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来凤,陈荣
三明市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 三明 366000
随着临床上手术类型不断增多,对于麻醉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在气管插管下实施全身麻醉,而患者在全身麻醉后,气管拔管则是全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高危环节,若是处理不谨慎,则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声门下水肿、反流误吸、上呼吸道梗阻等[1];在拔管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呛咳现象,若是出现严重呛咳,则会导致患者的手术部位再出血,影响血液动力学稳定性,目前临床上对于抑制呛咳,可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效果较为显著[2]。本次研究中,让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滴注,探究其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开展之前,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获得每位参与研究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后开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患者列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别有4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0%(16/40)、60%(24/40),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42.93±3.01)岁;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5%(18/40)、55%(22/40),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94±3.98)岁;纳入标准:①体质量指数在18~25kg/m2;②年龄分布在20~70岁之间;③ASA分级处于1~2级;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疾病(心脏病、瓣膜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②存在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③近2周内存在慢性咳嗽、感染、哮喘等疾病。研究人员将收集的基线期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研究组与对照组静脉滴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10)(0.3μg/kg),清楚口腔分泌物后,每隔30s唤醒患者一次,直至患者达到拔管指征后,将气管导管拔除,待患者呼吸平稳后,将患者平稳运送至麻醉复苏室。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残存镇静作用、拔管时间。②呛咳反应轻度呛咳:患者在拔管过程中,无明显不适,仅仅出现单一的呛咳,拔管完毕后,无呼吸困难;严重呛咳:拔管时,患者存在严重咳嗽,且伴有抬头动作,同时存在呼吸困难、烦躁、四肢乱动。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表示,为计量资料,可使用t检验进行计算;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表示,为计数治疗,可使用卡方检验进行计算,计算的软件版本为SPSS20.00,P<0.05,表示本次研究中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根据表中数据得知研究组无呛咳人数较对照组多,研究组轻度呛咳以及严重呛咳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根据表中数据得知 研究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残存镇静作用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例(%)]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情况对比(±s)
气管插管[3]是患者在接受全麻前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手术结束后,将气管拔除时,若是患者出现呛咳现象,极易导致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如:颅内压增高、气管痉挛、心动过速等,若是导致手术部位再次出血,则会导致自发性气胸、喉水肿等,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长,导致预后效果受到影响。呛咳[4]是一种咳嗽反射,主要是喉部、气道在遭受外界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分为化学性刺激以及机械性刺激,常见的机械性刺激有气管插管,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时,气管刺激气管的黏膜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递,达到脑干后完成咳嗽反射,气管作为气道异物,在患者拔管期间,极易导致循环系统出现剧烈波动,进而引起呛咳。目前临床上使用喉罩、深麻醉下拔管抑制呛咳,但是在临床上使用受限,且喉罩对患者的体位要求较为严格;若是单一的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效果欠佳,故而本次研究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拔管期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属于α2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体内的α2受体,能够发挥镇静镇痛作用,用于拔管期,可有效的抑制神经中枢以及气道黏膜感受器,降低拔管过程中的机械刺激,阻断神经传导通路,进一步抑制咳嗽反射;瑞芬太尼[5]则是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可与患者脑干内的μ、k受体相结合,使用该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咳嗽,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运用于拔管期,能有效地抑制咳嗽,且患者的麻醉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全麻拔管期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呛咳现象,降低患者的呛咳程度,改善患者的麻醉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