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敏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漳州,363000)
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医疗环境及技术逐渐进步同时也相对成熟。随着手术安全性逐渐提升,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多。但由于许多患者对于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对手术安全性及效果存在担忧,导致患者围术期常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对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均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患者预后[1]。近年来倡导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手术后的患者中,通过干预其信念、知识等,达到改善其健康行为的目的[2]。目前,已有报告指出,优质护理对术后患者较为有利。现纳入60例术后患者分组讨论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9±1.1)岁。手术类型:心胸手术7例,骨科手术7例,妇科手术8例,普外科手术8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3.3±3.6)岁。手术类型:心胸手术9例,骨科手术6例,妇科手术7例,普外科手术7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密切巡视观察其睡眠,若出现严重呼吸暂停,及时唤醒,明确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病房保持整洁干净、通风良好。确保各项诊疗工作合理,尽量不影响其休息,并鼓励其多与亲朋好友沟通、相处。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为:1)认知干预:从沟通中掌握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发现其行为、信念、思维等有不合理处,则向其指明,确保语言亲切,态度温和,让其明确不积极治疗疾病的危害、疾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协助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强调如果仅接受外科治疗,疾病无法治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相当重要,并引导其建立健康、客观、正确的认知[3];2)信念干预:因其休息不充分、睡眠质量差,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易合并抑郁、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研究病区拥有优质独立病房,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创造独立舒适的空间,配套设备可播放舒缓、欢快音乐,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针对治疗状态持悲观、消极态度者,用带鼓励性的暗示和语言沟通等方式,协助其树立积极信念,并可发挥同伴作用,让以往治疗成功且恢复良好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交流自身体会和经历,提升疾病治疗信心,让正确认知达到改变行为,让其主动配合治疗[4];3)行为干预:根据患者体质量,指导其调整饮食,降低摄入高脂食物、总热量,多食用水果、蔬菜、谷物、鱼类等,尽量减少夜宵。吸烟会增加睡眠暂停频率,饮酒会降低血氧饱和度,建议禁止或减少吸烟与饮酒,特别是入睡前4 h勿饮酒。指导患者睡眠时采用侧卧位,避免阻塞气道,腰间可佩戴软质球形支撑物或重量感应器,避免仰卧睡姿。指导其每日有氧运动0.5~1 h,可采用登山、骑自行车、运动操、快步走等。患者出院后,可用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继续指导患者,让其保持健康行为,并督促其定期接受复诊[5-6]。
1.3 观察指标 用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自行设计认知护理干预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包扩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将量表发放给患者,让其自行根据此次接受护理干预状况填写量表。分析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状况,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负面情绪,总分均为80分,分数越高,焦虑或抑郁情绪越重;使用PSQI评价睡眠质量,总分均为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满意度[例(%)]
2.2 MoCA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PSQI评分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分析分)
注:2组护理后比较,*P<0.01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AS、SDS、PSQI评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实施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护理效果、减轻负面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减轻不良环境刺激,并能够针对性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手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前睡眠环境。护理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同时做好疼痛护理,能进一步减轻术后负面情绪、疼痛对睡眠的影响,保证患者睡眠充足,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