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龙飞 张 慧 马 英
(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信仰都是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撑。但是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不仅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一经人们所掌握和运用,也会变成极其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去认识信仰,解读信仰,就是为了使人们清楚的明白信仰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让人们意识到信仰对人生、社会、国家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抓牢信仰这把锐利的武器。并带着它,投入到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释放信仰的伟力。从而对个人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以及政党稳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仰所蕴含的内在伟力,就是主体对某种客体发自内心的向往。这种强烈的向往会推动着主体,不断的去追求所向往的客体。给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经过主体的主观运用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所以说,每个人的信仰,都是这个人坚定行动,踏上征程的动力之源。1969年,这一年对于青年习近平来说一定是及其深刻的一年。这一年年纪不满十六岁的习近平,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陕西农村插队的知情专列。青年习近平之所以敢于选择这么艰苦的方式,并干劲十足的踏上征程,就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十分坚定的信仰。这种来自信仰的激励成了他最大的动力源泉,推动着他走上了一条艰苦确及其锻炼人的道路。正是在这条路上的努力拼搏,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成就了他。
信仰不仅是人生的动力来源,它还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撑。坚定的信仰支撑着每个追梦人,心中有信仰支撑的人,每一步的踏出都是自信而又有力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人们永不言败,并积极的引导人们调动全部力量,去战胜伟大人生征程中的艰难困苦。如果说人生是一栋房屋的话,那么坚定的信仰,就是房屋的柱樑。柱樑不稳房屋就会崩塌,柱樑坚固则房屋稳。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会上,曾对长征胜利作出总结。他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人生也一样,我们想要在人生的征程中取得胜利,也离不开信仰的精神支撑。
一个人的信仰,会指引着这个人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拼搏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曾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一直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习近平的人生。从梁家河当村支书开始,到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选择去清华大学深造;再到为了多为百姓做实事,主动从中央下沉到河北正定当县委副书记,再到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然后是福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最后是中央总书记。正是以“要为人民做实事”这一信念为指引,习近平同志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从村支书走到了党中央总书记。所以说,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一个民族的人民有正确而又坚定的信仰,是这个民族能否成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也是民族有希望的具体体现。坚定的信仰会支撑人民,为了民族的未来而不断的拼搏,会指引着整个民族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在近代中国的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饱受日本法西斯摧残的中国人民,之所以没有自暴自弃。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引下,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坚定的信仰在支撑着人民勇敢的向法西斯发起抗争,不断的鼓舞着人民不畏牺牲的强大斗志,时刻坚定着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纵使是敌我兵力十分悬殊,武器装备极度落后,后备补给严重不足,战士们也没有一丝的畏惧。最终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支撑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法西斯,赢得了民族独立。
从狭义角度来讲,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可以说人民就是国家的根基。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他们每一个单一的个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群体。每个个体都是一份力量,但是对于国家整体而言,只有将这些散乱的力量整合到一起,才能汇聚成国家力量。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说道,“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而一个没有信仰的青年,是做不到有理想、有活力、有奋斗的。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撑着,是国家的希望所在。未来的国家要想有力量,需要一大批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来奉献,来拼搏。当然一个国家有力量不能单靠有信仰的青年人,它需要的是整个国家的人民都有坚定的信仰。因为对于国家整体而言,我国人民所拥有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也是人民的,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民抱着必胜的信念去为之而奋斗。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民意识到,追求中国梦不但不会与人民的个人利益冲突,反而会有助于人民个人利益的实现。因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一起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为之付出,需要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中国现在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为纽带团结人民,使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积极奋斗的结果。因此,要实现中国梦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为纽带,团结各族人民,为了人民自身的利益而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战争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动力所在。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没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我们党是不可能在荆棘丛中砥砺前行的。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深刻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于共产党来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我们党要带领中华人民最终要达到的理想社会,也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征程中,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和思想觉悟。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共产党人自觉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的动力根源。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拥有这种发自灵魂的进步之心,共产党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政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恩格斯曾经讲过,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亦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要想稳固自身执政党的政治地位,就必须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的信仰,是支撑共产党人不断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人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精神上支撑着每一个共产党人,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凝练着共产党的血肉,支撑着共产党不断的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所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