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娜
《远离尘嚣》是哈代早期的长篇小说,在作品中哈代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诸多方面。哈代是一个谙熟乡村生活并对故乡有着浓重的怀旧情结的作家,乡村生活是他写作的源泉,也是他人生归宿的发源地,这对哈代早期爱情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作为维多利亚繁荣时期的一位作家,哈代的作品中透露着很明显的时代特点,这些在他的爱情观上就有所体现。虽然整部小说中充满了现实倾向,并没有传统田园小说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氛围,但小说中的人物一样会面临生计的困难、经营的难题、风暴的袭击,这些都体现出哈代对传统的爱情观的质疑。不过,小说的结尾奥克和芭丝谢芭结合,重又回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结局,却也体现出哈代早期受传统爱情观的束缚。
芭丝谢芭作为哈代笔下的一位新女性,已经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她不愿意在男权社会中丧失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被男人们玩弄。她所追求的爱情是一种极具浪漫的东西,而不是像奥克能够给的那种时光流逝一样平淡的爱情。芭丝谢芭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女人的荣耀,轻率地给波德伍德寄去情人节卡,来愚弄波德伍德,又被特洛伊英俊的外貌和甜言蜜语所迷惑,最终使他们三人的命运缠绕在一起,酿成了悲剧。小说的结局也回到了那个时代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爱情上,即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模式。
奥克能使自己抽身于芭丝谢芭、波德伍德和特洛伊的悲剧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奥克始终能用理性来克制自己的冲动,让自己在得不到爱情后作为一个旁观者,保持清醒。他不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择手段或者彻底抛掉尊严,但他又不失真诚。面对奥克的真诚,芭丝谢芭选择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浪漫”幻想中,她近乎残酷地拒绝奥克的求婚,继承了叔叔的大农场,离开诺康比,也似乎彻底离开了奥克的生活,但冷遇却没有让奥克颓废,他明白爱情是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没了爱情,生活还得继续。“现实”赋予了他“理智”作为对抗一切的武器,但是,失去了芭丝谢芭,命运又捉弄他失去了羊群,他从一个不小的农场主,转眼间一无所有,他不得不离开曾经载满他所有希望和憧憬的小农场。即使面对这样的厄运,成熟善良的奥克依然十分理智乐观地看待芭丝谢芭拒绝嫁给他这件事,他庆幸芭丝谢芭不用跟着他过穷苦的日子。
对于芭丝谢芭的高傲冷漠,奥克并没有采取波德伍德步步紧逼的方式,而是用理智尊重芭丝谢芭的选择。第一次求婚失败,再加上丧失羊群一无所有,奥克再也没有向芭丝谢芭表示过爱意,甚至在芭丝谢芭主动问奥克是否还对她抱有希望时,奥克也很冷静地告诉她,不抱任何希望了。或许这只是奥克说的一句假话,但这却维护了奥克在芭丝谢芭面前的尊严和形象,使芭丝谢芭逐渐意识到奥克在她心中的地位。在小说的结尾,奥克始终还是最清醒的那一个,他没有因为特洛伊的死去和波德伍德的入狱而重新追求芭丝谢芭,他甚至作出离开芭丝谢芭的决定,为的是避免芭丝谢芭因流言蜚语受到伤害,也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决定,但正是要离开的这一举动,最终促使芭丝谢芭不得不彻底放下高傲的姿态,主动提出结婚来挽留奥克[1]。
作为一个处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新旧交界线上的作家,哈代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变革,并且作为一个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能力的作家,哈代能用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世界,这使得哈代的小说呈现一种矛盾的思想,哈代在小说中所表达的爱情观也呈现出矛盾性。
哈代自小受宗教和神学的影响,他一度希望从事宗教事业。但接触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之后,他的宗教信仰受到冲击,特别是受到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和叔本华的内在意志论的影响,他的矛盾性思想形成。哈代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她们为了得到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勇敢地与环境和命运斗争,这无疑是对基督教义的挑战。哈代认为,现实社会本身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言就是残酷而不完美的,人生中的各种难题和挫折不仅仅由可控的个人因素、个人意志造成,更是由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外力——宇宙意志所决定[2]。
哈代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界线上,社会形态正发生大的变革,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但英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对时代有着敏锐领悟力的作家,哈代敏锐地意识到社会上存在的弊端,并将这种弊端呈现在其小说中,就形成了哈代小说的矛盾性。小说的结尾芭丝谢芭与奥克又重新回到了田园生活,这是哈代早期所留恋和极力赞扬的一种生活状态,但工业文明已经逐渐侵入乡村,在哈代的笔下,宁静的宗法制乡村已经透露出喧嚣,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正在走向终结,哈代预感到了这一趋势,在矛盾和留恋中,哈代谱写了一曲田园悲歌。
在宗法制乡村中,男性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男权主义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观念,因此哈代也没能摆脱男权主义视角的局限。在哈代看来,女性天生是弱者;因此,他笔下的女性无一例外带有柔弱性。无论是坚强地经营农场的女主人芭丝谢芭,还是最终在迫害下杀人的苔丝,或者是固执的游苔莎,哈代虽然给予了她们热情的赞美,但是再强大的女性都无法敌过最柔弱的男性,这便是哈代狭隘男权主义思想的表现之一,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他的爱情观的矛盾性的形成。
哈代的幼年一直伴随着药物,当其他孩子在外面奔跑玩耍时,他只能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或许正是这样的童年经历,使哈代从小便不太合群,养成了敏感孤僻的忧郁性格。这使得他看问题的角度与人不同,思考问题比较复杂。他的小说的女主人公,无一不带有自然的气质,在哈代的笔下,她们的美貌与自然融为一体,她们天性单纯善良,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青年时代的哈代到伦敦学习建筑,接触到了大都市的生活,这段经历是哈代创作的转折点,城市的进步深深吸引了他,但是,乡村始终是哈代心中一个放不下的情结。这段心路历程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宁静的威塞克斯表面下,已经潜伏着喧闹,传统的宗法制爱情婚姻观的弊端逐渐暴露,人们在与传统、与命运抗争中,经历了一段段悲剧[3]。
在哈代生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多是女性,哈代在他的表妹特拉菲娜身上真正体会到了爱情。但事实上,特拉菲娜并非哈代的远房表妹,而是他外甥女,这一事实,最终没能让他俩在一起,初恋的痛苦使哈代以后的创作带有悲观基调。他笔下的人物追求理想的爱情,但最终大多以向现实妥协告终。在经历了一场无疾而终的悲剧恋情后,哈代遇上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爱玛,起初两人感情很好,爱玛也帮助哈代正式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不久他们的感情就出现问题,爱玛与哈代的母亲关系一直不和,哈代在爱玛与母亲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并且爱玛喜欢繁华的社交场合,而哈代追求的却是平淡低调的乡村生活,观念和信仰上的分歧,撼动了他们的爱情,最终感情彻底决裂,但两人始终没能终止法律上的婚姻关系,这影响了哈代的爱情观,他的爱情观中总是体现着矛盾性,与环境斗争,追求理想的爱情,但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在《远离尘嚣》中,哈代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现实的一边,表达了自己对浪漫的鄙视。他告诉人们,生活由不得任性,面向“现实”才是最好的选择,在承认人生无奈的基础上,割掉“浪漫”的尾巴,在矛盾挣扎中,熬住苦痛去适应生活,这样才能拥有长久幸福的生活。哈代所推崇的是奥克和芭丝谢芭式的结合 :实实在在的感情,在平淡无味的、艰苦的“现实”生活中产生“浪漫”的情怀,不需要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它往往发生在艰辛劳作之中,而不是在欢乐享受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