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高校体育教学承担着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桥梁作用,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来研究思考。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培养数量上基本满足。但青年教师比例较大,低职称教师比例偏高。入职教育形式化、重心偏离、制度不健全、内容不科学。
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还不健全,即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同时,学校体育的地位与实践上的反差,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继续学习的动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思想认识的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致使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理论知识浅显,实践技术课程内容单一滞后,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教师科研能力较弱。
建设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是当代体育教师培养改革的主要方向。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体育教师培训格局多元化,不仅仅是指综合类型大学的参与,也要包括师范类院校和专业体育院校的学科改造及提升。要根据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培养和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提高的要求,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上来考虑、设计、实施相关的学科、专业。特别是重点的师范类大学及体育院校相关专业,是承担、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所在,体育教师培养的着力点应当上移至更高的层次。
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更高的水平和素质,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多规格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合理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随着国家的体育教师教育转化为“大学加教育学院”的轨道上来,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运用更多的培养模式,培养更高层次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上开创出新的思路及途径。
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师资、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的改革。组建一个能够适应体育教师终身职涯发展的课程体系,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为起点,注重素质、理念、能力等综合性培养,积极完善体育教师的综合性能力和知识结构。
在体育教师培养制度中,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制度是保证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首先要严格把好体育教师入口关。在规范体育教师基本的资格基础上,重视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特别要重视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要探索和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要使其成为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来激发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制定条例,将体育教师教育的制度、实施机构、经费保障、责任等规范化,将教师培养、入职教育和教师培训等制度化,形成乙烯类的管理机制,促进体育教师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中,学科与术科的教学内容、课时比例,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课时比例问题,一直是学、术科教师学术争论的焦点,比例的配置缺乏科学的依据。表现在部分学科的教学未能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脱离实践环节,部分课程设置及部分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脱节;技术学科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针对性不强,技术理论落后于技术实践的发展;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课程比例配置中,存在着重视基础忽视了专业,重视专业忽视了基础的不平衡现象。
课程设置的弊端,还反映在一些院校各专业和不同学制的课程内容没有自身特色,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课程门类的知识范围狭窄,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教学突出运动技能规格,轻视教学教法和组织能力的培养,用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脱离运动技术的发展,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器材落后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现代训练过程的要求。竞技体育高速发展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科学理论,还不能及时在教学中反映出来。一些院校的本、专科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模糊重复现象严重,专科教材教法是本科的缩影,没有自身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强调规模数量粗放式投入,而不考虑条件是否具备,盲目建立系科、专业,求大求全所致。
为贯彻“健康第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导思想。大学阶段实施体育选项教学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把注重知识经验的教学内容掌握标准转移到注重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法:
(1)确立培养目标,瞄准专业培养特色。调整原有教学计划,修正教学大纲;
(2)改革考试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以能力培养的考核,对教学考核成绩评价要细致化;
(3)创造条件实行完全学分制;
(4)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学、督促教学。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
(5)体育课程选项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多样化和所增设项目上课时间的合理配比以及上课教师达到上课的数量要求。
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也需要对学生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予以关注。
在课堂中,语言不准确、缺乏科学也是常有现象,而当事人本身在当时觉察不到。尤其是体育术语的误用、乱用甚至不用,给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带来了不便。
首先,备课时,不要总是想如何去研究透教材,往往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在教学时不要只是重复地做示范动作,虽然教师本人的动作很规范,但学生却不能接受。在课堂上,不要只顾按照教材讲授,而不去理会学生的上课状态,致使课堂上气氛沉闷。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能够自己设计出较新颖的练习方式、方法,也不注重语言上的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而是以一名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来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就采取批评、指责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减少也使学生的练习兴趣受到影响,从而就造成了课堂上学习效率下降,训练目标不能完成。
在课堂上一味的专注于讲授、示范、指导,而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教姿、教态、表情、情绪对学生和课堂气氛的影响。教学中教师本人状态不佳、精神不振,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使整个课堂氛围沉闷,即使是增加游戏环节,学生们也丝毫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方案:首先必须要多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去学习、交流、,并能够保证每周听课和请老教师听自己课的习惯,这样能够取长补短,多听听老教师的意见、建议,养成课后小结,总结出上课的不足,加以改正。启发与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发。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预定目标。
(1)场地不足、不标准、体育器材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等,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丢失或破损。
解决方案:增加体育设施投入,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处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时,提高体育过程的科学性。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不能脱离竞技运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丧失蕴涵在各类各项竞技运动中的体育学本质和体育人文精神。在发现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获得经验体会,要善于利用强制性的学校体育制度调动学生兴趣,利用各种条件创造体育环境巩固提高学生兴趣。在学校体育体现国家意志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理论精髓对学生进行体育方法、体育思想和体育人文精神的灌输,要善于在体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