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类出版社实现知识服务转型。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教育类出版社虽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具有明显优势。大数据技术可以在选题策划、多形态知识产品生产和知识产品多渠道精确推送方面为教育类出版社提供支持,助力出版社实现知识服务转型。
【关 键 词】教育出版;知识服务;大数据
【作者单位】马绯璠,译林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08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类出版社受到巨大冲击。传统的教育类图书市场已经饱和,并趋向恶性竞争,同时许多互联网公司投身教育行业,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强势入场。教育类出版社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思路,提升服务能力,从图书产品提供者转变为知识服务提供者,才能重获生机,实现发展。
一、出版社的知识服务转型
在出版领域,知识服务是指出版单位围绕目标用户的知识需求,在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通过提供信息、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1] 。教育类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就是要抓住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痛点,为他们提供解决个性问题的方法,以弥补传统教材和教辅的短板,盘活原有图书资源,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从而实现从提供高质量内容到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转型和升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知识服务不等同于为用户提供海量数字化内容以及搜索功能,知识服务的有效性在于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在于知识是否在用户那里得到内化,知识转移的效果是检验知识服务效果的重要指标。
201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提出,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知识服务模式,要求新闻出版业从业者积极探索知识服务在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应用模式。伴随着“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转型升级的深入,教育类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许多教育类出版社已经开始转型尝试,但一些教育类出版社仍然没有改变思路,仅仅强调对已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尚未真正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实际上,教育出版的知识服务转型绝不仅是将传统教育图书内容数字化,还要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这就需要用大数据思维来思考和审视传统出版产业,用大数据技术来重新建构教育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二、教育类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出版领域存在内容高度同质化、产品研发经验主义占主导、退货率居高不下、市场营销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随着拥有雄厚资本和新兴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强势进入教育领域,教育类出版社的生态环境、用户需求、竞争对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如果教育类出版社还完全用传统模式去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不及时转变思维和采取行动,就很有可能坐失发展良机,甚至丧失现有的内容优势和渠道优势。教育类出版社必须具有危机意识,主动谋求变革和转型。
1.教育类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内容公司已抢占先机
在知识服务领域,不少互联网公司,如分答等付费解答平台,荔枝微课、得到等在线课程已经在雄厚资本的加持下抢先进入知识服务领域。一方面,它们机制灵活,资本雄厚,大胆创新,迭代速度快,能积极响应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它们借助资本的力量,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先入为主,抢占了大量用户。
(2)教育类出版社自身存在的问题
除外部挑战外,教育类出版社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惰性较强。教育类出版社一般都有较长历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流程,加之教育类图书相比大众图书和学术图书而言市场利润率较高,因此部分缺乏长远眼光的教育类出版社对数字化转型很难做到真正高度重视。
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出版社编辑对知识的精细化加工能力不足,对互联网技术了解甚少,加之传统体制的束缚,导致出版社活力不足,部分优秀人才选择投身相关产业。同时,出版社往往将相关任务外包给技术公司,而承接外包任务的技术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且流动性大,导致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编辑和技术人员无法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许多问题无法得到真正解決。
三是资金不足。无论是平台的搭建还是数据库的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转型过程中短期盈利并不明显,因此目前国内除几家大型的、有实力的教育类出版社外,其他出版社并不愿意投入过多资金进行转型。
2.教育类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中的机遇
(1)拥有内容积累优势
互联网内容企业虽然在教育领域迅速攻城略地,但实际上仍然存在诸多顽疾,如对所供应的知识内容把关不严,质量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强,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功底的员工不足。而出版社拥有内容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内容数量庞大且经过严格把关和层层审查,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多出版社已经逐步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形成了一系列数字内容资源库,编辑在和作者签订合同时也注重对数字版权的采集。教育类出版社有的内容优势还体现为拥有相对固定且不断扩大的专家作者队伍,积累了大批拥有专业领域知识体系建构能力的编辑,这样的人才队伍不是互联网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的。
(2)用户黏性更高
虽然互联网公司用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以及“烧钱”式补贴来笼络用户,但从目前来看,教育类出版社仍然拥有强大的用户优势。首先,出版社不仅拥有巨大的受众存量和品牌效应,而且用户信任度高,黏性强,具有购买知识服务的刚性需求,潜在转化率高。如果出版社能充分利用读者数据,将其转换为用户,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其次,虽然互联网巨头拥有线上流量入口,可以衍生多种变现方式,但是具有流量思维的传统入口潜力更大。如书店这一目标用户高度聚集的场所,可以由单纯卖书转变成用户知识消费的入口,每一件出版物都可以成为自带流量的用户入口[2]。教育类出版社如果能用好积累下来的优质内容资源和用户资源,将受众转化为用户,那么在知识服务转型中仍占有巨大优势,而大数据技术只是实现知识服务转型的关键。
三、大数据为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提供可能
1.教育类出版社拥有庞大的数据基础
教育类出版社拥有的庞大数据为知识服务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出版单位的数据资源主要来自存量资源的转化、在制资源的建设和增量资源的发掘[3]。 刘成勇在《树立数据思维,建设新闻出版大数据体系》一文中指出,出版人要树立价值思维,要意识到数据是一种资产和财富,大数据思维的核心是价值思维[4]。对教育类出版社而言,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就是出版社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所在。
内容数据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相关联的作者数据,这些数据体量庞大,比较碎片化,有的出版社已经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梳理、标引和关联,并使用自然语言分析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用户数据是出版社在发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销售数据、读者反馈数据和平台搜集的用户行为数据等。此外还有两类重要数据,一类是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即用户在网络上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另一类是设备生成内容(Devi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DGC),即用户搜索、浏览等网络行为,这两类数据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用户信息和用户痕迹。
在数据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挖掘,从巨量的、模糊的数据中提炼出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数据之间潜藏的模式、关系和趋势,从而预测读者阅读兴趣,改进用户体验,优化营销策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为教师推荐个性化教学方案。
2.大数据为出版社知识服务转型提供可能
(1)可以辅助选题策划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教育类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提供支撑。大数据的核心功能是预测,从而为出版社选题策划提供帮助。编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学习平台等采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掌握他们的偏好和兴趣,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发现他们真正的痛点,挖掘他们潜在的需求,进行趋势预判,从而找到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研发出适合的知识产品,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2)进行多形态知识产品生产
知识产品的生产是指采集内容资源并将其组织化,然后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开发形成一定的产品。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经验的编辑进行大量脑力劳动,不可能由计算机完全代替。但大数据技术可以为知识产品生产过程提供数据支持,让产品制作流程更加精细、可控,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形成新的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还能助推编辑操作流程的变革,使传统型编辑向数字型编辑转变。编辑工作中许多过去难以控制、不能数字化的流程变为可控制、可用数据精准描述的作业流程,许多杂乱的手工加工模式转变为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模式,许多隐蔽无序的编辑规则模式转变为统一有序的规范模式[5]。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审稿,避免个人在知识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审稿过程的部分人工智能化。由此产生的新内容经过数据标引,又可以为之后的知识产品生产提供数据。
(3)实现知识产品的多渠道精准推送
多渠道精准推送是指将知识产品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产品是服务的一部分,但不是服务的全部内容。教育类出版社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和渠道,在合适的时间向用户推送,实现多形态、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知识产品推送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精准”,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准确定位和动态跟踪上。在传统的教育服务中,即使是与学习者面对面的教授者,也需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知识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等,才能向其提供可行的学习改进方案和合适的学习材料。而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水平和状态方面的数据进行全面搜集和分析,对其学习能力和习惯进行快速评估,在此基础上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变化调整其后续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教育类出版社通过提供知识服务,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满足模糊需求和未知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为他们找到解决方案以及合适的学习材料,并动态跟踪这一过程,随时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重新筛选和组织信息。
知识产品推送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多渠道”,即用合适的形式和渠道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大数据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风格,以不同方式进行推送。显然,知识产品的多渠道精准推送使出版社不再依赖纸质图书的工业化复制,盗版问题也将在较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四、结语
大数据是一种新的技术,也是一种新的观念。教育类出版社要用大数据思维对其庞大的资源库进行重新标引和建构,实现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跨越。冯宏声指出,留给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已经不长[6],教育类出版社要在不忘出版的本质和初心的原则下,积极利用新技术来实现自身的提升,用现代技术使内容价值最大化,让知识传播的效果最优化,把握机会,只争朝夕,在数字时代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参考文献|
[1] 張新新. 出版机构知识服务转型的思考与构想 [J]. 中国出版, 2015(24).
[2] 陈生明. 知识服务反思出版改革 [J]. 出版广角,2019(7).
[3] 张新新,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应用的思索与展望 [J]. 科技与出版,2016(1).
[4] 刘成勇. 树立数据思维,建设新闻出版大数据体系 [J]. 出版参考,2016(7).
[5] 李建周. 大数据时代,出版编辑该如何“航行”[J]. 出版参考,2015(9).
[6] 冯宏声. 内容产业的合与分:知识服务的多元化未来 [J]. 出版广角,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