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

2019-12-25 22:12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学术发展

不知不觉间,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起,日历又翻开新的一页。

翻检眼前以新面目出现的6本 《新闻与传播评论》,不禁感慨万千。这是过往所有不懈努力的结果,饱蘸了所有关心、支持刊物建设与发展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热望、心血与付出,凝聚着编委会、编辑部每一位同仁的坚守、创新与汗水。

回首2018年,我们在组建高端专业的学术机构,形成科学规范的编审制度,进行精准科学的学术定位,打造高端审稿队伍、品质作者队伍、专业编辑队伍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走进学术一线的组稿方式及出台多维互动的助力举措等多方面着力甚多。我们坚守 “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的前瞻性、前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开展国际对话、深化学术交流,努力促进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的办刊宗旨,坚守珞珈山独有的期刊精神,坚持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只以质量作为稿件取舍唯一标准。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惠赐佳作的陈力丹、陈刚、黄升民、吕新雨、刘涛、强月新、单波、卓南生、赵月枝、喻国明教授等学者,特别感谢组织专题稿件的李彬、胡翼青教授等专家,特别感谢快速、专业、敬业的吴飞、韦路、张明新、陈素白、王鑫教授等匿名审稿专家,特别感谢丁俊杰、张毓强教授等对刊物版式设计、编校质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牛静、王华、尹木子等一大批青年才俊的不离不弃,我们期待刊物与你们同进步,共成长。正因为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我们才对未来的创新与发展充满憧憬与期待。

展望2019年,我们将继续在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化社会、传播与文化、跨文化传播、广告与媒介经济、新闻传播史等方面为学者提供论文发表平台。新时代,丰富复杂的社会变革为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当下,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生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变。如何为各种现实问题提供学科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需要我们的学者认真思考、不断创新,需要我们的专家以跨学科视域抢占学术前沿,需要我们的学术平台在本土化发展、特色化立足、高品质出版等多方面多维互动,继续创新。

在坚持以往栏目特色的基础上,本期重点推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改革40年”专题研究。这组专题的几位作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力求系统而具体地回应新闻传播学科的知识视野、问题意识、研究取向和基本立场等问题。如王维佳的论文总结了新闻传播学科40年发展的思想轨迹,并从国内国际的时势变化中分析了新闻传播学界依凭外部理想政治蓝图来规划中国传播业发展路径的努力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障碍;李海波和虞鑫的论文重新开掘了我国新闻传统中 “新型记者”这段历史经验,展现了群众路线实践中新闻业的丰富内涵,希望为当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想象打开新的可能空间。

此外,李红艳、吴洲钇、牛畅的 《乡村治理视角下乡村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分析探讨了政府对农民的文化生产与传播进行引导的问题,探讨了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新路径。张驰、黄升民的 《中国品牌发展的反思》认为,“博弈”和 “形塑”是理解中国品牌发展不同于西方的特别之处的两个关键所在。只有理解这两个关键才能够把握中国品牌发展趋势并理解中国品牌的发展之路。

飞鸿欲过,忙趁东风。坚守,创新,我们一起同行!

猜你喜欢
传播学学术发展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学术动态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