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钰琴 莫燕兰
摘要 为解决大通草种苗繁育难的问题,开展了磁电场复合诱导对大通草种子预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磁电场复合诱导能显著提高大通草種子发芽率,最佳的处理组合为磁场强度1 500 GS、电场强度70 kV、处理时间10 min,发芽率72.5%,较对照组提高了52.5个百分点,发芽势强,出苗较整齐,苗粗壮,长势旺,根系发达,大田移栽成活率高。
关键词 大通草;磁电场复合诱导;种子;发芽率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07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大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1],生长于海拔10~2 800 m的向阳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院中,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台湾等地[2]。大通草药理作用为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小通草药理作用为清热、利尿、下乳,用于小便不利、淋证、乳汁不下。二者的多糖均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和抗氧化作用,都具有清热利尿、下乳的功效[3],是辽宁好护士药业、天津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漳州片仔癀药业、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制药厂生产“通乳颗粒”“催乳丸”“增乳膏”“通络下乳口服液”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目前,有关大通草种苗繁育、人工种植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大通草只有零星种植,各方面研究尚不深入[4-6]。野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种子繁育发芽率低,无法大规模开展人工种植。通过磁电场复合诱导,可以解决大通草种苗繁育难的问题,为大规模开展人工种植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种子。试验材料来源于多年野生大通草的种子,于1—2月采集健壮植株的成熟种子。将种子清洗干净,去掉不饱满的种子,阴干,备用。
1.1.2 试验仪器与试剂。苗床:装有碳纤维加热系统以及磁电场复合诱导系统的多功能育苗床(申报单位自主研发的磁电场复合诱系统)。
发芽基质:用草炭土与充分腐熟的植物粉渣按1∶1比例拌匀作为基质,pH值控制为6.0~7.2,铺于苗床上,厚15 cm,播种前4 d用0.1%杀菌剂淋透基质,进行消毒。
试剂:赤霉素。
1.2 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磁电场复合诱导。播种前,用0.06%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2~4 h后,用有效成分含量为1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按药∶种=1∶1 000的比例均匀拌种。将苗床基质淋透水,把种子均匀撒播在装有碳纤维加热系统的苗床上,再覆盖基质1~3 cm厚,基质湿度应保持在60%~75%之间,夜间温度低于20 ℃时,打开碳纤维加热系统进行加热。考察磁场强度、电场强度、处理时间对大通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不同因素及水平设计见表1,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作对照(CK)。每个组合处理2 000粒种子,3次重复。播种20 d后,每个小组统计发芽率,随机抽取100株苗,观察并统计每个处理组苗的生长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每个处理发芽率都较CK高,说明磁电场复合诱导对大通草种子的发芽具有促进的作用。其中,以处理4(A2B1C2)产生的直观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为72.5%,较CK高出了52.5个百分点。通过R值可以看出,试验因素存在显著性顺序,其主次关系为A>C>B,即影响直观反映的因素主要是磁场强度,其次是处理时间、电场强度。因此,试验最佳的条件是磁场强度为1 500 GS、电场强度为70 kV、处理时间为10 min。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采用磁场或电场对常规粮食、蔬菜、水果等种子进行预处理,然后直接播种培育的报道日益增多。其共同的优点是克服了化学诱导带来的污染、残留危害,能激发种子酶的活力,提高种子萌发率、发芽势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使种苗根系发达、植株长势健壮、移栽成活率高。电场诱导对植物种子、苗床还具有消毒杀菌、改善植物品质的作用。磁场诱导对植物种子、种苗还具有生理损伤小、操作简单快速、增强幼苗的抗逆性、提高吸收水肥的能力,从而达到植物增产的目的。
本试验结果表明,磁电场复合诱导能显著提高大通草种子发芽率,最佳的处理组合为磁场强度1 500 GS、电场强度70 kV、处理时间10 min,发芽率72.5%,较对照组提高了52.5个百分点,发芽势强,出苗较整齐,苗粗壮,长势旺,根系发达,大田移栽成活率高。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73.
[3] 蔡元元.通草和小通草的鉴别[J].科教导刊,2017(11):189.
[4] 赵辉.中华通草蛉内生菌多样性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8.
[5] 张永亮,刘杨.通草1号虉草及其杂种后代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188-194.
[6] 张永亮,王学愿.氮、磷、钾肥对NaCl胁迫下通草1号虉草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4):3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