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研究

2019-12-25 22:58
物流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军我军装备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00161)

1 引言

对现役军用车辆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是当代各国军队的普遍做法,与新研制的装备相比,改造一代装备的经费只需10%,周期却可缩短2/3。在研制新型军用车辆装备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现役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其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功能,促成装备的升级换代,可极大提高军用车辆装备的战技术性能和保障能力。

2 我军进行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军在车辆装备信息技术水平上,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迫在眉睫。

2.1 推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是改变我军军交运输系统现状的迫切要求

我军军用车辆装备,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初步构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军用车辆装备系列。但其总体技术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水平距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目前我军大部分军用车辆装备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战术技术性能比较差,基本上是属于机械化类型的装备,尚未产生完全信息化的军用车辆装备,难于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二是信息化水平与其他军事装备之间发展不同步、不配套,难以形成综合保障能力。我军军用车辆装备与作战装备、后勤其他专业装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综合保障能力与保障效率还未完全得以发挥;三是通信、导航、跟踪、识别能力差,可视化程度低。大部分军用车辆装备,由于没有配备通信和定位、识别设备,一旦派出,就如同“断线的风筝”,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指挥。

2.2 推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是提高我军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客观需要

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发展,使信息在军交运输能力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使原来的武器装备、作战体制和作战理论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交运输,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场军交运输领域的变革,同样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主要技术,使军用车辆装备发生着巨大变化。大量事实表明,信息技术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军队建设模式及未来作战样式。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对军交运输保障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的根本标志[1]。在军用车辆装备领域中,信息技术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军用车辆装备战技术性能优劣和军交运输系统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3 推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是缩短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差距的有效举措

我军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整体水平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存在着很大距离。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军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为缩小与世界军事强国军交运输之间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也为了与我军信息化改造建设目标相适应,我们只有迎头赶上,大力发展信息化军交运输系统,以信息化改造为重点,深入分析信息化战争对军交运输装备产生的影响和要求,掌握世界军事强国军交运输信息化改造的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探讨我军军交运输信息化改造的总体目标与思路、改造途径与办法,大力研发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车辆装备,以适应打赢未来一场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要求。

2.4 推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是适应世界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军交运输作为世界交通运输业一个特殊的子系统,军事ITS正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以适应和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目前,美军已成为世界军事ITS领域的“领头羊”,美军的军交运输已经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其全球运输网系统(GTN)已经比较完善。美军的全球运输网络系统应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移动视频系统、卫星跟踪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信息交换技术(EDI)、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内部可视传输系统(ITV)、货盘化装载系统、战场前送系统等,这些为美军军交运输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交运输系统作为先进技术的集中体现与代表,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理应走在最前面,以尽快适应世界各国军队和我国交通运输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3 外军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对我军的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军在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上不断加强其军队后勤与国家信息接轨力度,加快了信息化车辆装备的横向一体化改造步伐,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我军目前的车辆装备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是制约我军后勤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借鉴外军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的经验,对我军车辆装备发展大有裨益。

3.1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以军事需求为牵引

未来作战环境和陆军作战对车辆装备技术的需求是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遵循的前提。外军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做到了“有的放矢”,比如,针对车辆装备防护差的问题,外军在车辆上安装遥控武器站和侦察系统;又如,针对堆积式后勤保障模式向精确分散保障方式的转变,美军在车辆装备上安装了资产可视化系统和移动跟踪系统。由此可见,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坚持军事需求为牵引,而不单纯是军火生产厂商新技术的推动或单纯是军火生产厂商经济利益的驱动。

3.2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实现信息的标准化

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不是单纯为车辆装备“贴花”,必须从系统建设出发,将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纳入陆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系统建设中,坚持系统谋划、统一规范,实现和达到信息标准化的建设要求。美军强调在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中,注重解决标准化问题,要求按总体计划,在全军范围内,对原有的系统进行标准化改造,统一建立信息化系统,实行更大范围内的系统集成,以提高车辆装备信息系统的反应速度与工作效率。例如,美军在软件开发方面,十分注重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规范,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互通性。美军要求各军兵种严格执行军标“MIL-STD-498软件开发与文本”。该标准对新软件的研制、修改、再设计、维护及所有生产软件产品的其他工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3.3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坚持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是外军总结的发展军用车辆装备的成功经验,也是军用车辆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外军利用民用汽车成熟产品和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军用车辆的不同使用地域和实际使用条件及用途,编配不同机动性等级的车辆。二是根据军用车辆用途,进行采购的方式,将军用车辆分为:专门为军队研制的军用车辆;在民用汽车基础上改进、改装、变型的军用车辆;军队直接采购的民用车辆。德军采用第二种方法,根据德军第二代军用车辆分类统计,专门研制的军用车辆只占总数的22%、军民通用的占61%、民用车辆占17%。外军采用军方和厂商合作的经验表明,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军队现有维修和供应基地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施,并充分发挥军工企业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最大限度降低车辆信息化改造过程的成本和风险。实现军民融合,大力发展国内军用车辆装备信息产业,为我军车辆装备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提供强大的技术依托。

3.4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进行科学统筹管理

外军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十分强调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从组织上保证了信息化改造高效率地展开。外军车辆装备的快速进展,源于强劲的军事需求和雄厚的技术储备,而雄厚的技术储备又得益于军方对车辆装备新技术投资与研究的长期积累。因此,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加快车辆装备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加快车辆装备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美军在研发、采购8 363辆MTVR中型战术车辆投入了157.6亿美元,仅EMIP计划中对车辆概念技术演示就投人1 000万美元。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有力支持了外军车辆装备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与攻关,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不断创新,使军用车辆装备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有新的突破。

3.5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必须在实践中滚动前进

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字化战场是新型的战场形态,外军在对数字化部队和信息化装备改造过程中,采取边摸索、边实践、边创新、边试验与边修正的滚动式发展策略。目前,美国第4数字化师作为美国陆军信息化改造的先锋和实验者,正在对编制内的90多辆重型战术车辆进行信息化改造,主要是检验后勤车辆战术网络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4 加快我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的对策措施

当前我军车辆装备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车辆装备的信息科技含量总体上水平较低,很难适应我军未来作战和后勤保障任务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军队信息化建设总要求,以信息化条件下车辆保障需求为牵引,根据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借鉴外军的经验,加快推动我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步伐。

4.1 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提高,探索实践寻求发展

当前,我军军用车辆装备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化改造的任务相当艰巨,受国力、军力以及现有技术条件、经济保障水平的限制,还不可能对现有全部机械化军用车辆装备进行全面改造。为此,在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原则。选准重点,抓住对信息技术发展起重要作用、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和装备,进行重点发展,协力攻关,并以重点技术的突破为基础,探索经验,总结规律,分步实施,从而带动和促进军用车辆装备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2]。

4.2 坚持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推动软硬件协调发展

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牵涉面广,综合性强,信息化技术更新频率高,分散、个别的进行改造无法形成网络化的整体效能,增强整体保障更无从谈起。为此,需要搞好顶层设计,集成整体系统,统一、同步的对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进行规划。系统集成既是军用车辆装备实现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军用车辆装备信心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其重点是体系结构的调整重塑,核心是实现装备系统的网络化。军用车辆装备的系统集成,必须注重硬件、软件两个“要素”的相互配套。硬件方面,在装备的通用化、系统化、模块化的基础上,推进骨干军用车辆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软件方面,应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实现军用车辆装备资源能够“入库联网”。

4.3 坚持立足实际技术创新,谋求特色优势发展

任何技术的发展,谋求的是优势地位,在技术发展方面,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自身需要,选择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路子。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军用车辆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既要看到我国、我军的信息技术基础,又要看到国家、军队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应看到自身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推进装备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军用车辆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于传播、不易垄断、可以共享和高度扩散性的特点,发挥后发优势,采取军地联合、协作攻关、统一标准、成果共享的开发方式;对于开发研制的新型军用车辆装备,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预留信息接口,以方便后续的信息化升级改造。

4.4 坚持适当引进提高起点,实现跨越快速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较为薄弱,信息技术发展较慢,适当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对于缩小我军与外军的差距,加快我军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起点就是力求使我们与发达国家军队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并且要瞄准当代先进水平,跨越先进国家军队已经走过的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以促进我军军用车辆装备信息化改造实现快速和跨越式发展。

4.5 坚持军民结合民为军用,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军民结合,是目前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经验总结的普遍规律,是落实军民融合、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讲,寓军于民,民为军用,是保持信息技术发展巨大潜力的基本战略,也是富国强军的重要策略;从信息需要看,军民技术不能兼容,则无法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从军队的实际情况看,军费数量与实际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投资巨大,这与军费承受能力很不协调。所以,确立寓军于民、民为军用的技术发展策略,是发展我军信息化军用车辆装备的最佳选择[3]。

猜你喜欢
外军我军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外军军事体育训练“专”化特点及启示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外军油料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关于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任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段往事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