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2019-12-27 05:31杜晓苒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通窍通络偏头痛

杜晓苒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脑病二科,辽宁大连 116100

偏头痛为头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反复和持续的疼痛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可诱发抑郁症;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反复的偏头痛可增加其脑卒中及认知障碍类疾病的患病风险[1]。偏头痛的西医机制复杂,临床多采用对症镇痛治疗,但收效局限。中医对于偏头痛有着深入的理解,不仅可以利用中药辨证施治,还可以应用针灸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尤其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见效快、操作便利、成本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治疗本病的主流疗法。笔者采用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6月本院诊治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5.74±5.28)岁,年龄范围为45~75岁;病程(12.68±9.25)年,病程范围为1~22年。对照组34例,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56.58±6.14)岁,年龄范围为45~74岁;病程(13.54±8.83)年,病程范围为1~2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中相关标准,分为无先兆型与有先兆型。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偏头痛瘀血头痛证相关的证候标准:主症为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固定不移;次症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入组患者均处在头痛期;③年龄45岁及以上;④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其他中医证型;②处于头痛间歇期;③年龄<45岁;④中途接受其他止痛、激素类药物或中医、中西医治疗;⑤合并心脑血管严重功能障碍;⑥精神障碍者;⑦恐针,无法进行治疗者;⑧凝血功能异常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组成为赤芍10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5 g,生姜10 g,麝香1.5 g(冲服),檀香5 g(后下),当归尾10 g,地龙10 g,葛根15 g;上述药物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选穴百会、头维、太阳、内关、血海、气海、悬颅、外关、率谷、足临泣;穴位定位及针刺方法以文献[4]为标准,泻法行针,以患者自觉酸麻胀感为宜,留针25~30 min。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头痛指数 参照文献[5]计算头痛指数,等于每次发作的疼痛积分乘以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积分之积相加,分数越高代表头痛程度越重;②中医证候积分 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总分越高代表症状越重;③HAMD抑郁评分 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价,总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重,>17分视为存在抑郁。

疗效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治疗后头痛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100%。根据疗效指数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痊愈 90%≤疗效指数≤100%;显效 55%≤疗效指数<90%;有效 20%≤疗效指数<55%;无效 疗效指数<2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见表1。

2.2 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反复发作性、原发性、脑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部偏侧中至重度搏动性疼痛,多为单侧,可连续疼痛数小时,严重者甚至可持续疼痛1~3 d,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及生活。偏头痛的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定论,目前多认为本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颅脑神经损伤、血管异常收缩或扩张所引起,其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巴比妥类镇静药、曲坦类药物、麦角胺类药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为主[2],虽可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但远期疗效较差,且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毒副作用明显,长期使用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疾病,还可使患者因过度使用镇痛药而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偏头痛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病机可分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其中瘀血证的头痛与气的运行密不可分,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的运行依靠气的运化功能。《沈氏尊生》中言道:“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气虚不运则必然瘀血内生,此外,风邪、痰浊、寒凝、湿邪等也是导致瘀血产生或加重的因素,风中经络、瘀血内阻、肝经火盛、阴虚阳亢、痰浊蒙蔽等均可使头部气血经脉循行不畅而致头痛。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一位十分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本研究所用的通窍活血汤就是其《医林改错》中重要的经验方,功效为通窍活血、化瘀通络。方中桃仁、红花为活血化瘀之良品,祛瘀生新之基础,是王清任在各活血方中经常出现的配伍组合;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苦微寒,可通畅血脉,行血中之瘀,与桃仁、红花配合使活血之效发挥极致,方中仅用10 g,体现王清任在此方中用赤芍辅以活血化瘀,使血活而瘀自除,此外赤芍性凉,可借此缓和其他温燥之药不至太过。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行气活血之要药,与桃仁、红花、赤芍合用以增强活血的功效,与麝香合用可增强通窍行气的功效,朱丹溪称之为气血阴阳双通之品。方中麝香开窍醒神、通络散瘀,为通窍活血汤之精髓,笔者加上檀香5 g与之配伍,增强其通窍行气之效。当归尾以活血通络著称,上行头目以通头部气血,且当归尾为当归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部位,其活血力效最强。地龙通络活络、化瘀活血,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6]。葛根退热解肌,以除项背疼痛。诸药相合,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开窍醒脑之功。

针灸选穴配伍遵循活血止痛、通络行气之原则,百会开窍醒脑,对于头痛疗效确切;头维可维系头部气血运行,各经络之气血经气均通过此穴上输至头部,故针刺此穴;太阳、悬颅、率谷三穴为治疗偏头痛之重点穴位,可通络、止痛、醒神;内关、外关取其远端取穴之功效,意在通络止痛;针刺血海以活血祛瘀;气海意在补气行气;足临泣为治疗头风之要穴。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疗效明显,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头痛指数、HAMD抑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判定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与崔旻等[7-8]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中老年偏头痛确有疗效。

表2 2组患者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偏头痛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降低HAMD抑郁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通窍通络偏头痛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疏风通窍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黏膜恢复的影响分析
通窍活血汤灌胃对小鼠颅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偏头痛吃紫菜干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