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的文化阵地功能初探

2019-12-27 02:11:47甄旭周生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图书文化

甄旭,周生芳

(北京联合大,北京 100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曾有一段时期,由于出版社和编辑人员不能正确把握图书的生命周期等原因,图书出现超预期积存等现象[1],文化体制深度改革。回顾中国出版对思想文化建设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读者、广大民众和专家学者等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对更好地理解当前图书出版面临的时代任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图书出版与新思想文化探索

图书出版与图书馆,是文化媒介储存和文化传播活动的主要阵地。早在中国西汉初年就建有藏书楼[2],近代出版从19世纪中叶起步,20世纪初已初具规模。19世纪末期以前,中国出版以传教士书局和官办书局为主。晚清光绪三十年(1904)左右,中国民营出版业发展起来[3]。在日本,幕府于1856年设立蕃书调所专门从事荷兰报纸的翻译,主要供官员阅读,1862年,公开发售《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最初的报纸[4]。中国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兴西学翻译高潮,一段时间主要翻译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科学,为制造业服务,20世纪初,大量翻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献[5]。例如,1903年2月,上海广智书局就出版了日本人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介绍了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的写作情况和主要内容等[6]。

2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图书出版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部分努力探索变革的知识分子在图书出版领域进行了观点鲜明的创作。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上,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的吃人礼教。鲁迅还发表《孔乙己》等,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五四”以前的文化,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而“五四”后,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反映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帝反封建性。在经历1927年开始的国内大革命,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1945年开始的国内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过程中,图书出版是文化传播与文化斗争的一部分。在中央苏区,当时设有报刊《红色中华》《红星》《青年实话》等。《红色中华》开辟“红版”“黑版”和“反贪污浪费”专栏,“红版”发表苏维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积极工作的先进事迹;“黑版”专门批评那些消极怠工,立场不坚定的工作人员;“反贪污浪费”专栏,则专门批评贪污浪费案件,报道对有关人员的处理结果[7]。这时的文化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彻底性,也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 思想统一与图书出版市场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个体经济,等等。在学校,师生有着不同的政治倾向,也存在学生不问政治,不看报纸,不关心时事政策的现象。当时主抓高等教育工作的刘子载副部长在1955年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做了题为《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报告[8]。学校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文化传播功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图书出版业在规模不断扩大,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曾出现期刊市场不规范,业外资金介入等问题。存在的直接问题还有:一般民众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与深奥的文章相比,更喜欢看通俗易懂的东西,这时,以社会娱乐活动为中心的大众报纸兴起;与新闻同属信息传播一类的图书出版物,虽然多数传播信息,但不如新闻传播直接、迅速;互联网文本的大肆流通使得日常生活文化多元化与行政文化还不够接地气形成鲜明对比。其实,当时我国的出版单位基本上是附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事业单位,虽然提倡企业管理,但行政特色明显,出版业与社会娱乐活动为中心的大众期刊报纸业相比较产业化程度偏低,不能很好地起到政治文明在民众间有效传播的功能。

4 数字化出版与手机数字阅读

面对WTO 的挑战,我国曾出现过保护国内文化产业的大讨论。并且,有学者提出:“在数字化、市场化、集团化的过程中,绝不能忘记精神和文化,文化才是出版产业的根本,没有文化,一切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和庸俗化”[9]。数字阅读时代,由于数字化文本和手机数字阅读越来越代替我们观察城市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才有可能发现数字化文本和手机数字阅读难以发现的城市生活中难以触碰到的一面,数字阅读从某种程度上简化了我们的工作,也影响着我们观察城市的视角,显现的问题也许会更加隐蔽,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问题之所在并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让市民更有秩序地、更深刻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推动网络文学作品与作者的实名登记制度,来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网络文学的内容质量监管。当然,网络文化管理的和引导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5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世界大变革中形成的。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图书出版在文化建设与发展中承担着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使命,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积极探索与实践,文化融合,以文化人,外塑形象、内聚力量。

猜你喜欢
图书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谁远谁近?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