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淑园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财处, 南京 210023)
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统一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通过双基础、双功能、双报表等措施,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本次政府会计改革目标是为了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新制度的实施反映预决算及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财政部制定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指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高校应以政府会计改革为契机,规范财务行为,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促进财务会计工作转型,提高整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不仅改变了高校会计核算方式,也转变了高校财务管理观念,从过去重点关注收支平衡到现在逐步树立战略管理观念。高校应采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式,规范业务流程,对各项资产、负债、费用等进行综合管理,关注成本支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注重财务信息质量。
政府会计改革将高校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统一,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在核算中同时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功能。财务会计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核算。预算会计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核算。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期末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款项计提坏账,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将固定资产划分六大类,在预计使用期内按照确定的方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在使用年限内按照确定的方法进行摊销。客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有价值。基本建设核算并入大账,不再单独建账进行会计核算。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如实完整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便于高校摸清家底。
政府会计改革要求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在财务报告目标中增加了财务会计体系下的政府财务报告要求。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发生了变化,对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内容进行了统一,能更全面清晰地反映出高校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
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高校按年度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会计报表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高校的财务报告要求对外公开,财务报告公开提高了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财务报告能对外披露高校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等整体财务运行情况[1]。可以为高校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准确有用的信息,也为高校间进行横向对比提供参考,提高会计信息完整性。
政府会计改革遵循新《预算法》的规定,将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全部列为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高校预算管理。高校必须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预算编制要与高校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考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进行细分。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无预算的不得开支,超预算的不得列支。为保证预算执行刚性,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加强对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评价,对无效支出进行问责,进一步规范各项经济活动支出,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为促进管理会计应用,财政部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财会〔2017〕24号);《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2号——零基预算》等7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8〕4号);《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4号——作业预算》等5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财办会〔2018〕17号)等一系列《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应用指引是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主体内容,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工作的开展。从本质上说,管理会计是用业务推进财务,财务助力业务,开展业财融合的一项管理活动。将管理会计嵌入财务业务流程,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使用促进管理效益的提升。管理会计是高校进行战略管理、业务与财务融合较为有效的工具[2]。
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是逐步推行成本核算,这为高校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将各部门(院系)划分为内部成本中心,确定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归集所发生的费用。通过成本核算,政府合理确定生均拨款标准,高校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会计制度科目体系中对财务会计科目新增了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费用要素。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所以管理会计是以成本为导向的。费用是成本的来源,不同的费用有不同的成本归集和核算方式。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是高校产生的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属于相关成本应计入教育成本的核算范畴。而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费用等与教学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则不应计入教育成本中去。在高校成本核算中要重点关注成本的相关性和可控性,从而精确核算出生均成本。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扩大内部控制体系覆盖范围,由覆盖单位经济活动扩大到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全范围,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推进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内部控制涉及所有部门(院系)、所有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机构运行。高校应对标准则中提出的7个方面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大力推进高校内控体系建设及其有效实施,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积极预防和化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高校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是相互作用的。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管理会计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解决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遵循“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原则,通过管理会计梳理业务流程,确定关键控制点,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服务。同时强化财务监督,预防财务风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苏发〔2019〕6号)要求:“到2022年底全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执行结果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闭环。”对高校而言,要把绩效管理观念贯穿于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将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中去,将绩效管理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管理会计的应用促进高校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分析,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考核目标实现程度,监督项目实施进程。根据资金支出进度,科学合理配置各项资源。
高校为了适应现代财政体制的要求以及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发挥出管理会计“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四大职能。高校只有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选择适合的管理会计工具,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信息平台,才能有效促进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解决好高校管理会计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普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可直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所以,传统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必然。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还很缺乏,管理会计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短板。高校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人才是关键,高校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参加管理会计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具有职业胜任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满足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3]。
管理会计工具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载体。管理会计工具应用领域主要涉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战略管理主要工具有SWOT分析、五力模型、战略地图、供应链等。绩效管理主要工具有经济增加值法、关键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成本管理主要工具有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营运管理中主要工具有本量利分析模型、精益管理、标杆管理等。
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效果看,单一的工具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有效整合,综合运用。例如:平衡计分卡(BSC)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维度,将组织战略目标划分为具体的绩效指标体系,据此开展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常和战略地图等工具结合使用。高校首先明确战略发展目标,绘制出总体发展战略地图。然后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业务范围全覆盖,管理流程全跟踪,合理分配和使用经费。最后用平衡计分卡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高校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推广应用,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作用,产生出最佳效率与效益,实现管理会计价值增值的功能[4]。
管理会计服务于价值创造,借助管理会计的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开展管理活动。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和采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数据的收集、整合,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以管理会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为基础,结合信息生成渠道和信息应用领域,提供全方位综合信息。开发管理会计应用平台,形成人、财、物、信息流高效畅通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重视信息的前馈机制效应与反馈机制效应,强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协同[5]。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能加速财务业务流程的改造,加快业财融合进程。促进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优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价值增值创造新的动力,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助推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但管理会计在高校中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难点。高校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保证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