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修志的黄仲昭

2019-12-27 09:31俞杰
故事林 2019年23期

俞杰

黄仲昭,字以行,号未轩,福建莆田人。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生于莆田荔城东里一官宦人家。黄仲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性端谨”,“年十五、六即有志正学”,天顺三年(1459年)中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从七品文官),后任编修。同年十二月,宪宗皇帝为美化天下太平,宣扬自己的功绩,决定在第二年元宵节大放花灯,并命翰林院官员献《上元烟火诗》。曾接触社会实际、了解民生苦难的黄仲昭看清了宪宗的用意,与同僚章懋、庄?联名上疏:“今者两广弗靖,四川未宁,辽左虽云告捷,敌情尚难测量,江西干旱以数千里,其他灾伤之处未能悉数,虽蒙诏恤,公私匮乏,殊可寒心。”“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之日也。”“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乞将烟火停止。”因措词鲠直,触怒宪宗,三人遭到廷杖,并被贬官。当时,京都人士称他们为“三君子”,并与因直言而被谪的罗伦合称“翰林四谏”。

黄仲昭被贬为湖南湘潭县知县,未赴任,经给事中(掌侍从、谏诤、弹劾百官等职,与御史互为补充)毛宏奏请,改任南京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官员,掌推按刑狱、参议疑狱等职)。大理寺之前有吃空额的成例,衙门差役虚设,其俸由众官私分。黄仲昭认为,此非份内之财,拒绝接受。评事按规定可以有两名差役服侍,同僚拟以北京大理寺为例给他增加1人,也被拒绝。在评事任上,黄仲昭敢于主持公道,勇于伸张正义。有个台谏官纵容子弟为非作歹,办案人想予以包庇,黃仲昭坚执不允;有一富家,兄弟互打官司,查案时,发现该富豪家中藏有违禁之物,按例应没收入官,因这家人交游甚广,办案人不想追究,并托人向黄仲昭说情,遭到坚决回绝;有个户部属员,被监仓的上司诬陷入狱,同僚们不敢争,黄仲昭却表示:“罪下官以媚大吏,吾不为也。”有一伙盗贼抢劫一户人家,未得财物,轮奸其女主人,并把她卖掉。办案人定这伙盗贼为“盗劫未遂罪”,并拟办为首一人,其余以“未得财物”而从轻发落。黄仲昭认为,轮奸妇女并把人卖掉,比抢劫财物情节更加严重,不能以“盗劫未遂处理”,驳回原判。由于黄仲昭秉公执法,使无罪者得以昭雪,有罪者不得逍遥法外,故获得百姓爱戴,也因此招人嫉恨。不久,黄仲昭请假回故里探亲,继又丁忧,孝服满后回京,即托病辞职。有人劝其留任,黄仲昭道:无意再在官场追逐,这次来京只是求得批准正式归隐而已。

黄仲昭返里后,在县城南门外霞皋(今莆田华亭镇霞皋村)盖“俱乐亭”,躬耕陇亩,过着“朝课耕桑夕校书”的清贫生活,闲时则与野老村夫谈笑往来,自得其乐,家居17年之久。这期间,他完成了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的纂写,后为《四库全书》所收入。

弘治元年(1488年),孝宗即位,御史(职掌监察的官员)姜洪奏请起用“三君子”。经多次礼请,黄仲昭于弘治三年晋京,到吏部参谒时,吏部尚书王恕亲自到门口以宾主之礼接待。黄仲昭此间初授《宪宗实录》纂修官;不久,出任江西提学佥事(助理一省教育行政事务)。上任后,他整顿学校,端正士风,“教人以行实为先”,抑“奔竟浮躁”之士,对纨绔子弟尤不宽待。曾刊刻《通鉴前锦》和《朱子纲目书法》等书,并编定《冠婚丧祭仪礼》供刊布。

弘治八年,黄仲昭年届花甲,连连上疏乞休,得到准许,又归故里安居,以讲学著书为事。弘治十四年,应兴化知府陈效之请,与曾任四川布政使(从二品官员,掌一省财政、民政等)的周瑛合修《兴化府志》,共54卷,系兴化府第一部府志。他还独自修纂了《邵武府志》和《南平县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一日,卒于家中。

黄仲昭自幼熟读经史,热心修纂乡邦志书,所纂《八闽通志》是其毕生精力之所萃,全书共87卷,分18类42目,每一类均按省、府、州、县顺序记述,体例严谨,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为后世福建各级方志编纂所取法或参考。他编写的志书,“教化”功能强,人物门类齐备。他所写的诗词,内容质朴,通俗易读,“和易近人”,较著名的有《下皋杂咏》《紫帽云峰》《田家词》等,收集在《未轩集》里,共12卷。黄仲昭辞世后,遗体安葬于华亭云峰。此墓至今保护完好,可见兴化人民对他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