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面向工程的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2019-12-27 10:50:58宋俊慷滕迺祯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升本自治区升级

宋俊慷,滕迺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新的职业教育模式[1]。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积极响应国家文件精神和号召的基础上,为解决自治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造成的高技能水平工程应用型技能人才匮乏问题,于2013年开展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职升本)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已经有9所本科院校参加中职升本试点工作,年招生规模总体稳定[2]。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职升本试点工作的背景下,自治区内试点本科高校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在此基础上为中职升本的学生打造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自治区人力资源水平,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工程应用型技能人才。

1 招生模式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国中职升本依然处于试点阶段,不同地区中职与本科的衔接和培养流程存在一定的区别。整体来看,培养流程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1)以江苏、山东等地为例的“3+4”一贯制培养。经中考选拔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经过转段考核升入本科院校进行为期4年的学习[3]。

(2)以广西、辽宁、重庆等地为例的“本科对口中职”分段培养。采用中职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报名、中职学校校长推荐、高等学校自主测试和转段考试等方法择优录取的升学模式[4]。

通过对现有文献数量内容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研究偏向中职升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对口高新产业城市之间的互动。以通信工程专业中职升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多数研究主要对接“广州”、“深圳”等具有高新产业城市的企业用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类研究往往忽略了自治区中职升本学生所处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地域因素,因此上述研究所设计的中职升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特殊地域条件的把握,培养出的人才不具有能对接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高水平工程应用技能。

综上所述,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职升本只面向自治区内招生,所以学生毕业后,在自治区内工作的比例非常高[5]。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了对高水工程平工程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仅靠中等职业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很难完成高技能水平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水工程平工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需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打通中职到高职(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教育通道。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产业升级问题的把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职升本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背景下,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就打造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民族地区经产业升级进行研究。

2 培养模式设计

2.1 培养目标

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职升本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治内区中职升本学生养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民族地区中职升本教育的持续性发展需要更多利益主体参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中职升本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民族地区产业升级与中职升本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根据产业结构升级需求构建出能够与之相对接的中职生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更多利益主体参与中职升本教育,使得民族地区中职升本教育实现面向工程的产学研结合型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制定中职升本教育政策和中职升本教育投入,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2.2 培养方法

(1)教学课程整合以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一方面建立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中职毕业生应用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工程专业技能的需求,对通信工程专业普通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和整合。另一方面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工程的项目,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将高水平工程应用技能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通信工程专业是工程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为了中职升本毕业生毕业后能更好对接自治区产业结构升级,考虑将专业课的内容和工程应用技能的培养相融合。具体做法如下:①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设置要贯穿一线工程产业的工程应用需求;②专业限选课根据企业的工程专业技能需求设置相应教学内容;③专业任选课根据自治区产业升级需求并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进行强化。

(3)实现高水平工程技能理论和工程技能应用的一体化教学。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实施工程理论与工程应用技能教学一体化的方针和策略。强化工程应用的实际训练,引入面向工程的企业课程。加大和保证工程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与精力投入,增强学生的工程职业适应性与竞争力。在大三、大四阶段邀请自治区内的通信企业开设《企业工程课程》,直接由一线工程专家授课或在工程现场组织授课,让中职升本学生能够学习真正的企业工程文化和工程生产技术。

2.3 培养方案

与合作的通信企业建立深层次沟通平台,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会等形式,探索构建以“模拟工程需求教学环境的全程项目教学”为目标的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经与自治区内多家通信相关公司进行深层次合作,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以自治区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实际工程岗位技能需求为基础,合作公司除了课程融合建设外,还与学院共建了工程实训平台、工程实验室、校外工程实训基地,为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3 实施重点难点

(1)提高社会认可度。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社会招聘需要应聘人员有2~3年行业工作经验,为提高中职升本毕业生社会认可程度,在对外合作上,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依托企业建立技术工程或经营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使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工程环境实现“零距离”的对接,让学生充分利用工程生产一线设备和设施,实现工程教学环境与就业环境、企业环境三维一体的高度统一。

(2)完善应用技能考核机制。项目研究以中职升本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增加学生工程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在考核中的分值比例。一方面以分阶段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开放工程实验项目”“工程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作为学生应用能力考核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答辩”“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进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考核。

4 结语

项目从中职升本学生的特点入手,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升级对高水平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中职升本专业学生为例,研究与自治区产业升级对接的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提出,是为了给自治区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的适应新时代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此外,希望能够对其他民族地区中职升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升本自治区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伙伴(2019年7期)2019-08-13 06:40:49
回暖与升级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运用现代技术推进高职高专“专本衔接”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浅谈湖北省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学理论·中(2013年4期)2013-06-08 02:36:26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
“升本”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