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媒体新的竞争态势下,内生的能力更可靠

2019-12-26 17:48:54谢江林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6期
关键词:广电传统媒体竞争

谢江林

2018年底,国家层面开始规划和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广电领域的媒体融合全面扩散至县级广电,自此,“四级办台”向“四级办平台”过渡。相比“四级办台”,“四级办平台”的覆盖意义相比过去已大打折扣,技术演进令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变。

“四级办平台”背后的技术演进和市场变化

在频道、频率还是稀缺资源的无线广播时代,“四级办台”虽催生了大量的电台、电视台,但并没有带来太多频道、频率。当时的电视机旋钮,转一圈也才12个频道。竞争不充分,市场供不应求,覆盖即意味着到达,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活”得很好。

随着卫星通讯技术和有线电视发展,电视信号有了新的传输介质,电视频道不再稀缺。特别是省级卫视上星,全国观众的频道清单一下激增了几十个。频道数量增加,加剧了竞争,但广播电视业仍是封闭市场,市场蛋糕只在体制内划分,竞争仍不充分,央视、省级卫视、市县广电一度“三分天下”。

如今,互联网成为“主媒介”“第一媒介”,对所有传统媒体构成替代性的冲击,打破了传媒业封闭市场,瓜分市场蛋糕,这也逼迫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技术建平台,于是有了“四级办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如阳光、空气和水,不再是独占资源,所有媒体、机构和个人,都over the top,公平地开展“网上作业”,人人可以建平台。

在过去,四级办台,意味着整个广播电视业;在当下,四级办平台,不过沧海之一粟,这便是当前广电媒体面临的竞争态势。

平台时代的资源依托

国有背景的营利性机构,比如国有企业、媒体,其赢利的持续性通常基于一定的独占性资源,比如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比如频率资源、办报权、办台权。国有企业和媒体,正是为特定资源及其相对应的公共利益而存在的。

战略管理资源观(Resource-Based View)认为,资源不同质的分布于各个企业中,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资源的异质性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异质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资源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长久以来,传输介质或传播渠道,一直是传统媒体的天赋资源。“四级办台”就是一种资源积累过程,促进了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繁荣。

到了平台时代,每个广播电视台都是平台,都是全媒体,广播或电视只作为接入平台的一端或一屏,发挥内容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局部作用。各个台(平台)的主营业务或将转移到新媒体端,主战场转移到了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介不再是“主资源”,而平台更不是独占性资源。在此背景下,平台化的广播电视台纷纷致力构建渠道之外的资源防线,比如内容、服务。

国家级媒体央视较早地完成了“一云多屏”平台建设,坐拥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为新媒体端引流。例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事的新媒体端触达用户达到232.86亿人次,单一项目运作就可以实现海量用户积累。

省级卫视的融媒体平台要么主打新闻,如广东台的“触电新闻”“粤听”,上海台的“看看新闻news”“阿基米德”;要么主打娱乐,但部分平台新闻做不过央视或今日头条,娱乐做不过BAT,想要拓展线下服务又达不到城市台的精耕细作,“上下”两难。区域新闻或垂直领域信息成为了大多数的选择,比如广东台的“粤听”,致力打造粤语特色的综合性音频平台。

城市广电的机会在“智慧城市”。很多地方政府力推的“智慧城市”项目,为城市广电的平台建设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因为“智慧城市”与融媒体平台基于相同的底层技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入主“智慧城市”建设,便等于打造自有融媒体平台,而“智慧城市”本身就是流量入口、具有异质性的资源,其本质是政府资源。目前,苏州、无锡、宁波、合肥、清远、肇庆、江门等地都实现了这种“智慧城市+城市广电”模式。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在政策。有研究者指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以往更高级别媒体融合的实务操作相比,其融合幅度要远大于央级和省市级,不仅整合了县级传统媒体,还整合了区县新闻宣传中心、县委报道组、政府“两微一端”等政府宣传资源,再加上省级媒体帮助其打造云平台,资源基础日益增厚。

另外,广电媒体的品牌和公信力同样是资源。有的电视台利用媒体品牌背书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乏成功案例,不过这样的经验难以复制,也不是媒体发展的长久之计。

比外在资源更可靠的是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所谓“本领恐慌”,是一种能力缺失。

资源观认为,能力是企业资源的一部分。能力是企业资产、人员与组织投入产出过程的复杂结合。能力运用到企业的业务活动上,将决定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性。相比资产、资金、政策、牌照等既有的硬资源,能力是一种与“人”相关的软资源,体现在技能、才智、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决定了利用“硬资源”的效率和效果。

省级卫视之所以出现马太效应,归根结底在于“能力”上拉开了差距。同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效率上的差距,也源于能力的差距,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渠道是共享的。

比起渠道、平台或新闻采编权等外在资源,内生的能力来得更可靠

长久以来,传统媒体靠山吃山,养成了“资源依赖”。在平台时代,覆盖并不意味着到达,有平台未必有流量。要发挥平台效用,必须练就用平台的能力,成为“行家里手”,必须建立与新平台(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尊重市场、参与竞争,是互联网经济的游戏规则。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新闻,还是娱乐,不论宣传性内容,还是迎合性内容,都要参与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信息触达需基于受众需求的满足。传统媒体必须扭转“靠山吃山”的惰性,建立起外向型的生产运作机制,以内部市场化应对外部市场化,以内部竞争应对外部竞争。

改革不缺少方法,而往往缺少魄力——是否真的想改;是否不安于“触底”之前的好日子,主动作为;是否有魄力向不合理的利益“动刀”,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改革是一种能力。所有一线媒体,无不经历过改革,无不经受过改革的阵痛;在适应这种阵痛之后,形成了持续改革、常态化改革的能力——组织运作时刻与外部环境变化保持同步,这样的能力,也为媒体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总之,摆脱资源依赖,练就过硬能力,才是媒体发展的长久之计。

靠山吃山,没问题,只是,能力才是那座山。

猜你喜欢
广电传统媒体竞争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4
感谢竞争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
传统媒体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