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华
摘 要:何为工匠精神?甘于寂寞,埋首苦作,聚其尽身精血于其中,隐其理念思想于其内,数十年精心耕耘一个行业。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谓其工匠。平凡人立志于作出不平凡的事,谓之工匠。木雕艺术,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最早出现出现在7000多年前的沈阳的新乐文化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就会用木头刻制自然界的鱼鸟虫草木雕艺品,丰富平常的生活,木雕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那么工匠精神究竟是如何体现现在木雕艺术中的呢?工匠精神,匠心为本,工匠精神的根本在于职业的坚守,是爱岗敬业的表达,是追求极致的体现,只有不忘初心,执着专注、严谨认真,摒弃浮躁,才能在本能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就是一颗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匠心。庄子说:庖丁解牛,技进乎道。朱熹《论语》注中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匠人精神。
关键词:工匠 匠心比心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1
一、工匠精神,品质为重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为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有工匠精神的雕刻师,会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雕刻的作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将产品当成艺术,把质量视为生命。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木雕独具东方风韵。很多人因为木雕这个活又累又脏,所以很多人堅持不下来。但在热爱这项艺术的人看来,木雕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那就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俗话说“千年难长黄杨木”,黄杨木是最好的雕刻木材,用于雕刻的黄杨木一般需要四、五十年的树龄,而一个好的作品,从构思选题到最后雕塑成型,往往需要十多个步骤,至少3-4个月的工期,雕刻工匠正如这黄杨木要有时间的积累,完全沉静下来才能做出神形兼备的作品。
用心的作品很多时候作者并不是想要重现一个具体的成长细节或作品选段,也不刻意营造戏剧性的变化,而是还原作者当下的人生态度。木块就是一幅画布,刻刀就是画笔,它承载了记忆、故事与无数的感怀,这些轨迹就是时间最好的礼物。
木块上的年轮总是时间流逝的最好代言人,时间就是生命轨迹的呈现,而在这个轨迹当中,有耐性的时候人们就会有精力,就会有持续下去的想法。现在的耐性很容易流失掉,尤其是在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雕刻是一种保持耐心的秘籍,不但能使身体健康,也能使身心健康。精心构思创作的快乐不是一般人可以给你的,沉浸在个人的想象世界是一件美妙绝伦的事。
二、工匠精神,匠心为本
当然,要做好一件木雕艺术品,也需要雕刻师是一位多方位兼顾的人才,他首先要懂得美术工艺,这其中不光是能够熟稔老练地运用刻刀,还要能应用下线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
在客户方面我们还要有耐心,能够细致的把细节能够做得更好,完美展现雕刻师预想中想体现他的效果,细节决定了一件作品最终的成败,一件艺术品所展现的品味,代表了他看世界的角度,是世界的东西,对艺术的看法和每个人生阶段的思考有关。
雕刻师必须坚持时时刻刻地感受和学习,但人的审美会随着时间改变。每一次的作品都是对作者自己不同的自我的挖掘与挑战。这中间她的确经历了学习和内化的过程,不过最重要的是拿出个人全部的真实状态,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大刀阔斧,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主题特出的效果。工匠精神的根本在于职业的坚守,是爱岗敬业的表达,是追求极致的体现。只有不忘初心,执着专注,严谨认真,摒弃浮躁,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就是有一颗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匠心。
三、工匠精神,创新为要
创新是市场经济生存和发展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才能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工艺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原创之国。应当说,创新基因本就深深植根于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当中。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守正创新,在工艺品制作与题材上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
在根雕创作上对雕刻师来说世界上没有两块相同的木材,每块木头都是独立有生命的个体,所以他们在构图时,在布局上面,都会仔细观察手中那块木头的纹理,木头的结构造型,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思索和木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他们重塑生命。比如说,每一款木头上面的木纹大小错落都不一致。有新有旧,有虚有实,有些烂洞,都可以综合利用起来,成为最后成品别具一格的匠心所在。木痕,木疤显现和暴露就是“木韵”了。创作作品时都要把特殊的“木韵”因素考虑在内,这些木纹,肌理造化于自然,在这些造型的变化下呈现的扭曲,既规则又富变化,既别致又不同。木质肌理的运用可以说是现代木雕艺术语言之一,它和造型变化的手法一起,把作者所塑造的形象从通常人们能轻易理解的状态成了新的感知对象,并赋予其新奇,深远和隔离的朦胧美,唤起观者的新鲜感,和惊奇感,使作品更具有审美刺激性,由于木雕的这种特殊性,把作者的个性表现愿望与社会化视觉交换和价值检验的矛盾双方拉得近。作者表达和观者驰骋于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审美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