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倩瑜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对图书馆面临的背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在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对图书管理进行创新,帮助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
《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是教育部在2012年9月份提出的,在这一文件当中第一次提出让专业与产业职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对接。也就是说在2012年9月份,我国开始意识到教育与工作之间的重要关联,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要求学校教育符合相关职业的需求,要求学校教育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要求根据职业的需求来调整教育的内容。所以在这一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在进行创新时应该着重于增加职业类的馆藏,引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015年至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等院校图书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使用范围广、更加方便、传递面积大等优点,所以高等院校在进行图书管理时就更应该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图书管理技术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是现阶段一大主要的潮流,图书管理工作一定要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对互联网技术和图书管理工作融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由于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带来的风险,实现图书管理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与高等院校相比职业类院校的图书管理要更加落后一些,这是因为职业院校自身对于图书管理的重视程度就比较低,所以在进行图书馆的定位规划时就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上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要低于高等院校,所以国家和社会在进行人员和各项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出现偏差。所以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的水平与高等院校图书管理的水平就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会直接导致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图书管理层次的差距,导致二者在发展理念和管理思想上存在差异,就可能会出现断层的现象。高职院校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就容易去模仿或者是照抄高等院校,忽视自身办学的特点,也会缺乏主动创新性。
社会转型的背景会带来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技术又会从另一个方面来带动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遭到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必须对图书管理进行革新从而适应新的环境,以此来获得发展。
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专职院校数量就开始超过了本科院校,所以对专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进行重视符合市场和用户的要求,我们必须将更多的资源倾向于职业院校的图书管理创新工作,帮助专职院校提高图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立足现在进行预测可以猜测出随着社会上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思想的深入和指导,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将像乘上快车一样迅速发展,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要求也会更多。同样的,在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高校图书管理将驶入快车道,取得迅速的发展。
我们在进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高职教育、大学教育、科研院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成人教育培训和社区教育培训区别开来,因为这四种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有很多的差别的。他们对于图书馆的知识和信息需求也是截然不同的。高职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书籍收集的种类、规模、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别,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在进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确认层次,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找出最合适的创新措施和创新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资源种类、用户类型和服务方向这三个方面来满足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需求,所以在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以这三个方面作为主要的创新方向,从而实现图书管理服务的转型。
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单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特点,只需要收集反映自身学校需要的内容和学校专业领域内的信息资源。与社会公共图书馆相比,高等院校在收集信息资源时就具有了单一性的特征。但是当高等院校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进行比较时,它收藏资源的内容和覆盖面就相对的多元化一些。再加上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建立的目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知识支撑,所以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管理是广泛地选择和收藏与院校专业相关的各种图文文献。研究成果、指导手册以及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杂志报纸等。现阶段,高等院校内部除了传统的图书之外还增加了更加方便,库存量更大的数字图书馆,学生和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和下载自身所需要的资源,图书管理者也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实现资源共享的管理。所以它在管理模式和资源的类型上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虽然使用传统图书馆资源的人群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但是在数字图书馆方面使用的人群就会既包括学生和教师还包括了社会用户等比较复杂的群体,所以在使用的范围上就呈现着复杂性的特征,除了适用范围上,在使用者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信息利用的资源方面,这些人群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也存在着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加大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管理的难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图书资源用户在使用图书资源的过程中有局域自身群体的特点,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用户为例,他们需要将资源的使用与实践进行完美的融合,所以他们在进行图书资源的使用时就呈现出一定的专业性。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以实践为主,所以其服务就会走向实践一线,它会以实践为主流服务;公共图书馆以陶冶市民为主,所以它的服务就以走进社区为主流; 高等院校图书馆会以走进院系为主流服务。所以在图书馆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其主要的服务类型和服务目的也会变得多元。在高等院校当中,主要是以走进院系为主要的服务内容,但是高等院校当中所涵盖的院系不是单一的,呈现出多元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为院系提供的服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数字图书馆为例,其收集的信息资源是多样化的,能够满足学生或者是教师多元化的需求。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图书馆就应该通过创新馆藏知识库来实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实现资源转型的服务和升级。首先,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象不断地扩展,所以就要求高等院校图书馆必须具有高价值的知识储备量,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的知识需求,我们创新高等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知识库可以实现馆藏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也可以拓展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市场。其次,将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资源服务与信息领域联系起来,推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合作,实现图书馆资源与互联网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一方面发挥传统图书馆精神享受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数字图书馆方便快捷的优势。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实现高等院校图书馆与职业院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创科技创新平台交流其他类型的产学研合作交流系统。加强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合作,利用合作平台打造资源服务的模块,最大限度地扩大图书馆藏量。
传统的图书馆容易受到物理空间和硬件设施的制约,当学校的资金不足而接收的资源支持较少时,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和硬件配套设施上就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此时,高等院校图书馆就会出现设施滞后,建造随意的问题。在某些院校当中,图书馆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规模较小,而其提供的服务也严重的滞后于其他图书馆的服务,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的内容也是传统的借阅服务。这种模式的图书管理自动化、数字化方面明显不足,哪怕他们提供电子借阅时,这些电子借阅室也没有很好的数据库支持。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如果高等院校没有充分地将数字化环境的功能发挥出来、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即时服务和远程服务,就难以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深入的研究信息时代对于图书管理的要求,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高等院校在进行院系划分和学科门类属性划分时比较的明显,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具有学术特征,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和稳定性,所以高等院校书馆应该以某种学科的高度专业为背景。为某学院或者专业学科提供教学、科研的信息服务。在高等职业院校当中以关注文献信息深层次开发利用的学科馆员制度为主,这种制度符合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满足了服务对象的要求。在未来,高等院校图书馆在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时,就应该以关注文献信息深层次开发利用的学科馆员制度为基础,创新服务的思路。要根据不同院系和专业学科的不同信息需求来提高教学、科研方面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对图书馆面临的背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在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对图书管理进行创新,帮助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在此阶段图书管理具有信息资源的单一型和多样性、用户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和服务的多元化和实践性的特征。在进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过程必须符合这三个基本特征。主要的管理服务创新措施包括创新馆藏知识库、创新馆藏空间和创新服务思路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