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廷临床中医用药经验六则

2019-12-27 04:15吴鹏,张时文
医学信息 2019年22期
关键词:尿石症痹症胃病

吴鹏,张时文

摘要:邱家廷主任中医师系江西省赣州市首批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本文通过略举邱家廷主任中医师内科常见疾病中医用药经验及治疗思路,分析总结其用药特点,为中医选方用药提供诊疗思路。

关键词:邱家廷;尿石症;健脾除湿;痹症;胃病;用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22.04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22-0142-03

祖国医学经历了几千年,逐渐形成了“辨证施治”的医疗体系,正确运用辨证论治,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中药配伍恰当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病效果,而处方也会因一、两味中药的加减改变疗效,且用药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影响。在临床用药方面,通过总结中医名家的丰富经验,并灵活运用这些经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邱家廷主任中医师系江西省赣州市首批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行医三十余载,勤求古训,博览群书,擅长内科常见疾病,如头痛、尿石症、咳嗽、健脾除湿、痹症、胃病的治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用药经验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1善用蔓荆子治疗头痛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本草乘雅》曰:垂布如蔓,故名蔓;柔枝耐寒,故名荆,其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通窍止痛之功,其气味芳香,质轻扬上,善于清利头面诸窍。据《珍珠囊》载蔓荆子“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王海藏云“搜肝风”,《千金方》记载:蔓荆子浸酒服,可治头风。《本草新编》云:“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蔓荆子能散头部風热而治头痛(尤以治疗太阳穴头痛为佳),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头晕目眩等[1]。现代药理作用研究[2],蔓荆子具有镇静止痛、降压等作用,邱老师认为头面疾病多夹风邪作祟,故善于用蔓荆子散头部之风,治疗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风热感冒头痛、围经期头痛,均取得一定临床疗效。本品常与祛风止痛之品如藁本、川芎、菊花等药物配伍,用于风热感冒、头风头痛等,效果颇佳;常与白蒺藜配伍,用于治疗外风或内风上扰导致的头痛头晕,二者轻清升散,相互增强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之功,且药性平和,无燥热伤阴、寒凉碍胃之嫌。

医案:患者,女,45岁。诉头痛头昏伴食少纳差1周,现症见:头痛(以两太阳穴痛为主)、头昏、痛甚则恶心呕吐、食少纳差、周身乏力、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脉弱缓,平素有高血压病史。辨证:脾气亏虚;治宜益气健脾,升阳止痛。处方: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干姜6 g、黄连6 g、菊花9 g、川芎9 g、蔓荆子10 g、甘草3 g。二诊:服上方10剂,头痛消失,其他症状亦显者好转,脉沉缓,以六君子汤善后。

按语:此例患者乃脾气不升,脑海空虚致而头昏头痛,故以六君子汤健脾气,佐以蔓荆子而治之,其质轻扬上,善于清利头面诸窍,此类患者不可纯用升麻、柴胡、葛根升阳之品,更不可用重镇潜阳之物,唯调补中州,脾气升腾,其痛自止。

2善以大黄通腑治疗尿石症

尿石症属淋症范畴,早在《内经》有“淋”“淋满”的记载。《中藏经》记载:“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巢氏病源》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肾之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积下焦,煎熬水液,日久结为沙石。排石不出,气血阻滞,则痛引小腹;结石滞留于肾,则影响肾司二便之职,砂石伤络则出现尿血,久病耗伤肾阳,水湿停聚,而发为肾积水。因此,本病多为本虚(肾虚)标实(膀胱湿热)症[3]。邱老师在治疗尿石症方面,多从整体出发,顾其本的同时,通利以下石。在通利方面,邱老师以通二阴为主,不仅局限通利小便,而善于同时运用大黄通腑泄热,大黄剂量不同则作用颇有差异,小剂量(3~5g)则走小肠,以清膀胱之热,增加剂量(6~10g)可偏走大肠,以泻阳明之实。且大黄具有清热化瘀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大黄泻热毒,破淤腐积聚,具有较强的活血化淤作用,可达到化淤排石目的。同时,在结石下移过程中,配以冬葵子(善走前阴)通淋利尿,配以牛夕引药下行,使结石滑利而下,多可减少结石复发。

医案:患者,男,43岁,诉腰部和腹部胀痛,并向前阴部放射,偶见尿血,右肾区叩击痛,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滑,彩超:右侧输尿管多发性结石;诊断为尿石,证属肾虚湿停,气滞血瘀;处方:石韦2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30 g(另包)、鸡内金15 g、王不留15 g、瞿麦20 g、车前子15 g(另包)、白茅根30 g、生黄芪30 g、川牛膝20 g、大黄5 g、枳壳15 g、生甘草6 g。服用7剂后,患者从小便排出数块结石,最大者0.8 cm×0.6 cm的灰色尿石,顿失痛苦。B超复查:输尿管、膀胱未发现结石影。

按语:此案患者湿浊内蕴,化热灼津,凝聚成石,且气虚无力推动结石排出体外,该方清热利尿、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佐以大黄清热化瘀,点睛之处,助尿石排出。

3善用前胡治疗咳嗽

《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咳嗽,《素问》中将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连滞岁月,传于五脏六腑,嗽而不己,则积年不差”。《诸病源候论·咳嗽候》记载“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4]《医学心悟》中提出“咳嗽者,肺寒也”“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现代中医认为,主要病机是风邪恋肺,肺失宣降,故肺气上逆而作咳。邱老师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善以前胡治疗咳嗽,《神农本草经》记载,前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脾、肝经,可疏散风热,降气化痰。《本草汇言》记载: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药也,伤风之证、伤寒之证等用前胡俱能治之[5]。李时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邱老师以前胡治疗痰热咳嗽,常与杏仁、桔梗配伍,治疗慢性咳嗽常以止嗽散加减,将白前换为前胡增强降气化痰止咳之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医案:患者,男,35岁,诉咳嗽、咳痰伴头痛1周,加重1天;诊见咳嗽频作,痰黄而粘,涕浊,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欲饮,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证为痰热咳嗽,以清金化痰汤加减:桑皮15 g、黄芩10 g、栀子10 g、知母12 g、浙贝母10 g、瓜蒌皮15 g、杏仁10 g、桔梗10 g、前胡10 g、麦冬10 g、橘红10 g、茯苓15 g、甘草8 g,五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二诊:5剂后复诊,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按语:方中前胡与与杏仁、桔梗配伍,增强降气化痰止咳之功,具有降气化痰之效。

4善用薏苡仁健脾除湿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脾为化湿之脏,脾虚湿阻证为临床常见症候,如泄泻、肥胖、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均有此证型。邱老师在治疗脾虚湿阻证方面擅长应用薏苡仁,该味药特点为药性平和、补虚不恋邪、泻实不伤正,该品甘淡微寒,助小肠分利、分清别浊,使湿邪自去,脾运自健。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薏苡仁有清理肠道作用,可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且其成分薏苡仁多糖和薏苡仁油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

医案:患者,男,56岁。诉服过多种中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效果不佳;诊见脐腹疼痛,痛则欲便,日3次,大便质溏,如此每月发作数次。脉小弦,舌苔微黄较厚。拟为肝旺脾虚,气滞湿阻。先后给予逍遥散、参苓白术散。处方:柴胡15 g、党参15 g、薏苡仁30 g、白术20 g、茯苓15 g、陈皮10 g、山药20 g、白豆蔻花6 g、扁豆花6 g、防风10 g、白芍15 g、甘草5 g。半月后,诸症明显减轻。

按语:该患者肝旺脾虚,气滞湿阻,应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方中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本品具有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损阴、益气而不滋湿等特点。

5善以千年健、伸筋草治疗痹症

《素問·痹论篇》为最早记录痹症专论,其中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提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说明了痹症与风、寒、湿三邪的关系甚为密切。邱老师在临床治疗痹症方面积累丰富经验,认为经络阻滞为痹症主要病机,风、寒、湿、热、瘀、虚、实为主要病因。在治疗风寒湿痹方面,邱老师常配伍千年健、伸筋草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二味药物均性苦、辛,温,前者归入肝、肾、胃经,后者归肝、脾、肾三经,均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功效,且现代药理研究提示二者均具有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的作用[7],用于关节痛可起到良好效果。

医案:患者,男,40岁,诉四肢关节疼痛5天;诊见面色稍白,四肢行动不便,舌淡,苔白,脉浮紧。诊断:痹症,风湿痹证,以防风汤加减,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12 g、麻黄10 g、桂枝12 g、葛根15 g、当归15 g、云苓15 g、秦艽10 g、千年健15 g、伸筋草15 g、生姜3片,炙甘草10 g。7剂后,疼痛感基本消失。

按语:在治疗风寒湿痹方面,配伍千年健、伸筋草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6善以大腹皮治疗胃病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下气宽中、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阻气滞、胸腹胀闷等,《日华子本草》中提到“大腹皮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邱老师在临床治疗胃病用药中多佐以大腹皮,用于改善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常以大腹皮与白术配伍,两者一补一消,共以健脾助运、疏滞开壅;证见食滞内停,脘腹胀满,反酸嗳气者,可以大腹皮与槟榔配伍,增强破气消积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8],大腹皮具有促胃肠动力,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故在消化疾病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医案:患者,37岁,女,诉泛酸嗳气,呃逆呕吐;诊见嘈杂痞满,胃胁疼痛,或腹泄或便秘,舌苔厚腻,脉滑,偶有乏力、纳差。辨证:中焦阻滞、气机不畅,治疗上主要以通降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 g、香附10 g、枳壳10 g、大腹皮10 g、白术10 g、砂仁6 g、白芍15 g、佛手10 g、苏梗10 g、甘草6 g。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

按语:以柴胡升胆中清阳,从生助化,配以枳壳、佛手、大腹皮等理气化湿,以通为降。大腹皮与白术配伍,两者一补一消,共以健脾助运、疏滞开壅;白芍、甘草缓中止痛,且兼制诸药化燥生火。

参考文献:

[1]张崇禧,谢卫东.单叶蔓荆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J].山东大学,2013.

[2]蔡凡,严启新.蔓荆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7,33(3):314-31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研究出版社,2002.

[4]陈藏器.本草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5]汪康,聂竹霞,孙云鹏,等.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3-85.

[6]曾梦楠,李苗,张贝贝,等.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J].中成药,2018,40(1):40-46.

[7]王征,刘建利,唐志书,等.千年健寒热药性的实验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266-268.

[8]蒋菁蓉,高崇勇,张天洪,等.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9):98-99.

收稿日期:2019-6-19;修回日期:2019-7-5

编辑/杜帆

猜你喜欢
尿石症痹症胃病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尿石症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别把胃病当小病!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走路治好老胃病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
舍饲羊尿石症的发生与防治
唐山市某煤矿职工尿石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