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峰
2019年“五龙客家风情园杯”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比较成功,亮点很多:70岁的柳大华老师宝刀不老,为人表率;年仅十多岁的少年与大人同场竞技,充满活力;大赛产生7名新大师,可喜可贺。吴可欣、唐思楠、王子君、万科、顾天予等实力很强的年轻男女棋手经过大赛不断磨砺,必将得到很好的成长。蒋川、赵鑫鑫、王天一、郑惟桐、党国蕾、唐丹、陈幸琳等男女全国冠军的精彩对局,对象棋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
对于2019年象棋团体赛,我有四点感悟。
感悟一,象棋技术永无止境。即使目前再厉害的顶尖高手,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认为,象棋的精彩对局,都是棋手内心感受与战术完美结合的结果。一名棋手,如果拘泥于传统棋谱,缺乏创新观念和临场应变能力,很难有这种“心有所动、心有所思”的悟性,也难以提高水平,成为顶尖高手。所以在利用软件帮助训练的当下,每名棋手都要有自己临场的判断力和战斗力。虽然人脑不可能像电脑那样完美,但只要刻苦训练和不断总结,总会激起大脑的无穷的生命力,就会在对弈中出现像软件一样的精彩搏杀。
感悟二,客观分析以老带新。团体赛三带一、二带一,给了很多非大师棋手晋升大师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很多棋手和棋迷对这个晋升大师的模式有着不同的声音,好评差评都有。我一分为三客观地分析这个问题:一是对棋手和棋迷而言。三带一、二带一的确可以让本队非大师队员晋升大师,能够较好地激励棋手。但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这种模式晋升的大师如果实力很强,则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如果水平很弱,则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广大棋迷失望。比如有的棋队获得前6名,有个别晋升大师的非大师棋手一盘棋都没有赢,甚至还输棋,这样的棋手晋升象棋大师肯定含金量不够,缺乏说服力,这对多年来付出汗水且实力很强的很多非大师棋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还会让广大棋迷对象棋失去兴趣。因此建议增加胜率一项,达不到胜率的,即使團队进入前6名,非大师棋手也不能晋升大师。二是对棋队而言。三带一、二带一容易出现短板.影响棋队的成绩和发展。今年象棋团体赛一些传统强队成绩不好,就是因为最后一台实力不够,成为短板,一支传统象棋强队为了带出一个大师,在全国失去竞争力,名誉扫地,会严重影响这支棋队在当地政府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也会让当地广大棋迷失望,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三是对棋手而言。有的非大师棋手因为实力不够会产生抱强队“大腿”的思想,一个人成为象棋大师,既有机遇、环境,也有个人性格因素,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个人必须要努力,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只要有了实力和成绩,是金子总会发光。
感悟三,严谨对待象棋事业。本届象棋团体赛,一些全国冠军或者很厉害的老棋手下棋非常严谨,下出了许多精彩对局。但是,有些棋手下棋非常随意,甚至有的棋手认为棋队进不了前六名,比赛刚开始就泄气,很不珍惜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比赛中背背和谱或者很快就草草和棋,这种缺少挑战自我的精神,如何能提高水平,对自己都不重视,又如何让别人重视你。柳大华老师70多岁了,仍然精神抖擞地战斗在一线;蒋川、赵鑫鑫、郑惟桐、唐丹,即使仅仅多一个兵或者优势微弱,也要顽强地战斗,耐心寻找战胜对手的战机;许国义、党裴面对强大的王天一敢于弃子和采用新招搏杀,差点把王天一拉下马;王天一几次面对惊险万分的棋局,冷静应对,力挽狂澜;赵攀伟身残志坚,每局棋都下出高质量。这些全国冠军和高手的这种严谨的敬业精神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难道不是其他棋手和我们棋迷学习的榜样吗?
感悟四,要有紧密合作精神。象棋讲究的是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发挥每颗棋子的组合作战能力,不能单打独斗。团体赛是团队作战,最重要的是能够紧密合作,发挥好每个棋手的作用,这是团体获胜的关键和重要因素。要想取得成绩,个人实力是关键,但团队精神也很重要,要相互打气,不能相互埋怨。每名队员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都要尽力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此次团体赛湖北省棋牌管理中心、山东省棋牌管理中心两支队,队员的实力参差不齐,但这两支队的棋手非常乐观,配合默契,胜不骄,败不馁,都出人意料地进入到前6名。
结束语: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岁月飞逝,每个人的青春会渐行渐远,但每个人在拼搏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奋发向上的自豪,同时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棋局中自己的思想指向、成功与失误之所在。
我们都应该从下象棋中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什么时候都不能自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