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蕾 林秋娥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龙岩,364000)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导致个体的睡眠质量降低,白天功能状态低下的一睡眠障碍综合征。失眠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全球约有10%的人群患有慢性失眠(入睡或保持睡眠困难)[1]。临床上常用药物改善患者睡眠,虽起效快,但有易反复、疗程长、依赖性、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2],而中医疗法的非药物治疗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在治疗失眠过程中,少有不良反应。本研究使用平衡火罐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骨伤科的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1.73±16.42)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22.00±10.40)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48±15.96)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19.90±10.80)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者;2)年龄30~80岁者;3)对此次研究方式与内容知晓,同意参加者。
1.3 排除标准 1)心、脑、肝、肾等存在严重疾病者;2)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者;3)酒及药物依赖引起失眠者。4)不配合者。
1.4 研究方法 对2组患者均进行充分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进行情志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饮食。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 mg/d,每日睡前半小时1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给予平衡火罐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平衡火罐1次/5 d,治疗时间30 min/次;耳穴贴压1次/3 d,按压频率3~4次/d,按压时间4~5 min/次,临睡前按压1次,加强疗效,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
平衡火罐的操作方式如下。1)评估:背部皮肤完整性,女性患者排除经期,向患者解释,说明平衡火罐的目的。2)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注意保暖。3)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破裂。4)闪罐: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一个从上而下,一个从下而上。揉罐:闪罐至火罐温热时,将火罐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揉背部3次。推罐:涂适量润滑油于背部,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3个来回,先中间后两边,督脉向上膀胱经向下方向,走罐的吸力以患者耐受为佳,保持有效吸力,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力度应足够,才能达到驱邪排毒之功。随着推罐,相应背部脏腑俞穴可出现明显的罐痧,循经推罐数次达到皮肤潮红即可。抖罐:沿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抖罐3个来回。坐罐:所有手法完成后,坐罐7~10 min后即可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起罐时动作轻柔,以免造成皮肤损伤。5)根据罐印进行分析。
耳穴贴压方法:1)耳穴贴压物品准备:王不留行籽耳贴,75%乙醇、棉签、弯盘、探棒、快速手消毒液。2)耳穴埋豆取穴:以神门、心、肝、肾、内分泌为主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予辨证配穴,心脾两虚型:脾、小肠;肝郁气滞型:三焦;心虚胆怯型:交感、胆;胃失和降型:交感、胃、脾。3)耳穴埋豆的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先以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后,将王不留行籽耳贴贴于所选穴位。耳穴贴压,1次/3 d,按压频率3~4次/d,按压时间4~5 min/次,临睡前按压1次,加强疗效。干预时间为4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效果评估:睡眠时间≥6 h或恢复正常,睡眠质量好为治愈;睡眠在以往基础上增加≥3 h为显效;睡眠时间有所改善,但低于3 h为有效;仍失眠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睡眠质量评估: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时间。3)满意度评估:对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2.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2组患者都能够改善睡眠,但观察组的非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平衡火罐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的效果优于西药艾司唑仑治疗。西药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虽起效快,但效果不能持续,治标不治本,未能有效解决患者失眠的问题。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而且停药容易出现戒断综合征[3]。虽然目前临床中用药有改进,但至今仍不能降低药物依赖、肝肾损害等缺点[4]。
中医认为失眠根本病机在于人体阴阳失调,阳不交阴、营卫失和、脏腑失衡所致,平衡火罐以自身平衡为核心,在阴阳学说基础上,以神经传导学说为途径,以不同的手法运用拔罐作用于人体的一种自然平衡的非药物治疗。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刺激膀胱经和督脉的穴位,疏通经络气血,起到化瘀通滞,活血行气的功效,来调和阴阳气血。阴阳和则脏腑顺,脏腑顺则神魂安,神魂安则能寐,故平衡火罐可改善睡眠质量。
传统医学认为,拔罐作用部位深,刺激量大,可通过负压吸力将体表或深层组织器官内的病理因素如瘀血、脓血、风寒等,经皮肤排出体外,从而调整脏腑气血阴阳,改善睡眠[5]。而现代医学研究则表明,拔罐可以能够刺激背部皮肤、血管的感受器,通过感受器反射调节大脑,使大脑在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过程中达到平衡来改善睡眠[6]。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犹如倒置的胚胎,当人躯体或是脏腑发生病变的时候,耳廓往往会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结节、压痛等,耳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人体的微小缩影,密切的联系着全身的脏腑经络。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十二经脉循行中,六阳经分别“入耳”“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与耳发生联系,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所聚也”。耳穴的神门、皮质下对大脑皮质有双向调节作用,刺激神门、皮质下时可使大脑皮质在兴奋与抑制过程中达到平衡[7]。所以耳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防治疾病的刺激部位,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耳穴压豆能够刺激中枢的调节功能对人体脏器功能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升了睡眠效率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平衡火罐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效果优于口服西药艾司唑仑治疗,且该联合疗法不会出现药物成瘾及不良反应。同时还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护理人员易于掌握,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