为核心,借助BIM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实施知识点教学指导,将BIM技术与其他多种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1)创设学习情景。在《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活动中,借助对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尝试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融合,带领学生结合三维建筑工程项目探索建筑节点构造方面的知识,并对分项施工流程情况进行模拟,把握不同材料的应用要点,确保能营造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学习效果。
(2)优化开展知识学习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情况下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了对必要只是的储备,但是要想使学生能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形成细化的感知,就要在应用BIM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建筑模型,通过建模辅助学生形成对计算规则的深化理解,并在模型变化的基础上,保障学生能对不同构造的计算方法形成客观形象的认识。
(3)组织开展任务驱动。在建筑工程专业开展《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混合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相对真实的项目任务,引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中涉及到的构造要点和计量特点等知识进行探究,进而对完成任务的主要目标加以明确。在任务活动中,结合本校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某一分项工程、某一工程部分、某一构建等作为任务切入点,具体可以是框架结构学校的设计、结构厂房方面的任务等,借助BIM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和效果,攻克教学难点。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BIM技术支撑下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能高质量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对抗模糊化的问题,对学生实施更加形象化的指导,在资源的沟通和交流基础上,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能形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刻认识,确保在任务驱动前提下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得到明显的增强。
(4)任务评价。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到教学评价环节,即按照传统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学任务的实施情况、暴露错误的典型情况等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从选择面广度、任务完成速度、效度等角度做出评价,突出评价的多元性和客观性,在BIM技术的支持下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后提升阶段的混合训练中要注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性的任务,借助对BIM技术的应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帮助学生逐步巩固提升个人能力,强化学生建筑工程专业技能,为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BIM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构建更加高效化、科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争取能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