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书是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的第一部。《百年好合》中包含了十二个独立的故事,写了两代人——十四个女人,但是这些主人公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母女,亲友,或一面之缘。这些人中有上层官太,也有下层舞女,有私奔台湾的清真面馆老板娘,有远嫁美国独自创业的上海滩舞女,也有享尽繁华的军官小姐。她们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最为动荡的时代。命运的捉弄,乱世的飘零,她们一人有一个人的传奇。作者蒋晓云被夏志清喻为“又一张爱玲”,连续三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如果说,张爱玲写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都市女人,王安忆写的是一九四九年后留在上海的女人,那么蒋晓云写的则是流亡在外的,这么一群女人的故事。
《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
作 者:蒋晓云
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蒋晓云这样腔调的作家大陆很少有,她的路数写起人生来,就像前朝往事,有一种奢侈、雍容、悠远而又独立寒秋的调子。一百年,多么豪华的人生宴席啊,寻常的欢乐悲辛都撑不起台面,于是,举凡海内外、两岸、战乱这种戏剧化的时空就成了舞台。有了这样的布景,剩下的人生部分,生老病死、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闺阁欢场,再琐碎也有了气度。那一份练达世故,让这些剧情热闹归热闹,但绝不泛滥和轻贱。
第一篇《百年好合》中,有主见的上层淑女金兰熹,一辈子都在抓紧自己的命运,落得个百年好合的完满,全手全脚地恭候世纪的祝贺,从前日子里的纷争、内讧在轰隆隆的炮声里哑了火。而由此顺蔓下来的其他故事,就是在打破这种表面的圆满。这个阶层以及周遭的人们似乎一出生就在为一个体面的人生打造营盘,不管棉芯如何破旧,守住了就是百年好合,那些关于年龄的调笑,无人帮扶时暗下的决心与自立,谁也看不见。《女儿心》里的陆贞霓做了一世被安排停当的“好命人”,丈夫死后,算是到了自由时间,遇上初恋,厮守在大别墅里,岁月重新萌芽,又差点脱轨。一遇到两个打上家门的女人,她立刻恢复镇定,换上训练了一生的淡漠深情。身后的众人只听得到她声音冷清、不带一丝感情,没看到她开卧房门的手抖得厉害。对于一个遥远的听故事人来说,良辰美景、悲欢离合虽牵动心弦,但过心的却只有这种人生破绽,让人觉得还有人间真情。
比起四大家族,这当然算是民国素人志,但绝不是寻常百姓的往事,真计较起来,即使是翟古丽、老韩家一家卖体力为生,到最后不也是靠着女儿傍上了新近财团、官员的女婿——哪里有真正白丁素人们的身影?王安忆在序言里说,到了下一代声色逐渐平淡,再下一代已经是乏味了,这应该就是光阴本来的模样吧。整部小说看起来好像是在说一个个人,也许作家感喟的是那一段旧时光,那个年代连交际女商淑英都训练了一身的风度,这种风度还波及女儿爱芬,带着那么一点捉摸不定的狐气或是鬼气,只有时光的故事才会长过人生,值得一咏三叹,欲语还留。
蒋晓云与朱天文有一段对话,提到自己父母是四十多岁才生下的女孩,哥哥大自己很多,人生一开始加入的,就完全是一个成人世界。童年时一直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明明看见、听见了什么,但一追问,大人都说没有这个事情。无论是你的不理解、或是被隐瞒,都让你好像处在一个大人们共同密谋的世界里。及至已经到了父辈们的年龄,那些人物旧事对上号,自己也尝过了世间的百般滋味,于是一星半点的旧人旧事,加上虚构和揣摩,缝合起了一部民国素人的历史。所以,最大的主角还是时间,它一面默默无言,却又到处留痕,等待有缘人来捡拾,去重新看见和听见。
蔣晓云也是台湾文坛曾经的风云人物,朱天心在《想我眷村的兄弟们》里提到,王德威在《落地的麦子不死》中也提及过,一起被提及的作家们都是如今台湾文学的中间力量,之后她转入科技界度过了大半生的时间,复又转回,多半也是时光的力量。尽管周遭的人都说小说没人看了,她还是要回来写一写这个自己看到、听到的世界,这个马上就没有见证者和倾听者的世界。可见,她是真爱那个世界和那个年代。蒋晓云说,她父亲那一代人,所珍惜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想要保有的,对下一代人而言其实也都不值得珍惜。即使小说里头一个坏人都没有,依然非常令人悲伤。
当我们发现悲伤的时候,一定是发现我们丢掉了什么。时光一直向前,当然会有遗落。跟蒋晓云同一代的另一位作家钟晓阳,有一部小说名为《停车暂借问》,蒋晓云这部《百年好合》也是一种“停车暂借问”的偶然,短短地一瞥,在无法逆转的时光轴上让人惊艳,无法遗忘。
(摘编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