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出自我:观展理论下一、二线城市青年的自我呈现

2019-12-27 09:29季思韵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1期

季思韵

摘  要  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成为青年人展示自我的媒介工具。文章以观展理论为视角、以扩散受众行为的四个循环阶段为框架,深入访谈了14位抖音青年用户后发现:一、二线城市青年对于表演与观展行为具有高度的自我反省与批判意识,呼吁回归真实生活。比起外在的颜值,他们更注重创意内容。但在人人皆有机会一夜成名的时代,他们也会偶尔做梦。

关键词  观展理论;抖音App;自我呈现;青年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1-0064-03

1  抖音:一、二线城市青年自我呈现的舞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短视频井喷式发展,成为网络新闻传播中信息的重要表现载体之一[1]。移动端短视频凭借其便捷的物质载体、声画并茂的媒介形式,释放出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着充满好奇心与表达欲的受众。

抖音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款专注年轻人音乐创意的短视频App,抖音的主要玩法是让用户根据音乐制造5~15秒的短视频并观看。从2017年9月开始抖音增速迅猛,在2018年2月超过火山小视频,成为短视频中的领头羊。根据企鹅智库的调研结果[2],短视频用户对抖音的认知突出“有趣,很酷很潮和年轻”。抖音“高大上”的认可度高于更为“真实、接地气”的快手,无怪乎有“快手展示活法,抖音展示玩法”之说。值得关注的是抖音受众的一、二线城市占比比快手高6.5%,且24岁以下受众占75.5%,可见抖音已然成为一、二线城市青年自我呈现的舞台之一。

抖音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短视频社区的“微名人”。他们通常以一种亲切的面貌示人,并拥有众多忠实的粉丝,展开活跃的互动,例如坐拥千万粉丝“2018中国抖音男神”的费启鸣,被粉丝隔屏喊嫁的张欣尧,800多万粉丝的吴佳煜等人。短视频“让一个人成名的时间由15分钟缩短到15秒”,青年人通过这样一类新兴的媒介平台展现自我,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他们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对于现实与梦想的思考。

2  理论框架:表演/观展范式中的扩散受众

抖音的视频内容主要是用户自己生成,通过展示个人才艺、日常生活等表演吸引其他用户关注自己,并与真实生活互动形成媒介景观,正如同观展理论下扩散受众的自我呈现。媒介是景观社会中的支配性力量,德波在《景观社会》[3]中指出现代生产方式无孔不入的社会里,生活本身由以电视、电影、出版业、互联网等新旧媒体为主体的“景观产业”主导和支配。“景观”不再是简单的影像的堆积聚合,而是以影像为中介连接而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1998年,英国学者阿伯克龙比和朗赫斯特在《受众》[4]一书中提出“观展/表演理论”的概念。通过引入消费与认同的观点,表演/观展范式关注数字时代的受众在媒介消费行为中的自我呈现,这正是当今景观社会与消费社会所需要的视角。抖音受众满足扩散受众的概念,即随着媒介的发展和融合,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加深,媒介的信息时刻包围着受众,媒介的影像充斥着受众的日常生活,媒介与受众的接触点越发扩散,故而形成扩散的受众。

扩散受众行为具有4个循环阶段:媒介渗透、日常生活、表演以及观展/表演循环。扩散受众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媒介消费,并无时无刻皆受其影响。扩散受众是当代表演社会的缩影,相当多的人类活动都包含了表演的成分,因此他们是由观展与自恋的相互影响、相互增强以建构出的循环形塑而成。聚焦于“表演者如何通过表演呈现自己?”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观看认同或者批判表演者?”这两个核心问题,本文如表1所示进行滚雪球抽样并深入访谈了14位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青年。

3  研究发现:在媒介景观中相对理性与适当做梦的青年

围绕扩散受众行为的4个循环阶段,本文从媒介渗透、日常生活、表演以及观展/表演循环依次展开。

3.1  媒介渗透中的理性转向

媒介渗透阶段体现在抖音向用户提供大量的视频推荐,从而构成了理想的信息和交流环境。用户对抖音的使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时间和空间。@阿戌用“无孔不入”描述抖音文化。“我下楼按个摩,店里师傅在循环《抖音精选音乐》;我坐公交,临座的小学生拿着手机在拍抖音八倍镜。@惠子则分享了她男朋友虽然反感但还是会在潜意识里哼唱抖音神曲的现象。可见抖音的媒介渗透现象非常强烈。但沉迷的热情很快就被理性所浇灭。80%的访谈者表示起初几乎没日没夜的刷抖音,因为操作实在太便捷,内容也有新鲜感。但是随着自我反思和内容同质化,他们逐渐回归理性,目前一天平均使用1~2小时,而且只在空闲时间,有位访谈者@若愚表示每次只刷20分钟。@狍子表示现在已经几乎不刷。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对媒介渗透的理性抵抗,自控力因人而异。@昱表示在上班的时候也控制不了刷抖音导致被老板批评,但同样是上班族的@佳菁表示只在坐地铁或者空闲时间看,自己自控力很强。短视频社交是浪费时间还是自我表达?对于承受着学业和工作任务的一、二线城市青年而言,抖音更像是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而并非逃避生活的桃花源。毕竟,低头沉迷是暂时的,抬头要迎接的挑战才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3.2  成為日常生活社交货币的表演

日常生活阶段指的是在抖音上,人们通过展现生活中的素材来进行表演,同时人们也会获取抖音上的知识技能以指导真实生活。近半成访谈者会应用抖音上的技能到实际生活,比如@二佬会用擦球鞋的技巧并且觉得实用,@若愚的朋友则会尝试海底捞的技巧。大部分人都会愿意把技能分享出去。但另一方面,平凡感成为阻碍青年们拍摄生活素材的原因。@昱认为生活比较平淡,没有很吸引人的生活素材因此不会尝试拍摄。而@佳菁则半开玩笑地表示,想火但是火不起来。媒介生活与日常生活的交融究竟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或许社交是一个答案。@虹雯和@晓芳会与家人朋友录制视频,主要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而@佳菁邀请女友一起拍摄的视频也寥寥几次。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邀请现实人物进行线上创作,也仅是做社交之用。甚至社交成为刷抖音的催化剂,正如@翠微所言:一个人刷抖音是寂寞,一群人刷抖音是狂欢。对于一、二线城市青年而言,自嗨或成名并非他们拍摄抖音的首要目的,无论是让抖音上的潮流技能为日常生活所服务还是以拍摄抖音为途径拉近与家人朋友的距离,都说明了抖音更倾向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货币。

3.3  在被模仿的表演中坚持自我

表演/认同阶段指的是抖音的风格潮酷幽默,同时抖音也提供很多挑战供用户模仿与二次创作。用户一方面会根据抖音的风格进行自我呈现,另一方面也非常热衷于选择抖音的挑战来博取更多的关注。用户在遵守抖音的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寻求认同与自我认同。这种游戏规则使得模仿成为素人一夜爆红的快车道。无论是对离人愁、手指舞还是抖音套路的模仿,用户都在迎合抖音群体的品味。根据企鹅调研平台数据[2]显示,发过视频的用户中77.8%会因为看到别人拍的视频有趣而忍不住尝试。模仿使得身份认同规模化发生,抖音社群暗号便是其外在表现。以滴——滴滴的鸣笛声作为抖友之间互相确认身份的做法甚至被人民日报微博点名禁

止[5],可见认同的程度之深、普及范围之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一眼认出抖音舞。尽管如此,仍有访谈者强硬拒绝模仿与暗号。@昱@虹雯和@佳菁认为自己不会故意迎合抖音的風格,更愿意做自己,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尽管抖音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但是对于被访谈者来说,他们更把抖音视为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在成为抖音人之前他们更想要成为独立个体。

3.4  自恋与批判不断冲撞的观展

观展/自恋阶段指的是用户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得到观众的喜爱,并且期盼自己能够乘着抖音之风走红网络,因此创作过程就变成了检阅自我想象和管理自我印象的过程。一个好的表演既能取悦观众,也能取悦自己。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创作者都认为,在创作结束之后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并不来自于他人对作品的关注,更多的还是对自己创造感的满意。重度创作者@企鹅而言,她拍视频也没有关注过阅读量或者有没有上热门,而仅仅是为了记录生活。@佳菁认为,某些自恋式的表演不仅无法吸引他,反而会让他觉得太傻了。自恋式的表演指的就是与观众对话式的、撩人的视频。虽然这部分的表演的确点赞量很高,能在自身满足的情况下让观众得到满足,但在访谈者看来,这种表演更像自嗨,并没有实际价值。正如@狍子所言,底下哈哈哈哈的评论仿佛让人置身刘老根大舞台,而那些看着粉丝噌噌噌往上涨的,是不是很像获得掌声后倍感欣慰的演员呢?对于一、二线城市青年而言,他们对自我的取悦并不来自于他人,而更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满足,他们也用这样的价值观在观展中审视与批判着他人。

4  总结

虽然表演现象横行,但一、二线城市青年受众依旧拥有冷静的头脑对抖音视频的内容进行筛选、对抖音的使用克制而目的明确、对自己的使用情况产生反思以避免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对于拍抖音的重度受众而言,分为以盈利为目的和以创作为目的这两类。如果说前者的表演是为了博取流量,那么后者则更单纯。正如访谈者提到的“皮一下很开心”,抖音为充满创作欲和好奇心的一、二线城市青年提供了一个大型的秀场,只不过在这里,除了颜值,个人的才能与创作感更加熠熠生光。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环境下,由寻找认同带来的群体归属更能适合于受众进行观展/表演,同时这种状态也会进一步促进受众对于互联网内容的卷入,以延续对于认同的追寻[6]。但经过访谈发现,与其说一、二线城市青年受众通过模仿与暗号在寻求认同,不如说这也是他们对于充满束缚的社会规则的挑战,是一种戏谑感与创造力齐飞的表演。

但随着抖音的受众面从小众走向大众,抖音也在流失受众。原本高雅的行为也将走下神坛,而在抖音上风靡已久的小猪佩奇被禁止出现的规定[7]也提醒着我们:自我表达也有边界。有人会为了在抖音上成名而整容,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呼吁回归真实生活。一、二线城市的青年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因此很少会期待以网红的形式谋生,同时他们也更加理性,明白走红是偶然事件。但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的爆红完全失去期待,尤其在如今小众文化崛起、一个素人可以一夜爆红的时代背景下,抖音的火爆体现一、二线城市青年人的创作欲、表现欲、成名欲,在15秒的快餐文化中见缝插针式的自我呈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火了呢?

参考文献

[1]徐丹,李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与直播[J]新闻战线,2017(8):1-3.

[2]亿级新用户红利探秘: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企鹅智酷[EB/OL].https://tech.qq.com/a/20180409/002763.htm.

[3]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1

[4]Nick,Abercrombi&Brian,Longhurst.Audiences: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Performance and Imagination[M].SAGE Publications ltd.1998:47.

[5]不能这么玩!司机街头鸣笛对“暗号”将被罚款[EB/OL].https://m.weibo.cn/status/4224356479253435?sourceType=weixin&from=1084295010&wm=9006_2001&featurecode=newtitle.

[6]黄鑫.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的新变化——以观展/表演范式分析[J].东南传播,2013(4):103-105.

[7]抖音最新社区规则曝光,小猪佩奇被列为禁止元素[EB/OL].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ae5ed5077ac6469fa3ae4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