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0)
小儿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临床又将其称之为小儿鼾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1]。OSAS患儿临床以低通气、呼吸暂停为主要特征,对小儿身体发育影响极为严重。相关研究指出,OSAS为睡眠呼吸疾病,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小儿呼吸道气体交换遭受阻碍,降低了血氧含量,导致患儿大脑出现缺氧症状,进而造成患儿面部、下颌等部位不能正常发育,对小儿健康危害性极大[2]。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坚持以患者为核心,将护理程序作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选取94例OSAS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不同护理,以探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5.32±1.26)岁,病程0.4~2年,平均病程(1.12±0.31)年。观察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36±1.34)岁,病程0.6~2年,平均病程(1.14±0.28)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儿年龄在1~9岁;均确诊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患儿合并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患儿家属精神异常。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评估患儿病情变化,监测患儿呼吸、心率等体征变化,叮嘱患儿家属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向患儿家属讲解治疗的注意事项,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工作。
观察组患儿入院后应用整体护理模式,方法如下。1)病史评估:患儿入院后,要评估患儿的病史、性格等基本资料,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患儿的病情改善,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2)术前护理:在手术开展前,需要向患儿、患儿家属进行基本的宣教工作,包括手术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流程等,让患儿家属有基本的认知,可以协助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对存在恐惧、焦虑的患儿、患儿家属,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抚,并针对不同患儿年龄,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3)术后护理:在手术后,持续监测患儿的体征变化,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等情况,如果发现患儿呼吸不畅,需要及时更换体位,必要时可以开展吸氧处理。饮食方面,以流质食物为主,不可进食刺激性食物,进食后需要及时漱口。并发症护理: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因此,如果发现患儿存在频繁的吞咽,或者出血量较多,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加强口腔清洁,遵医嘱口服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如果发现患儿口咽存在异物,需要及时清除,预防窒息的发生。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应用本院自拟的量表进行评估,100分为调查量表的总分,匿名填写,100%回收,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3]。
2.1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OSAS是由扁桃体肥大、腺样体等长期炎性反应刺激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以上腭、舌后为主要阻塞部位,患儿临床表现为喘息、打呼噜、睡眠少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吞咽困难、发育延迟等,且患者睡眠时会经常出现呼吸暂停,进而诱发内分泌功能失调、低血氧症等发生,不仅改变了血流动力学状态,还对患儿多组织、器官造成极大危害,如果病情发展严重,甚至会导致猝死[4]。因此,对OSAS患儿开展积极的治疗极为关键。临床发现在治疗的过程中,辅助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对患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整体护理是临床中十分重要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将疾病、患者、社会关系、生存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为患者开展完全、系统的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生理、心理得到全方位的护理干预[5]。小儿OSAS护理中,将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其优势在于:1)整体护理系统性强,可以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整体性好;2)整体护理中增加了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等,可以增加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利于患儿、患儿家属情绪的安抚,能明显提高患儿、患儿家属的依从性,护理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模式可降低小儿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且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护理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