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战
摘要:在政府财政收支的记录与整理工作中,政府会计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能够充分反映在政府会计制度中,尤其是在制度的执行初期,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的实效性。通过分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初期的财务管理措施。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2-0094-02
随着科研项目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增,一方面,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的不断提升,给资金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此,科学事业单位应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与方法,促进资金的良好运作与使用,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事业繁荣发展。但是,预算会计制度仍然是当前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对于预算执行和绩效的反映不够充分,比如成本费用和负债等,导致本单位科研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而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与执行,能够促进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确保预算制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防止单位资金运作存在较大的风险,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科学事业单位未能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由于使用的会计制度不同,导致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造成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缺失。
其次,未能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1]内部管理制度贯穿于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数量众多,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未能充分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相对于单位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未能对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导致在财务管理中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较为严重。相关制度之间的联系缺乏紧密性,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
再次,预算绩效评价无法实现可靠计量。新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于2011年4月2日经财政部财预〔2011〕285号印发实施,自实施以来,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很多单位也在繁多的支出科目面前陷入混乱,导致难以取得有效的评价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比如在应用类科研项目中,在服务程度反馈、成果计量和效益归集当中都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难以精确计量,另一方面,准确核实计量和归集难度很大。
最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至少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当前在内部控制机制构建中,大多都缺乏对内控运行效果的监督与制约,间接导致财务管理的实效性缺失。另外,内控制度执行与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出现诸多违法违规现象,限制了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一)統一会计制度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已经施行了二十年的《预算法》进行了修订。2015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六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以及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17年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开启了对现行会计标准体系的全面修订工作。
在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中,政府会计制度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的出台对其进行了有效统一,这样能够大大促进科学事业单位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逐步优化。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功能,为了对预算执行状况和财务信息进行充分反映,应该加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有效结合,这也是增强信息清晰性与全面性的关键点,能够增强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反映单位的项目经费使用状况,促进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2]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众多,包括人事、科研、资产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是从财务资产角度出发,进而影响整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其中,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应该满足科研活动开展的需求,同时符合资金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相关资金管理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政府会计执行初期的基本特点,在内部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应该满足“放管服”的要求,同时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构建理念。加强科研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分析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调整规定进行合理编制。[3]在绩效激励管理规定的编制中,应该促进绩效激励力度的增强,促进间接费用比重的提升,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加强预算绩效评价
对越来越重视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通过预算绩效评价能够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资源的分配与政府行为之间的联系,这是各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单位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已经成为了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对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一个单位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规范了净资产、资产、费用、负债和收入等,在保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独立性的同时,也使得其衔接更加合理。[4]在此背景下,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与财务信息等更加清晰,防止由于信息失实等对单位发展造成的影响,在计量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也更加便捷高效。
(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一直在路上,各单位内部控制也要不断持续的加强完善。其中,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基建投资、政府采购、报销管理、绩效评价等制度的建立,又是增强政府会计制度落实与执行效果的关键前提。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基础就是报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还应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明确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折旧流程。为了防止在采购当中出现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还应该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在归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时,应该明确绩效和成本等概念的基本内涵与要求,确保对履职成本和运行费用进行透明化反映。与此同时,能够对成本边际和资源耗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增强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5]通过上述措施的结合运用,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得以充分完善,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提供保障。
(五)建立信息化核算系统
当今社会信息化不断蓬勃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科学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信息化核算系统的建设,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在保障預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功能的基础上,满足课题核算和往来款项的管理要求,包括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和无形资产等。[6]可以通过“银企互联平台”的构建,增进与银行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在自动化与智能化系统中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
三、结语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单位资金的使用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包括了会计制度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绩效评价计量弊端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为此,应该通过统一会计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建立信息化核算系统等途径,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 琳.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初期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22).
[2] 张 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3] 赵利霞.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9(12).
[4] 高 远.政府会计制度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6).
[5] 杨揽月,叶 健.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11).
[6] 毛 洁.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有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纳税,2019(17).
[责任编辑: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