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高亮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种植技术,包括选地与选种、科学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02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除了可以作为粮食,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之外,还可以被应用于燃料的生产。因此,探讨大豆种植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应该做好选地与播种、科学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重视大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此来保障大豆健康生长。
1 选地与选种
做好选地与选种工作有利于提升大豆的产量。在选地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大豆、小麦以及玉米等作物的轮作制度,从而保证大豆生长的土地肥力均匀丰富。选种时,要尽量选择豆粒饱满、纯度较高且健康无疾病的种子,同时还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如晾晒、拌种等,以此来提高大豆种子的抗病性。
2 科学播种
在进行大豆播种时,要合理选择播种方式,将人工播种与机械化播种相结合,以此来有效清除大豆种子中的各类杂物,从而确保种子大小均匀,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密植时,可以选取三垄种植方式或者大豆条播方式,以此来控制大豆种子的播种深度。
3 加强田间管理
对大豆种植区域的地表温度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大豆田间墒情,以确保豆苗可以稳定生长。豆苗初步拱土时,要及时组织相关种植技术人员做好垄沟的深松作业,尽量将深松的深度控制在22~25 cm之间。施肥时,大豆种植地块可以施加尿素112.5~150.0 kg/hm2,同时还要注意水分补给和摘心操作,以此提升大豆的生长质量水平[1]。
4 病虫害防治
4.1 立枯病与根腐病
立枯病与根腐病是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对于立枯病,应做好病发前的防治工作,即在栽培大豆时,尽量确保大豆的生长环境地势高、易排水,做好大豆的合理密植与中耕培土工作,适当施加磷肥与钾肥,并彻底清除大豆田杂草,以阻断大豆立枯病的传播途径,及时观察大豆长势,一旦发现患有立枯病的大豆苗,应及时拔出,并选用相应化学药剂对其周围的豆苗进行合理喷洒。在防治大豆根腐病时,要优先选择抗病性强且经过包衣的谷种,在整地时应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以此来分解土壤中的残留病体,减少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率。
4.2 菌核病与灰斑病
菌核病与灰斑病是大豆2种典型的病害。在防治大豆菌核病时,要注意选择已开展3年以上禾本科作物轮作的地块,同时做到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土壤湿度,在收获大豆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使成熟大豆远离病原体,减少发病率。
大豆灰斑病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8月,此时大豆荚正处于从嫩荚向鼓荚发育的关键阶段,若此时发生了大豆灰斑病,会直接造成大豆减产30%。因此,在防治灰斑病时,每100 kg种子可以使用50%多菌灵药剂0.3 kg进行拌种;大豆发病初期则可以用50%多菌灵1.5 kg/hm2进行喷洒,每隔7~10 d喷洒1次,喷洒2~3次[2]。
4.3 蚜虫与食心虫
蚜虫与食心虫是大豆常见的虫害。大豆蚜虫发生时,会造成大豆苗期发育减缓、结荚量降低,严重时会使大豆减产50%;而食心虫幼虫会钻进豆荚内部蛀蚀大豆粒,影响大豆品质,造成大豆减产。在进行蚜虫防治时,可以保护并利用蚜虫天敌如食蚜蝇或者寄生蜂等,达到以虫治虫目的,同时也可以采用种子包衣的方式进行蚜虫防治;在大豆蚜虫发生初期,还可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以消灭蚜虫。在防治大豆食心虫时,要在大豆丰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土地,将土壤中的幼虫翻出,增加其死亡率;同时,也可配合使用一定化学药剂将土壤中的大豆食心虫彻底消灭[3-4]。
4.4 红蜘蛛与潜根蝇
红蜘蛛与潜根蝇是大豆典型的虫害。红蜘蛛发生时,会群集在大豆叶背部,吸取大豆叶汁,造成大豆植株光杆。潜根蝇的幼虫会从大豆根部蛀入,切断大豆营养物质传输通道,造成大豆生长异常,严重时还会导致大豆根部腐烂死亡[5]。
在防治红蜘蛛时,要及时清理杂草,进行水田、旱田轮作,同时采用灭螨净或者二氯杀螨醇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在防治潜根蝇时,可以采用80%敌敌畏乳油1 875 g/hm2混拌细砂300 kg/hm2撒施,以消灭大豆潜根蝇。
5 参考文献
[1] 李永生.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初探[J].农家参谋,2019(2):88-89.
[2] 张佰文.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2):62-63.
[3] 潘效亮.浅谈山东大豆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術,2018(9):59-61.
[4] 付素静.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7(7):13-14.
[5] 郭树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